首頁 女頻 壯哉大唐少年郎

第457章 :李世民的剛柔

壯哉大唐少年郎 碧海思雲 4281 2024-01-31 01:13

  等鬼哭狼嚎的聲音遠離,直至沒有,李世民才長長一歎道:“三萬之多啊,足足三萬多我大唐子民,流落異域。我們必需承擔一定的責任,能夠将他們迎回來,是再好沒有的事情了。多等一些時日,又何妨呢?哼……那些迂腐之人上疏說我大唐虎贲大将軍殺戮過重,依朕看來,這是突厥人的報應,是他們活該如此,哼,異族人是人,難道我大唐子民就不是人了?難道我大唐子民就該死不成?如果沒有他的威懾。這三萬多大唐百姓,如何能夠回得來?”

  “陛下言之有理!”魏征也跟着說道:“這個虎贲大将軍行為雖然與衆不同,但是總有他的道理。我大唐有這樣的人才,着實是我大唐之幸。臣向來認同‘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說法,虎贲大将軍還是仁慈了一些,依臣之見,這些異族人就根本就沒有存在的意義,通通殺光才能永絕後患。可惜了,白白錯過了一個好機會,百族酋長彙聚一堂,那可是一勞永逸的最佳機時啊”

  魏征長得并不帥,可以說的上是難看。史書上也記載他狀貌不逾中人,連一般人都比不上。但他此刻揮激揚,厲聲大喝,别有氣勢,很有中二青年,無畏無懼的感覺。

  李世民奇道:“那依照魏愛卿之見,應該怎麼處置?”

  “殺!”魏征毫不猶豫的道:“若換作是臣主持此事,自然是把這些酋長一并殺絕,然後趁各部群龍無首,逐一殲滅。”

  他的意思很簡單,就是異族都是人面獸心,留之必有禍患,應該将他們盡數殺絕,種族屠殺。

  四周一陣議論,這種殺法對于某些人還是有些抵觸的。

  這殺伐果敢的李世民都讓魏征給吓到了。

  周邊的文武大臣帶着些許敬畏的瞧着魏征,各自在心底嘀咕:“這異族跟他上輩子到底有什麼仇什麼怨?要這麼恨?”

  唐初是一個尚武的時代,就算是文官他們也會投身軍旅,在自己的履曆上光榮的添上一筆,就算是文官,他們可能說出種族滅絕這樣兇狠的戰略手段。

  大唐立國時間短,又存着尚武之風氣。

  滿朝文武絕大多數都經曆過戰争的考驗,大多殺伐很重。滿口仁義道德的衛道士雖有,可那隻是個别無關緊要之士。

  魏征在朝堂上的地位不低,而且,滿朝文武幾乎都見識過異族人的殘暴,剛才聽到房玄齡說異族以獵殺大唐百姓為樂之時,滿朝文武也是同仇敵忾,見魏征如此義憤填膺,慷慨激昂,心中戚戚,至于武将一系則是蠢蠢欲動,緊接魏征之後,你一言我一語的建議着。

  李世民在龍椅皇位上看着魏征是大感頭疼,雖說上一次也見識過魏征、秦風這個組合的威力,可事到臨頭了,魏征居然是玩真的。由他牽頭的種族滅絕一事,随着武将的加入,竟然越讨論越兇狠,生怕自己頭疼腦熱之下來一句種族屠殺什麼什麼的,趕忙義正言辭的道:“魏愛卿言之有理!我大唐有海納百川之氣,朕也有心将我大唐文化推向周邊各族,讓這天下都學習我大唐文化,将我大唐文化推向天下。但是一些包藏禍心的部落與國家,面對我大唐的寬容,非但無感恩之意,反而包藏禍心,着實可恨可惡!朕絕不容忍大唐與如此白眼狼繼續交往,從今天起,都給我盯緊一些,但凡聽到哪個部落虐待我大唐百姓,咱們就出兵讨還公道。同時昭告天下,誰與之往來,便是我大唐的敵人。”

  得到李世民的親口認同,魏征心滿意足的退了下去。

  魏征是谏官,他的任務是提出建議,發表自己的看法,已經沒有他的事情了。

  頭大如鬥的李世民終于緩過氣來,老實說,天不怕地不怕的他,最怕的就是魏征這類人,隻要抓住你的辮子,就會死扯不放。

  **********

  朝會結束後,李世民帶着李承乾去商議事情。

  父子二人到了立政殿。

  “乾兒,你說此戰誰是最大的功臣?”

  李承乾毫不猶豫的道:“自然是李靖李尚書,此番他為主帥算無遺策料事如神,這謀劃謀算之功,無可比拟,第一功臣非他莫屬。”

  李世民笑了,他故意問道:“何以見得?”

  “妹夫與李績将軍立功無數,妹夫生擒颉利可汗,李績大将軍攻破突厥汗庭,但若是單一的戰争,都絕對是名傳千秋之戰例!可是今日之大勝,都是建立在李尚書之謀劃之内。故而,兒臣認為李尚書這第一功臣,實乃衆望所歸,兒臣相信妹夫與李績大将軍也毫無異言。”

  李承乾能夠從深層去分析,而且分析得極為到位,李世民心裡非常高興。

  隻聽李承乾繼續說道:“至于這第二功臣,則是妹夫了!與李績大将軍相比,妹夫無疑是做得好了許多,朔北草原一役,用計謀讓突厥人自相殘殺,殲滅了突厥七萬人,而自身傷亡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其次,破定襄之時,妹夫的手段更加是出人意表,經他妙手,幾乎是兵不皿刃,而且還讓突厥人吃了一頓人畜糞便,實在是解氣之極;這第三麼,他迫降了前進餘孽,有了楊政道在手,從此以後,一些陰謀詭計之徒也無法用前朝為借口而興風作浪了,至于其他的就更多了。當初父皇派妹夫為一軍之統帥,反對之音不勝枚舉,可妹夫終究沒有令父皇失望,他不但做到了,而且比任何人都做得好,想想一些大臣前後的嘴臉。兒臣心裡很不是滋味。”

  “哈哈……”李世民帶着些許自得的說道:“确實如此,你父皇的眼光也不差的,我早就看出了他是個人才,要不然也不會直接破格錄用,更不會将你妹妹許配與他。他也沒有辜負我的期望,取得如此成就。正好時間充足,将凱旋儀式,獻俘儀式,慶功儀式重新規模以下,辦得大一些。資金吃緊就削減我們皇家的俸祿,實在不行,将國庫裡的那些奇珍異寶,珍稀字畫暗地裡賣一些。不能虧待功臣,更要讓天下人直到大唐的崛起,讓萬民歸心。”秦風貢獻的大量錢财,價值不可估量,可放到一國建設中去,卻是少之又少,宛若石沉大海一般,興不起半點漣漪。而且,這一戰,也消耗了大唐大量的錢糧,此刻,大唐的國庫又将見底了。

  “兒臣明白!”李承乾已經得到了李世民的親自任命,處理大軍凱旋之後的一切事情,李世民并且準備以皇帝之尊,出城迎接得勝大軍。

  “時間緊迫,你現在就去安排吧!到了禮部,凡事多看多聽多學多問一些為什麼?”李世民看了李承乾一眼,道:“這是你妹夫說過的話,朕覺得有道理。”

  “父皇放心!”李承乾激動得面色有些潮紅,他深吸一口氣道:“帝國的功臣,帝國的勇士不容輕忽。兒臣一定辦得妥妥當當,絕不負您之所望。”

  看着李承乾的表現,李世民滿意的點了點頭,在他眼中李承乾一直少了一股銳氣。

  這也怪不了李承乾,誰讓他頭上還有一個牛逼的人物呢?常年被李世民這樣的人壓制着,李承乾反倒是沒有了少年人最需要的鋒芒,但是秦風的出現卻成為了他轉變的一個契機。

  至少從戰場上歸來以後,李承乾在面對李世民這個讓他敬畏的父親時,表現會變得不卑不亢起來,王者之風也會日漸成型。

  從現在的情況看來,李承乾小小年紀,便是展露出了一代雄主的潛質,大唐的強盛看來能夠在他的身上得以延續。

  李承乾的轉變李世民是看在心裡,記在心裡,他為什麼會改變也了然于兇,這也使得李世民更清楚的知道良師益友的重要性。

  “老子英雄兒好漢,我李世民稱雄半生,也相信我的兒子青出于藍而青于藍,相信他比他老子強上十倍、百倍、萬倍!也相信我的兒子會以言行作為自己努力的目标,為大唐的百姓造福,讓這個國家變得更加的強盛。”李世民重重的捶了李承乾的兇口一記,直把李承乾打了一個踉跄,可就是這一記重捶,卻讓李承乾豪氣萬丈、鬥志昂揚。

  男人,不像女人細膩,更不會讓華麗的詞藻去說明什麼。可這種肢體語言,有時候卻比世上最好的形容詞都要強。

  就像現在,李承乾感受到了李世民的欣賞與鼓勵!而李世民同樣看清了李承乾的決心與擔當。

  “做好這件事,朕請你們兩個小家夥喝酒,咱們一醉方休、不醉不歸。”李世民整理了李承乾有些松散的對襟,笑着承諾道。

  “好!兒臣這就就去将咱們的大功臣接回來。”李承乾也笑了,他知道李世民指的另外一人是誰。

  縱觀史上李承乾之一生,可以看到李世民雖然作為大唐帝國高高在上的天子天可汗,但是在面對自己最心愛的兒子時,卻隻如同天底下千千萬萬個最普通的父親一般,細心栽培耐心教導,特别是自己的這個愛子将要繼承自己的帝業,更是花費了大量的心皿與精力。

  李承乾不足6歲時,唐太宗便讓赫赫有名的儒學大家陸德明教導他;李承乾12歲時,唐太宗便開始有意識地培養其處理政務的能力;在李承乾年歲漸長不循法度後,李世民煞費苦心地想要将他引回正道,甚至一聽說有人猜測李承乾的儲位不穩,立馬将魏征任命為太子太師以絕衆望;哪怕後來承乾犯下了謀逆這等滔天大罪,唐太宗失望之餘仍要絞盡腦汁保住他的性命,甚至在改立太子時滿心都在為自己的這三個愛子做打算。失去了太子之位的李承乾沒過多久便郁郁而終。而李世民對這個自己曾經寄予厚望的愛子的離世究竟有多悲痛,流傳下來的說法已經很難知曉了,但是據說就在承乾去世後的這一年,唐太宗寫下了一首《秋日即目》:

  爽氣浮丹阙,秋光澹紫宮。

  衣碎荷疏影,花明菊點叢。

  袍輕低草露,蓋側舞松風。

  散岫飄雲葉,迷路飛煙鴻。

  砌冷蘭凋佩,閨寒樹隕桐。

  别鶴栖琴裡,離猿啼峽中。

  落野飛星箭,弦虛半月弓。

  芳菲夕霧起,暮色滿房栊。

  無論是惟見秋菊點綴花叢的寂寞冷清,還是别鶴、離猿這些意象所象征的哀愁,無不在暗示着李世民對已離開人世的愛子的深深思念。隻是李承乾已逝,曾經備受萬衆矚目的大唐太子再也不會回來了。

  李承乾之變之死,李世民卻又有着太多的責任,作為一個父親,他對愛子們一視同仁不錯,可他除了父親這重身份,還是一個皇帝,皇權是獨一無二、是唯我獨尊的存在,對于這個位置,不動心的又有多少人呢?最終,他的一視同仁讓其他兒子會錯了意,讓李承乾誤以為自己地位難保,也讓李泰、李恪對太子之位發起了沖鋒号,使得兄弟離心離德、漸行漸遠,直接導緻了悲劇的再一次上演,雖無玄武門之變之皿腥,可卻也差不到哪裡去,想必那個時候的李世民,也終于明白李淵當時的心境了吧。

  而現在,有了秦風明裡暗裡的提醒,以及父子“将相和”後,李淵毫不言諱的直接警告,讓李世民蓦然驚出了一冷汗,一直關心國家大事,而忽略了孩子們教育的他才發現,自己正一步步的把兒子們推向難以回頭的深淵。

  好在亡羊補牢,尤未為晚!

  李世民已經開始補救。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