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明末虎嘯

第二百三十二章 隆重饋贈

明末虎嘯 遙遠之矢 4866 2024-01-31 01:12

  從旅順撤退的李嘯全軍,繞過老鐵山水道,小心地避開後金的水師,行了将近五天,終于來到了遼西的錦州海岸邊。

  而此時,遼南明軍的最後據點,旅順城,已陷落兩天了。

  旅順城是在李嘯率軍離去的第三天陷落的。
得知李嘯軍将鑲黃旗的3000餘人全部消滅,以及滅了自已的正白旗部的1200多名精銳騎兵,并斬殺了自已最寵信的将領塔昆木後,統軍大将多爾衮狂怒不已,随後下令立即攻城,将一腔怒火發洩在這隻剩三千多守軍的小小旅順城中。

  三天以來,孔有德部的遠程火炮輪番轟擊,一旦發現城頭守軍被炮火壓制後,便急急地派出軍兵蟻附攻城,隻是這些孔有德部的攻城兵馬,卻被總兵黃龍率領那些已經下定決心與城同殉的守城軍士連連殺退。

  這樣殘酷的拉鋸戰打了三天,到了第三日,黃龍彈藥箭矢皆盡,孔有德部在經過三天的輪番轟擊後,終于将北面城牆與東面城牆一同徹底轟塌,2萬5千多名後金大軍蜂擁入城,與隻剩下一千多人的守城明軍展開了激烈而皿腥的巷戰。

  生死搏殺的巷戰整整進了一天方結束,總兵黃龍,與手下将領樊化龍,項作臨,張大祿,尚可義等盡皆皿戰殉城,全軍将士除了一百多名軍兵投降外,盡皆戰死。

  旅順城,終于以這樣皿淋淋的方式落入了後金手中,整個遼南之地,明軍盡沒。

  多爾衮極為惱怒,後金大軍此次攻城作戰,對付這3000多守城明軍,在占有火炮優勢的情況下,亦付出近1300人傷亡的代價,才最終拿下旅順城。

  隻是萬沒想到,自已付出了這麼多代價,攻克了這座明軍最後的老巢。
卻隻得到了無糧無錢無人的一座空城。

  多爾衮心中的的憤怒,到達了頂點。

  他随即下令,将這一百多名投降明軍與城中搜出的老翁老妪盡皆當街斬殺,以洩心中熊熊怒火。

  随後。
多爾衮撤軍返回沈陽,返回之前,放了一大把火,将整個旅順城燒成了白地。

  李嘯到達錦州之時,已是接近黃昏。
在海岸上停泊好船隻後,他派了方勝前去禀報正在錦州城中駐守的總兵吳襄。

  方勝前往錦州城中的總兵府中面見吳襄時,吳襄正在為是否救援金州的明軍而煩惱不已。

  他手下的将領們,也分為兩部分,各執一詞,相争不下。

  其中一部分将領說要立刻緊急救援金州,以免金州有失,則遼西各地有唇亡齒寒之憂,最終會被鞑子各個擊破。

  而另一部分則說,此次鞑子軍勢浩大。
我軍能出援的兵力有限,要強行出援,極可能非但救不了遼南明軍,反而會與他們一同被鞑子消滅于金州。

  面對這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見,吳襄心下猶豫不定,故早已作好準備的救援軍隊,一直集結在錦州之地,卻未渡海出行。

  聽聞李嘯派人過來,吳襄心下大驚,雄唐衛到此錦州之地。
山迢路遠,這李嘯怎麼這般悄悄地來了?

  吳襄看了看旁邊坐着的吳三桂,發現他臉上亦是滿是驚訝之色。

  仿佛隻在突然之間,吳襄臉上滿是郁結的怒氣。

  他心下恨恨地想道。
這個可惡的李嘯,拐我女兒,壞我吳家将門名聲,實在讓人痛惡。
也罷,且見了來人再說。

  方勝入府後,參見吳襄。
随即大略将此次援救金州一事向吳襄緊急禀明。

  吳襄等人,聽完方勝的叙說,個個臉上滿是驚訝莫名之色。

  這個李嘯,卻有這般本事,竟能千裡渡海援救金州,還能連打兩個大勝仗,消滅了近四千人的精銳鞑子。
縱然金州最終難保,但對于鞑子有這般勝績,卻是崇祯年間以來,前所未有的輝煌功業。

  李嘯,真英雄也。

  一種莫名的情緒,在吳襄心下蔓延。
他原本對李嘯深惡痛絕的心下,突然奇怪地混入了欣賞與敬佩的情結。

  “那李嘯,現在何處?

  “禀總兵,我家大人,現猶在錦州城外海岸之處等候。

  “好,你前面領路,我率衆将親迎。
”吳襄昂然站起。

  半個時辰後,吳襄帶着吳三桂及手下衆将,跟随着方勝,一同前往錦州城外歡迎李嘯。

  在離李嘯約幾十步外,吳襄等人下馬,随着方勝一同向正一臉笑容作歡迎狀的李嘯走去。

  方勝及李嘯身邊的一衆護衛,心下突然有一種奇異的感覺,仿佛李嘯才是這遼東大地的主人,正在盡地主之誼,以歡迎遠道而來的吳襄等人。

  大步前行的吳襄,看到面前身材雄壯,俊朗英武,滿臉正氣的李嘯,一時間,心下油然而生莫名的歡喜與欣賞,盡情他在努力讓自已保持不動聲色之狀。

  見得吳襄等人行見,李嘯拉了拉旁邊神情緊張呆站着的吳之菡,兩人一同下跪迎接。

  “小婿李嘯,拜見嶽父大人。

  “女兒拜見父親大人。

  吳襄斜了一臉通紅跪伏于地的女兒一眼,卻急急地走上兩步,先将李嘯攙扶而起。

  見李嘯起身,吳之菡讪讪地跟着站起。

  “李指揮使,聽聞你率軍千裡援救金州,二戰皆捷,斬殺鞑子4千多人,老夫聞之,不勝欽佩之至。
”吳襄臉無表情,卻恭敬地向李嘯拱手緻禮。

  見吳襄這般客氣語句與公事公辦的态度,李嘯一時沒反應過來,這是怎麼回事?

  “嶽父大人客氣了,同僚有難,自當互相幫襯,此為我大明官軍之本份。
”李嘯笑了笑道。

  聽到李嘯又說了嶽父大人這四個字,吳襄臉上又抽搐了一下,顯然,他對這個稱呼,還是極不适應的。

  吳襄一時找不到話語,他有種下不了台的感覺。

  剛才他對李嘯的稱贊,雖是公事公辦的态度,但在其内心,卻是極為欣賞的。
隻是,這個李嘯拐帶了自已的女兒。
讓吳門蒙了羞,自已似乎也不能對他太過熱情,這個便宜嶽父,委實尴尬得緊。

  相見的場面。
一時間陷入了尴尬之境。

  這時,吳三桂走了過來,他滿臉欣賞之色地打量了一下李嘯,笑着說道:“李指揮,當日登州一别。
沒想到現在錦州又能與你相見,吳某心下,着實歡喜得緊。
卻不知吾妹在你處,過得可好。

  李嘯明白吳三桂此話之意,也笑着回道:“吳将軍,當日在登州時,我便答應過你,一定會好好照顧之菡。
現在我已納了之菡,更會傾心愛護,吳将軍放心便是。

  吳三桂大笑起來。
又說了些寒暄的話語,随後轉頭對吳襄說道:“父親大人,海上風大,非叙話之地,我等且回錦州,再行叙話可好?

  吳襄明白吳三桂在給自已台階下,他扭頭望了一眼旁邊的吳之菡,看看吳之菡慚愧憂郁的眼神,吳襄心下一軟,不由得暗自長歎一聲。
随後。
他臉上擠出笑容說道:“甚好,那就有請李指揮使,随我等一并入城。

  李嘯隻帶着黃策等一衆護衛入城,其餘人員皆留在船上。

  李嘯等人随着吳襄入府。
在一間密室之内,吳襄隻留了吳三桂在房内,而李把旁人打發出去。

  這時,李嘯亦讓護衛們在房外靜候,隻留他與吳之菡在房間中。

  李嘯随即拉着吳之菡,向端然而坐的吳襄行跪拜禮。

  “嶽父大人。
小子李嘯,與之菡乃是情深意合,互相愛慕,請嶽父大人成全我二人。
之菡擅自離家來我雄唐衛,其罪在我,現請嶽父大人責罰。
”李嘯拱手言畢,向吳襄連磕三個響頭。

  吳襄面無表情地坐着,旁邊的吳三桂卻是一臉不忍之色。

  吳之菡輕聲抽泣起來,她緩緩言道:“父親大人,女兒與李嘯,實是情緣相投,愛慕至深。
父親大人若要責罰,請責罰女兒便是。

  見到吳之菡這般說話,讓吳襄一時又為之氣噎。

  吳三桂眼見氣氛又要僵硬,急急打圓場:“父親,現在李指揮使親自上門,足見誠意。
還請父親務要過于見責。

  李嘯在一旁緊接着說道:“吳将軍之話,正是小婿本心。
小婿此來,特為上門向嶽父大人提親。
我與之菡,雖不有不合禮制之處,然确是誠心相愛,難分彼此,還望嶽父大人成全。

  吳襄臉色終于緩和下來。
他緩緩地歎了口氣說道:“李指揮使,今日觀你人品氣質,老夫心下其實甚是滿意,況且李嘯你為人急公好義,人品正直,相信你亦會善待之菡。
這樣吧,這兩天就在錦州為你們補辦婚禮,以全禮制,也堵了一衆小人之口。

  李嘯叩謝道:“謝嶽父大人玉成。
小婿為表誠心,現有一份禮物要送于嶽父大人。

  随即,李嘯送上禮單。

  吳襄家境豪闊,對禮單上面的銀子萬兩,綢緞500匹等禮物皆不甚為意,隻是看到禮單的最後目錄,吳襄呆住了。

  “一千顆鞑子首級?
“吳襄輕聲念道。

  聽清了吳襄的話語的吳三桂,心下亦是滿是震驚之情。

  在明軍現在連幾十顆鞑子首級都難于斬獲的情況下,李嘯竟能贈給自已一千顆的鞑子首級!
可以想象得到,這麼多鞑子首級會給皇帝與朝廷帶來怎樣的震撼。

  那麼,自已的官位與前程。





  自已的女婿李嘯,真是豪闊大方啊。

  吳襄看向李嘯的眼神,頓時柔和了不少,臉上瞬間泛起了歡喜與欣賞的笑容。

  接下來的事情,便順理成章了。

  按李嘯的意思,由吳襄師爺快速地起草了奏章,随後由八百裡加急的快遞送往京師兵部。

  奏章中寫道,這次金州守衛戰中,吳襄部接到東江鎮總兵黃龍的求救後,聯同自雄唐衛來援的李嘯部,一齊緊急援救金州。
其中李嘯部斬殺鞑子首級2498顆,并斬殺鞑子甲喇額真三名,另有鞑子俘虜421人。
吳襄部則斬得鞑子首級1000顆。
奏章中最後隐晦地提道,此次戰鬥,雖因敵衆我寡,終未得保全金州,但這般殺傷俘獲鞑虜,卻是崇祯年間,最大的一次勝利。

  師爺寫得文采飛揚,情節扣人心弦,引人入勝,雖未至戰場,卻把這次大戰寫得猶如親臨一般,吳襄與李嘯看過後,皆甚是滿意。

  吳襄心下感慨,這個李嘯,如此少年英雄,日後定然前程遠大,不可限量。
自已的女兒相中了此人,卻是頗有眼光。

  第二天,由吳襄親自主持,為李嘯與吳之菡補辦了盛大的婚禮,吳氏全族,及屬下軍将,齊齊歡宴。

  李嘯軍的那些船上的軍兵,也都由吳府送來大批酒肉,全部在海岸處擺酒開席,一并慶賀不提。

  宴後,李嘯軍留下全部騎兵隊伍暫處錦州,并把所有的鞑子俘虜及首級帶下船去,準備到時一并護送進京,接受皇上的獎賜與封賞。

  而剩下的百姓與軍兵,則暫由張行猛負責,雷傲為副手,着水師總頭馬嶼即日啟程,帶回雄唐衛。

  在李嘯吳襄合撰的奏章剛由錦州發出之際,多爾衮率領大軍,返回了盛京。

  沒有人來迎接他們。

  他們這些徹底掃滅了遼南明軍,攻克了明軍最終的遼南據點旅順的凱旋之軍,站在冷清的盛京南郊,有如被人遺忘了一般。

  這次攻打遼南的戰鬥中,出了大力的孔有德耿仲明等原明叛将,原本以為返回盛京後,會有大批賞賜,卻沒想到竟是這般冷遇,不由得心下甚怒,卻又不敢多說什麼。

  多爾衮心下亦是滿腔怒火,他在想,定是那豪格已在皇太極面前,将這次鑲黃旗慘敗的罪責推在自已身上。
方讓自已雖獲勝歸來,卻隻能得到這般冷遇。

  多爾衮瞬間又想到了自已正白旗部所喪失的精銳騎兵1200多名,以及戰死的甲喇額真塔昆木,心下更是隐隐作痛。

  不多時,面無表情的汗宮閹奴前來宣旨,着多爾衮立即進宮觐見大汗,所有軍隊就地返回駐地。

  宣旨完畢,下面的軍将立即喧嘩騷動起來,每個人臉上都是憤憤不平之色,尤其是孔有德部的烏珍哈超營更是惱怒非常。

  媽的,這算怎麼回事?
咱們好不容易打下金州,未提半句賞賜,一句話就把咱們給打發回去了麼?

  一臉難堪之色的多爾衮,不得不溫言撫慰全軍許久,承諾等下面見大汗後,一定向大汗提出,要盡早頒給他們相應的功勞與賞賜,才稍稍止住這些人的憤怒,喧嘩不滿之聲有所抑止。

  寒風蕭蕭,枯葉盤旋,面色沉重的多爾衮,跟着宣旨閹奴,一步一步向皇宮方向行去,這段沉默而行的路程,讓多爾衮感覺前所未有的漫長。
(未完待續。
)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