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明末虎嘯

第一百三十三章 進京獻俘

明末虎嘯 遙遠之矢 4671 2024-01-31 01:12

  多爾衮在清甯殿外駐步了許久,一臉複雜與無奈交織的神色。
終于,他長長地輕歎了一聲,走入殿中。

  入得殿後,多爾衮迅速地注意到,清甯殿中,除了一臉肅沉端坐龍椅之上的皇太極外,另有豪格,以及範文程站在一側。

  多爾衮眉頭一皺,不及多想,随即打扡下跪。

  “臣弟多爾衮,拜見大汗。

  “老十四,你跪安吧。

  “嗻。

  多爾衮拍打衣袖起身,他迅速地瞥見了豪格從一旁投來的憤怒的目光,多爾衮心下不由得又是一聲長歎。
他扭過頭去,故作不見。

  “遼南明軍,已皆滅了吧。

  龍椅上的皇太極淡淡地說了一句,臉上依然沒有任何表情。

  “禀大汗,大汗威德,加諸四海,天下何人可擋!
遼南明軍,已被我大金勇士一掃而滅。
遼南金州諸地,皆已被我軍順利占領,成為了我大金萬世不移的國土。
”多爾衮簡述了一遍戰鬥過程後,努力用恭敬而清晰的語氣結尾回答。

  皇太極臉上突然抽搐了一下,他有如牙疼一般咧了咧嘴。

  “老十四,你拿下遼南,是為大功一件。
隻是,本汗想問下你這個統軍大将,這次攻打遼南的戰鬥,我軍總共損失了多少兵馬?

  皇太極淡淡的話語,卻讓多爾衮瞬間變了臉色。

  “臣弟禀報大汗,我軍本次攻打遼南,八旗兵力損失約4500人,其中鑲黃旗戰亡3000餘人,正白旗陣亡1400多人,漢兵損失約3000人。

  多爾衮報完這一串數字,狠狠地咬了咬牙。

  “哦,這便怪了,這遼南明軍兵微将寡,為何我八旗将士。
戰死人數竟如此之多?
”皇太極冷冷地說道。

  多爾衮額上細汗滲出,他尚未回答,旁邊的豪格已忍不住大喝起來:“多爾衮!
若不是你這家夥心懷偏私,暗中報複。
強令我我鑲黃旗将士從東邊山區進軍,我鑲黃旗3000多忠勇精銳如何會在盤龍山中敵埋伏,以緻全軍覆沒!

  “豪格,不可造次。
”龍椅上的皇太極叱斥道。

  豪格狠狠地咽了一口唾沫,将後面的話語吞入肚中。
隻是他依然一臉憤怒。
額上青筋暴跳,牙齒咬得格格響。

  多爾衮拱手叩頭,語音低沉地說道:“禀大汗,當時,我軍一路攻打遼南,勢如破竹,全軍順利會師青泥窪後,我之本意為,分兵東、西、北三路進擊,分别進攻明軍最後的巢**旅順城之東門、西門、北門。
好讓明軍應顧不睱,從而順利拿下旅順。
隻是萬沒想到,竟有那明國将領李嘯橫來攪局,悄悄在盤龍山處設得埋伏,方讓我軍大意中計,以緻鑲黃旗部3000餘人被殲,另有我正白旗部1200餘精銳騎兵折于此人之手。
臣弟無能,未能料到竟會有此人悄然自山東來援,以緻我大批大金勇士戰死荒野,請大汗責罰!

  多爾衮說完這一大段話。
刷地下跪,長叩不起。

  皇太極的大胖臉在哆嗦,他的手顫顫地擡起,指着地下叩伏于地的多爾衮。
卻說不出什麼話來。

  皇太極明白,多爾衮這段話,明為自貶,實際上是在告訴他,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變故,并非是他多爾衮指揮無能。
而是那突如其來的李嘯,讓多爾衮看似完美的計劃,遭到了重大的損失。

  隻是,這麼重大的兵力損失,堪稱甯錦之戰以來,後金最大的一次戰力受損。
後金常備兵力才10多萬人,這一次便折損了4500人,實在是前所未有讓人心驚不已的損失。
雖然最終消滅了遼南明軍,達到了戰略目的,但這樣慘重的兵力損失,讓這個戰役失色不少。
而且,如果自已隻是輕輕帶過,而不斥責處罰多爾衮這個統軍大将,皇太極心恐難于服衆。

  “多爾衮,虧你還是我大金的墨爾根黛青(聰明之帥之意),當日天命汗在薩爾浒一戰中,集中我八旗精銳兵力,将明将楊鎬四路大軍分别擊破的戰例,你也忘了麼?
臨陣分兵,乃是為将大忌,你這個統軍大将,未免行事太過輕忽。
”皇太極語氣冰冷而嚴厲。

  “臣弟無能,惶愧無地,請大汗責罰!

  “罰你事小,本汗最為憂心之事,卻是擔心這個李嘯啊,此人越發成為我大金之勁敵了!
”最終,皇太極長歎了一聲,吐了這一句話。

  “汗阿瑪,說來奇怪,那李嘯人在山東,卻怎麼會對我軍動向了解得這麼清楚,莫非其會未蔔先知不成?
”豪格疑惑地插話道。

  “和碩貝勒,以餘觀之,當非李嘯有什麼未蔔先知之術,定是其在我大金安插了細作,方讓其及時知曉了我軍動向,故能立即渡海來援。
”一旁一直未說話的範文程插言道。

  “範先生言之有理。
”皇太極點頭道。

  “大汗,現在那李嘯部隊精銳,戰力非凡,又能用間,誠然已是我大金之勁敵,此人不除,終是我大金之巨患。
“範文程憂心忡忡地說道。

  “範先生之憂,本汗深以為然,隻是此人遠在山東,山遙路遠,我軍水師又弱,尚難遠征其地,隻可徐徐圖之矣,奈何奈何。
“皇太極又長歎了一聲。

  清甯宮中一片沉默。

  皇太極終于開口了,他冷冷地說道:“傳本汗谕令,多爾衮攻克遼南,掃滅明軍有功,但折損兵馬太多,損我八旗兵力太過。
本汗禀有功必賞,有過必罰之規,令多爾衮官位職務不變,所得财物包衣可自行安排,但需罰銀2萬兩,所罰銀兩,賞于本次進攻遼南出了大力的烏珍哈超營。

  “大汗英明,臣弟認罰。

  多爾衮心下暗恨,卻無可奈何,依然跪伏于地的他,突然感覺自已這次出征遼南,純粹是為他人做了嫁衣裳。

  皇太極的聲音繼續從龍椅上傳了下來。

  “豪格,你輕敵冒進,損失鑲黃旗全部出征兵馬,亦當受罰。
暫留你官職不變。
罰銀一萬兩,以為懲處。
所罰銀兩,同樣賞于烏珍哈超營。

  “孩兒接受汗阿瑪之責罰。
”豪格同樣跪地叩首。

  皇太極面無表情,他掃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多爾衮和豪格。
冷冷地說道:“多爾衮,豪格,你們都跪安吧。

  “嗻。

  “嗻。

  多爾衮重新起身後,皇太極用一種語重心長的語氣對他說道:“老十四,你是我大金難得的優秀統帥。
是本汗可以倚重的傑出将材,希望你吸取教訓,牢記這次戰鬥的過失之處。
待明年開春化凍之後,本汗還要安排你率我八旗将士,遠征那逃竄青海的蒙古察哈爾部首領林丹汗。
望你再圖振作,不負為兄之望。

  多爾衮目光灼灼地拱手答道:“請大汗放心,臣弟定盡心盡責,為大汗掃滅察哈爾部餘孽,為我大金開疆拓土!

  ..

  崇祯六年農曆十二月初。

  京師。

  乾清宮。

  崇祯一個人在裡面獨坐了近二個時辰了。

  他雙眼木然地呆望窗外光秃秃枯枝在呼嘯寒風中瑟瑟飄搖,心情有如那灰濛的天氣一般。
無比低落消沉。

  兩個小太監瑟縮地站在他身後,低頭縮脖,生怕發出一丁點響動,以免觸怒了已是神經兮兮壓力巨大的皇帝。

  接二連三的壞消息,從大明帝國的四面八方向皇宮中傳來,令年輕的皇帝心交力瘁。

  其中兩條消息,最讓皇帝沮喪不安,痛心疾首。

  第一條,便是今年冬天,流寇乘黃河冰凍飛渡沖出河南的明軍合圍陣地。
并連克渑池、盧氏、伊陽(今汝陽)三縣,将原本穩定的河南戰局重新攪得一片皿雨腥風。
各路圍剿明軍,在河南巡撫元默的配合下,重兵堵截。
試圖重新将流寇包圍殲滅。
隻是流寇卻立刻轉而南下,經汝州至淅川、内鄉、光化、南陽之路,攻入湖廣,徹底地跳出了包圍圈。
湖廣等地猝不及防,登時大亂。

  而這第二條,便是東江鎮餘部飛速報來的壞消息。
東江兵黃龍殉城戰死,遼南明軍全軍覆沒,金州之地全部被後金吞并。
現在,東江鎮除了諸如皮島,廣鹿島等一些殘存島嶼外,再沒有陸上據點了。

  整個遼東局勢,開始變成了遼西一地明軍獨自苦撐的狀态。
現在蒙古插汗部首領林丹汗率衆西逃,全部的内喀爾喀左翼蒙古基本上皆已歸附後金,由此,後金在這塊遼東大地上,再沒有任何堪稱敵手的對手存在了。

  皇帝突然感覺自已正在被流寇與後金兩塊巨型石磨夾在中間,一并碾壓,他悲哀地想到,也許,遲早有一天,自已會被這兩塊大石磨碾得粉身碎骨。

  “莫非,天已厭明,我大明江山,将會在朕中手中,徹底失去了麼?
”皇帝輕聲的喃喃自語。

  殿外,忽然傳來急切的腳步聲,皇帝猛地從沉思中回過神來,卻見得兵部尚書張鳳翼手持一封奏章,跟着太監曹化淳一臉喜色地從殿外跑入。

  “臣,臣,張鳳翼,禀告陛下,我大明官軍遼東大捷。

  張鳳翼尚未入殿,便氣喘籲籲地急切高喊起來,這大冷的天氣裡,他竟然跑出一臉油汗,且因入門急切,險些被墀階拌倒。

  入得殿來的張鳳翼急急地遞上奏章,一邊急切地說道:“遼東總兵吳襄,傳來急奏,說本次金州之戰,雖未能保住金州,但陣斬鞑虜頗多,請皇上過目。

  崇祯聞言,臉色大變,急急拆閱,随着閱讀的深入,他原本青黑色的臉孔,開始有濃重的紅色溢現,原來黯淡無神的雙目,開始有明亮的光采跳蕩。

  “李嘯部斬殺鞑子首級2498顆!
吳襄部則斬得鞑子首級1000顆!
斬殺鞑子甲喇額真三名!
另有鞑子俘虜421人!

”崇祯念出這幾乎讓人難以置信的數字,聲音越念到後面越大聲,他拿着奏章的手都在微微顫抖。

  “好!
好!
,我大明官軍此戰,竟能這般殊勝,當真回腸蕩氣,大慰朕心!
朕,朕,要重重嘉賞!

  年輕的皇帝大笑着從龍椅上站起,激動得雙手握拳,在丹墀之上來回疾走。

  丹墀下,見到皇帝這般高興,兵部尚書張鳳翼與司禮監秉筆太監曹化淳,皆是一臉釋然欣慰的笑容。

  許久,皇帝方停下來回疾走的腳步,一臉光采奕奕的他,容光煥發地向張鳳翼下達谕令。

  “張伯起,速傳朕旨,着遼東總兵吳襄,及雄唐衛指揮使李嘯,帶上首級與俘虜,一并進京,朕,朕要親自接見他們。

  “微臣謹遵聖谕。

  ……

  當遼東總兵吳襄,和雄唐衛指揮使李嘯帶着3498顆鞑子頭顱,以及421名鞑子俘虜來到京城之時,立刻在全城百姓中引發了轟動。

  京師北面的宣武門外,圍觀的百姓已是人山人海,喝彩聲、歡笑聲,鼓掌聲,彙成潮水般的喧騰聲浪,響徹京師。

  3498顆鞑子頭顱分裝在六輛四**馬車上,均堆疊得有如小山一般,另有421名垂頭喪氣步履蹒跚的鞑子,被衣甲鮮明昂首挺兇氣宇軒昂的虎嘯軍軍士押送,望着眼前這般讓人恍在夢中的景象,每個京師百姓的臉上都是驚愕與狂喜的笑容,每個人都歡樂得情難自禁。

  這些京城的大明百姓們,沒法不高興。
自崇祯年間以來,他們無時無刻不生活在恐懼之中。
時有鞑子或流寇兵臨京師的可怕謠言傳來,讓他們惶惶不可終日。
更有崇祯初年的那次鞑酋皇太極親自入寇京師,讓京師百姓幾近膽破。
這些年來,大明帝國每況愈下的凄慘狀況,連綿不絕從各地傳來的壞消息,讓百姓們壓抑無奈,精神時刻處于高壓緊張的狀态之中。

  現在,終于有一支大明的威武之師押送這大批的鞑子首級與俘虜來到京師,這隻在夢中才會出現的情景,讓百姓們被壓抑許久的情緒徹底迸發,京師民衆如癡如醉的向虎嘯軍與遼東軍兵們大聲歡呼,跺腳鼓掌,盡情的發洩着心中的痛快與惬意。

  宣武門外,勒馬而立的一身鋼甲戎裝的李嘯,怔怔地凝望着宣武門那三個遒勁飛逸的大字,望着高大雄偉一眼高聳入雲的京師城牆,望着四下歡呼鼓掌的百姓,心下感慨莫名。

  我李嘯,終于,來到了京城了!
(未完待續。
)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