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明末虎嘯

第一百六十九章 拖網捕魚

明末虎嘯 遙遠之矢 2722 2024-01-31 01:12

  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劉揚壯突然想到了什麼,他急急地問道:“大人,我們漏了一項關鍵的問題了。

  “你說。

  “現在加上修明光大道的6千民伕,雄唐所人員約4萬,每天的糧食消耗,将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就算能從商人處買,也會因為不能随時買到,而受制于人。
”劉揚壯表情憂慮地說道。

  劉揚壯所說的話題,讓李嘯低頭思慮了好一陣子。

  劉揚壯說得确有道理,如果庫中糧食吃完,而商人處定購的米糧一時還未到的話,雄唐所可就危險了。

  而按現在雄唐所倉庫中的3萬石存糧計,頂多吃上一個半月,便要告罄。
而蔡守的糧食,很可能還在籌運階段。

  必須想辦法減緩糧食消耗的速度。

  那麼,該怎麼做呢?

  李嘯腦中突然靈光一現,有辦法了。

  “揚壯,你忘了付鐵當時所說的話麼?
”李嘯笑道。

  “什麼話?

  “靠海吃海。

  “哦,隻是大人,現在漁民的捕獲,基本已全部為我軍所收購,這量實在太少,供個萬把人還可以,這近4萬人可實在不夠吃呢。
”劉揚壯不解其意。

  “呵呵,很簡單,那就增加捕魚量。
”李嘯回答道。

  劉揚壯疑惑了,這算什麼解決方法,難道,安排勞力去當漁民麼?

  “不必,我要實施一項新的捕魚方法,拖網捕魚。
”李嘯一臉自信的笑容。

  “拖網捕魚?

  “對,就利用席甯志那條現在受了傷不能出戰的福船,來進行拖網捕魚。
”李嘯大聲說道。

  接下來,鍛造場的工匠們接到了一個奇怪的任務。

  打造幾千個用來捕魚的鋼墜。

  随後,李嘯安排一些婦女,利用從安東衛城采買回來的魚網絲線來縫制,按李嘯的要求,結果縫制了一張近乎一個學校操場那麼大的魚網,然後。
這個魚網的四沿裝上上浮葫蘆,中間與尾部裝上用來下沉的鋼墜。

  幾天後,整個漁網制作完成。

  随後,李嘯安排人員将漁網組裝在席甯志的二号福船尾部。
并裝上絞盤,以便到時方便收網。
←百度搜索→

  包括船長席甯志在内的所有人,都對李嘯這項設計表示懷疑。

  這東西,真能捕上大魚嗎?

  在一片議論紛紛中,李嘯大聲說道:“各位都先别争了。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
席甯志,你帶上幾名漁民,找到魚群聚集處,下網捕魚。
到時,你再把結果告訴我。

  李嘯的這番話,很多新名詞,席甯志聽不太懂,不過他毫不猶豫地拱手回答道:“請大人放心,在下立刻就出海捕魚。

  席甯志等人出發後,隻過了一天。
正在海邊視察漁民生活狀況的李嘯,突然聽得海邊人聲喧嘩,他遙遙望去,原來是席甯志的福船回來了。

  看着滿滿地堆出船舷的魚蝦,每個漁民都是滿臉驚訝。

  好家夥,裝滿了整個船身,這得有多少魚啊。

  福船甫一靠岸,席甯志便大笑着跳下船來。

  “大人好計啊,此次出海,隻隔了一天便找到了魚群。
這一網下去可了不得,整整7萬斤。
”席甯志一臉笑得稀爛,兩隻鼠眼眯成兩條細縫。
←百度搜索→

  周圍的漁民與軍兵聽到這個數字,皆大感驚訝。
每個人都向李嘯投入滿是敬畏的眼神。

  這位同知大人,莫非得了神授,怎麼竟象是無所不知一般?

  李嘯臉上努力保持平靜,心中卻滿是狂喜。

  他立刻在心時計算了一番,算2-3天捕上來一次,一次7萬斤。
一個月按捕15次計算,就85萬斤。
再加上一個月可從漁民處采購近10萬斤。
每個月共可得魚肉95萬斤!

  按一斤魚抵兩大碗滿滿的米飯,也就是相當于一餐半的量,按一日三餐算,相當于每人每天至少節省了一餐半糧食。

  那麼,可以簡單計算出,95萬斤魚相當于47.5萬人一天的進食量,哪怕單純吃魚,也足夠4萬人吃個10多天!

  也就是說,如果按這個打撈量的話,李嘯将糧食消耗的速度減緩了至少三分之一。

  那麼,如果李嘯再增加一條捕魚的福船的話,所需的糧食還會進一步減少。
這也是李嘯将來要實施的步驟。

  解決了迫在眉睫的吃飯問題的李嘯,心情徒然輕松。

  回去馬耆山的路上,李嘯望着處處開始動工,到處都是一片繁忙的雄唐所,心下感慨萬千。

  其實,到現在為止,整個雄唐所就象一個巨大的公司,李嘯就象這個巨大的集團公司老總。

  雄唐所内所有的廠礦,都是他的名下資産,那些百姓也基本上成為了他的員工。

  這樣做,類似于後世的國有企業管理模式。
這樣有一個好處,就是凡事皆在自已的掌控之中,可以具體管理到車間與個人,從而方便制定計劃與控制成本。

  這種方式,在現代自由經濟社會裡,無疑是一種落後遲滞的制度,會使工廠缺乏競争,工人會有吃大鍋飯的思想。

  但是,李嘯現在隻能采用這樣的管理方式,因為凡事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明朝,李嘯的管理模式已遠遠地超出這個時代,細節化管理與成本控制絕對遠遠地走在了時代最前列。

  而且,現代的自由社會市場經濟就一定是完美無缺的嗎?

  後世李嘯生活的國度裡,那些私人企業,随意裁員,随意扣工資,35歲後以各種理由讓工人滾蛋,強行增加工人工作時間,僅僅隻給工人一點可憐的加班費,甚至有工廠導緻工人不堪壓迫自殺。

  更有貧富懸殊,社會道德滑坡,全體拜金主義,人們笑貧不笑娼,官員腐敗嚴重,官商勾結謀利,教育、醫療、房産三座大山壓得普通百姓難以喘氣,工人下崗後難以謀生無人關心,人與人之間冷漠無情,畢業即失業,社會犯罪率極高等等一系列蔽端。

  李嘯記得蘇聯解體後,BBC采訪一個蘇聯老工人,問他是不是對自已的現狀感覺滿意。

  老工人沉默了很久,然後說道:“我向往回到從前,每天八小時上班,官員與工人一起吃食堂,有分配住房,有免費醫療,有免費上學,有退休工資,有廠裡偶爾下發的福利,甚至連周末時全廠組織播放的電影都讓我無比懷念。
而現在,除了我坐的這把椅子,我一無所有,當然,也沒有任何人關心。

  想到這裡的李嘯,心裡突然很不是滋味。

  我的雄唐所,能不能達到兩者的平衡呢?
李嘯不知道,但他在心中暗下決心,一要盡自已所能做到最好。

  至少,要讓大多數善良本份的百姓,隻要憑自已的勞動踏實過日子,便能平安地生活終老,而不用天天生活在恐懼與擔擾中。

  願我雄唐所中,所有善良的百姓們,都能生有所得,老有所依。
(未完待續。
)手機用戶請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