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什麼面,怎麼賣啊?”客人問道。
師傅指了指身後的牆上:“看菜單。”
牆上掛著一面巨大的濃墨重彩的木闆,中間用標準的正楷寫著酸辣粉、砂鍋粉、麻辣涼粉、涼拌拉皮、炒拉皮等等,每樣粉面後面標注了價錢和辣度。
末了還有幾樣涼菜和飲品,拍黃瓜、炸花生,綠豆湯、酸梅湯等等。
看到這些菜名,大家的口水都忍不住泛濫了,紛紛叫了幾份。
店裡的桌凳不是常見的四方桌,而是小長桌,一桌也是坐四個人,面對面坐兩個正好。
坐下來後,眾人下意識地打量著店裡的裝潢,寬敞透亮,簡約大方,原本這是兩間鋪子,中間一面牆打通後便變成了一間。
但是門還是兩間鋪子的門,隻是右邊的門改成了鏤空的木雕牆,十分簡單大氣的木雕,將整面牆都封住了,人過不去,但是又不影響視線和透光。
坐在裡面的人覺得光線透亮,走在外面的人一眼就能看清楚店裡面的模樣和情況。
一碗碗粉面端上桌,大家從桌子中間的竹筒裡取了雙筷子和勺子,連夥計在旁邊提醒著小心燙都沒注意,忍不住嗦了一口粉,結果當然是被燙到了。
這時候喝一口酸梅湯,酸酸甜甜冰冰涼涼的湯水一入口,整個人都舒坦了。
客人們吭哧吭哧吃得一頭汗,這個時候飄散出去的香味更濃了,好多人被吸引過來,店裡坐不下又在靠近門口的位置加了兩張桌子,還是不夠大家坐。
巧的是這周圍飯館、茶樓、酒樓好幾家,一些客人來買了後,付了錢端著碗走了,約好吃完再送回來。
臨到中午時,許清和李長亭來了。
看到梳理台後三個師傅累得滿頭大汗,許清讓他們去歇息片刻,撩起袖子接過了師傅們的工作,李長亭在旁邊打下手。
眾人看到許清,這一下就懵了,紛紛好奇地過來問這家鋪子是她開的?
得到許清肯定的回答,眾人驚訝又意外,然後這裡面有知情的人給大家解釋了一下暉記粉面館的由來。
暉記粉面館在禹州和靖州可是相當火,尤其是禹州,已經開了八家分鋪了,不知道多少人專門求上門想拜師學藝。
暉記粉面館原本是為了幫助那些因為戰爭流離失守沒有收入的百姓,現在那些百姓光是做澱粉就能養家糊口了。
結果禹州那邊因為一家家粉面館的興起,大家都跟著富起來,不知道養活了多少人。
眾人不知道裡面有這樣的內情,一邊是羨慕,一邊又很感慨。
他們雖然知道禹州那邊很多災民,心裡同情,但卻從來沒想過去做些什麼,總覺得這是朝廷的事,事不關己。
現在看到別人做到了,心裡頭挺復雜的。
不過為什麼要叫暉記啊?
提出這個疑問的人不在少數,如今清亭坊這麼有名,若是這裡打上清亭坊的招牌,來光顧的人豈不是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