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銘最近日子過得不錯,有事就跑跑皇城司,沒事就幫着皇帝弄萬博會館,有幾個場館已經像模像樣的搭建起來了。
這天,高銘又被官家召見,他尋思應該是問會館建造的情況,于是在路上将彙報的腹稿都打好了。
可是殿外等了許久,也沒有太監叫他進去。
官家幹什麼?不是沉醉于繪畫,忘了時間吧?
不過,梁師成應該會提醒他吧?
正想着,梁師成從殿内走了出來,對他抱歉的一笑,“高大人,官家今日見不了你了,請回吧。”
殿門打開的瞬間,高銘聽到裡面傳來嗚嗚嗚的哭聲,如泣如訴,婉轉哀涼。
隻是這哭聲是男人的,嗓音還挺渾厚。
他覺得在哪裡聽過,他不禁好奇的看梁師成,“這裡面是?”
梁師成小聲道:“是朱大人,他聽到消息說,他給他父親送的人是方臘的細作,連夜往東京趕,可誰知道,馬上要到東京,卻聽說他父親被那細作殺了,正跟官家跟前哭呢。”
路上聽到老爹被殺的消息,探望直接變成奔喪了。
要命的是,這弑父兇手還是他親手送到父親身邊的,做兒子的哪有不悔恨的。
“官家也很生氣,這次要重兵圍剿方臘呢。還有明教,要定為異端,加以剿滅。”
眼下,明教其實是可以自由傳播的,雖然不受許多人的待見,但基本處于沒人管的狀态,全國四處開花。
方臘隻是江南地區的教主,其他地區還有當地自己的教主。
至于方臘利用明教起事,衆人也沒把錯誤怪到明教頭上。
曆史上,也有隸屬道教的五鬥米教叛亂,而趙佶本人就是個道君皇帝。
但現在開始,不一樣了,朱勔很傷心,趙佶很憤怒,明教要倒黴。
不過,高銘卻覺得挺不錯的,因為明教本來就是異端,信奉這個的,最後基本都會走向叛亂。
因為它簡單的把世界分為光明和黑暗兩個世界,如果當下的日子不如意,那麼就是黑暗世界,而光明世界終将來臨,怎麼來臨?
明王出世,帶領大家創造光明。
怎麼創造?
當然是打碎黑暗世界,靠刀劍拼殺出一個新世界。
這個過程,就是造反。
趙佶雖然不怎麼樣,但是要一個教主代替他,還是免了吧。
既然官家忙着聽朱勔哭訴,沒空見别人,高銘樂不得地打道回府。
走到宮門前,正巧碰到他爹高俅。
高銘道:“官家聽朱勔哭訴呢,恐怕沒空見您,我剛才被攆回來。”
高俅的消息終于快了兒子一步,笑道:“我知道,而且就是因為朱勔的哭訴,官家才要見我。官家要增兵江南,将方臘一舉剿滅。對了,這一次的征讨将領,我準備把花榮加上,叫他立一份功,對未來也好。”
看來大家都想到一塊去了。
花榮想建功立業,而自己父親也想助力一把。
武将論功行賞,不帶兵打仗就沒功勞,為了花榮的長久發展,當然得派出去曆練。
高俅點頭,“統帥嘛,他資曆淺點,怕是不夠,但是副統帥一定有他的位置。”
高銘皺眉嘟囔,“我也想去。”
“你一個文臣,你去什麼?”
和花榮的反應差不多,應該說大家都是這麼想的,一個文臣不在老實待着,去什麼戰場。
歧視啊,這是歧視,文臣怎麼就不能上戰場?後世許多名将甚至都是進士出身。
不過,高銘想到自己好像并不是進士。
高銘皺眉,表情活像沒有得到想要玩具的小孩子,“如果我就是想去呢?”
高俅又好氣又好笑,“别胡鬧了,我得走了。”根本沒把兒子的話當真,快步走了。
高銘從宮裡剛回到太尉府,就聽老都管說,殷天賜來了,正在客廳等他。
高銘心想,看來殷天賜是休息過來了,他蹲了快一個月的大牢,身心飽受摧殘,不知道恢複的怎麼樣了。
殷天賜一看到高銘,就起身拱手,開門見山的道:“衙内,我今天來是辭行的。”
“辭行?你不在東京待了?”
殷天賜的表情就跟吃了黃連一樣苦,“我在大牢裡,其實就下了決心了,等出獄,就回高唐州去。而且我姐姐也想我回去,總覺得我在外面,她不放心。”
殷天賜的姐姐自打知道弟弟被關到開封府大牢就沒睡過一個囫囵覺,但東京的事,她又伸不上手。
終于等到弟弟出獄,就趕緊寫信叫他回來。
東京太可怕了,太黑暗了。
完全不是高唐州那種單純的強盜路霸,充滿了黑不見底的陰謀和構陷。
再者,殷天賜雖然現在洗清了冤屈,可他畢竟是江顔和朱沖事件的當事人,整個國子監都知道,他也沒法子面對同學,與其生活在每天都沒談論的漩渦中,他還是想回高唐州去。
以前覺得高唐州太小,沒意思,現在他算是明白了,還是太太平平的好。
高銘略微想了想,就笑道:“也好,回去老實點。”
殷天賜哪敢不老實,他這次回來也算是見過世面了。
在東京這些人的計謀面前,他在高唐州的那點手段完全不夠看的。
“知道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殷天賜道:“我回去就想太太平平的過幾天消停日子。我本想親自跟太尉辭行,但太尉日理萬機,恐怕沒時間見過我,還請衙内替我道歉。”
坐牢之後,殷天賜的言談舉止比以前更得體了。
說完這些,殷天賜再次請辭,高銘就叫老都管送了他出府。
殷天賜坐車出了城門的時候,回頭深深的看了眼這座繁華的都城,隻有一個想法。
再也不來了!東京太可怕了,還是高唐州好。
——
朱勔的眼淚還是有用的,趙佶次日上朝,對方臘盤踞江南久久不能剿滅一事,大發雷霆。
當然,趙佶這麼生氣,并不是因為朱勔死了老爹,他替臣子傷心,而是被朱勔的哭訴中的幾句話給深深的刺痛了。
朱勔是這麼說的,“方臘為人陰狠毒辣,他今日能安排他的人馬潛伏家父身邊,要了家父的性命,改日就能派細作潛伏在所有官員身邊,就連官家身邊,誰又知道有沒有明教教徒?”
這就很恐怖了,趙佶一想到自己沒事愛出宮在煙月街逛遊的愛好,說不定已經被方臘盯上,正安排信徒接近他。
朱沖遇害給京城所有權貴敲響了警鐘。
趙佶别人的死活可以不管,但自己的性命還是十分愛惜的。
趙佶上朝後決定了兩件事:第一件:速速對江南方臘用重兵,必須剿滅。
第二件:叫皇城司清查東京内的明教教徒,尤其是官宦極其家屬是其信徒的,将名字報與他知曉。
于是,調兵遣将的高俅,訓練士兵的花榮和清查明教教徒的高銘,三個人都忙活了起來。
雖然住在一起,但卻經常好幾天都碰不到面。
尤其花榮,因為他的骁銳軍已經确定要出征,正在加緊訓練,最近都住在軍營内,幾乎不回太尉府。
高銘的情況也不是很好,忙得腳打後腦勺。
比如,哪個官員叫小老婆的弟弟的外甥不吃肉,懷疑是明教教徒,結果人家隻是佛教徒而已。
又比如某某官員家老婆的舅舅的表弟愛穿白衣,結果人家隻是在服喪。
不過,還是整理了一批确定的名單交了上去。
令人欣慰的是,這些信徒基本上都不是官員的近親屬,多數都是旁支和家裡的仆人。
但就這樣才可怕,尤其仆人,天天跟主人見面,哪天被人利用,主人就腦袋搬家了。
趙佶拿着高銘交上去的名單,眉頭緊鎖,“各位愛卿,你們說說,該怎麼處理這些人?”
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來東京裡有這麼多明教教徒。
雖然這些教徒可能并不尊江南的方臘為教主,而是有新教主,但也是件麻煩事。
商量如何對付明教,趙佶隻叫趙楷、蔡京、高銘和幾個六部的重要官員在場,算是小範圍秘密會議。
殺光是最簡單的,曆史上許多君主都是對這麼對待異端的,但是本朝講究仁治,肯定不能這麼大開殺戒。
可問題在于,罰輕了,沒用,罰重了,小心在東京在地都爆發叛亂。
趙佶向下看了一圈,都不說話是不是?不說話,朕可要點名了,“蔡愛卿,你來說一說吧。”
蔡京道:“臣以為,擒賊先擒王,将京畿周圍的明教大小教主和大小護法,擒住斬殺,但是對普通信徒則采取安撫對策。”
趙佶微微點頭,他也是這樣想的,不可能懲罰一般的信徒,隻能對核心骨幹動手。
就在此時,卻聽高銘出口道:“官家,臣以為不能這麼簡單處理。”
趙佶一愣,随後來了興趣,“那高愛卿說一說吧。”
其他朝臣也都看向高銘,心想你又能有什麼高論?蔡太師說得已經很好,你的辦法左右逃不出懲罰首腦,安撫信衆這個大框架。
高銘便分析道:“明教又稱摩尼教,穿入中土已經有幾百年,死了不知多少任各地方大大小小的教主,但信徒卻一直都沒少過,一個教主死了,教派内馬上就有人頂替上來。
明教已經不是創教初期,需要教主的個人能力維護教派的生存,經過幾百年的發展,不管是教義還是教内管理都十分成熟了,應對危機的能力,十分強。就比如現在單殺了方臘,用不了多久,信徒中就會出現能力超群的人,繼續當教主。”
蔡京心裡冷笑,難道你說的我不懂麼?“可你也說了,明教從他的前身摩尼教,發展到現在足有幾百年曆史,豈是那麼容易能連根鏟除的?”
“所以,以微臣之見,三管齊下,第一,逮捕明教骨幹,但并不要他們的命,而是要加以引導,讓他們回歸正途。”
“如何加以引導?”蔡京質問道,紙上談兵誰不會?加以引導四個字,誰都會說,但真做坐起來,卻沒具體操作措施。
高銘心道,非得我說一句,你反駁一句麼,“在京郊找一個道觀或者寺廟,将這些逮住的骨幹安排住進去,讓德高望重的和尚道士對他們講經。這個過程,他們不許和外界有任何接觸,吃住都在寺内。
不能看明教的教義,不能和之前的教徒接觸,甚至聽講經的這些成員之間都不許私下交流。每天接觸的隻有佛道的正規典籍。一百個明教徒進去,五十個佛教徒,五十個道教徒出來。”
簡單概括,就兩個字:洗腦。
四個字:開洗腦班。
蔡京仍舊質疑,“這樣就能讓他們放棄信仰明教,改信正教?”
高銘點頭,“如果太師不信的話,可以先開一個為期一個月的教學課堂,如果沒效果,再殺了他們不遲。如果有效果,他們這些骨幹信仰了正教,下面的教衆就好辦了。我甚至可以放言,給我一個月的時間,我甚至可以讓他們相信咱們其實是住在一個圓形的球體上,是咱們繞着太陽轉,而不是太陽繞着咱們轉。”
趙佶覺得高銘說得有點道理,人還在于教化。
“高愛卿,你覺得此事可成?”其實不成也沒損失,大不了再拉出去砍了。
“嗯,沒問題,摩尼教雖然曆史淵源,但是佛道可比他更加有沉澱。在正教典籍下,他們不堪一擊。
他們中間肯定有不服氣的,可以在課堂上跟高僧和高道辯論,我相信最後一定他們被辯得體無完膚。”
佛道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理論早已非常成熟,沒有任何纰漏,是駁不倒的。
蔡京看出來官家心動了,他并不喜歡高銘出風頭,便道:“僅僅是這樣的話,要消耗許多人力物力,供養這些聽課的骨幹就要許多錢。”
“這些錢叫他們自己出,骨幹一般都有錢。”高銘道:“另外,對付這群人,臣還有其他的建議!”
“直管說。”趙佶态度認真的準備聽高銘的建議。
“既然摩尼教是從波斯傳來的,這些教徒對創始人本人并不了解,朝廷可以利用這點,再做兩件事。
一件是編造創始人本人的經曆,另一件就是,另外造一本經書,投降民間,對他們的教義做出修改。
而更改後的教義,自然是利于朝廷的,比如宣揚‘順天護國’。這件事,短時間可能未必見效,但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明教在唐時就多次爆發叛亂,不徹底鏟除,流毒無窮。”
簡單來說,第一件,利用明教原産地波斯和中土信息交流不暢這點,編造創始人摩尼的黑料,什麼摩尼本人不僅喝酒吃肉還搞别人老婆之類的,把他拉下神壇,一個不入流的家夥編造的東西,自然也不配叫人信服。
而另一件,則可以總結為“篡改教義,編造僞經。”
叫這幫人相信不再黑暗光明二元論的造反經書,而是宣揚溫和中庸的經書,從内核來個李代桃僵,精神上消滅。
蔡京等朝中老臣聽了都不禁一愣,高銘,這都能想得出來,究竟誰才是老狐狸啊?
你平時都在琢磨什麼玩意?!這種程度的黑心手段,張嘴就來啊。
趙佶聽了,十分高興,“高愛卿所言有理。那麼這件事由你承辦吧。”
高銘就有點為難了,“臣還在承建萬博會館……”
其實萬博會館,他不管也行,錢有了,想法有了,叫人去當地繪制圖紙,拿回東京吩咐工匠照着比例做,就行了,高銘現在也隻是起個監管作用而已。
趙佶道:“那個你想放一放,主管明教一事。”
高銘應承下來,“是,隻是經文方面,臣恐怕需要禮部協助。”編造僞經,得編得像樣點。
趙佶看向蔡京,“你叫禮部全權協助你。”
“是。”
朝中諸位大臣都忍不住暗中瞥高銘,心想,你還真是挺忙的,好像官家都離不開你了,什麼差事都交給你。
不過仔細想想,高銘剛才的提議的确是比較完美的,誰叫他們都沒想出來呢。
該交代的都交代完了,到趙佶的娛樂時間了,就叫大臣們都退下了。
趙佶和兒子郓王趙楷往後殿走,自然聊起了剛才高銘所說的對明教的政策。
趙佶忍不住帶着幾分誇獎的語氣道:“朕以前交給高銘的事,他都能做得井井有條,想不到他連如何對付明教這個難題,也能想得這麼周到。”
趙楷發現了一點,高銘對他的策略能奏效十分自信,就好像他親眼見過結果一般,或許他在别人試驗過?
他對父皇道:“關鍵是可以舉一反三,不光是對明教,對任何異端都可以采取這個方法。”
他以前認為高銘不過是有意思的纨绔子弟,腦子漿糊到連他們見過都忘記了,後來又覺得他插科打诨是個好手,直到離開東京,他外派去孟州做知府,做得有聲有色,趙楷就發現自己不能小看他了。
而從梁山歸來後,他發現高銘更是非常有能力,說他正經吧,他經常出損招歪招,說他不正經吧,他卻有他自己的堅持。
或許,他那天評價他的大忠似奸,是最準确的。
趙佶笑着點頭,“是啊,可惜啊,高銘就是太年輕了,缺乏曆練,待以時日,必将不同尋常。”
如果能将高銘曆練成一個出色的謀臣,成為兒子班底的重要成員,也算是他這個做父親的給兒子的一個饋贈吧。
——
高銘忙着給京畿周圍的名教徒辦學習班的間隙,不忘打聽派去剿滅方臘的出兵将領名單。
這天,高俅從白虎堂出來,被高銘堵住,“爹,将領确定下來了嗎?梁山的人去嗎?”末了又加了一句,“我能去嗎?”
高俅先回答了最後一個問題,“你不能去!”
高銘一歎氣,“行吧,那梁山的人去嗎?”
“有他們。”同行打同行嘛。
“就他們?“”
高俅道:“當然不止他們,還有中央禁軍外,和各州府兵馬将領。這次的大将,經過商量,已經定下來了,統軍大将是建武軍指揮使王禀,副将之一,你認識,是周昂。”
周昂?高銘眯起眼睛,覺得十分耳熟,突然想起來了,“不就是打梁山伯被抓住的那個麼?”
當初他和丘嶽兩人被擒住,幾乎要認出他來,被他一頓抽耳光,然後帶着去換回了被朝廷抓走的李俊。
“嗯,這次将功折罪。另一個就是花榮了。”高俅道:“其餘的将領,多數是地方出身,比如大名府和東昌府都有抽調人馬。”
中央禁軍輕易不動,現在從中央調了三股軍馬打方臘,已經很給他面子了,其餘的人馬按老規矩,從地方抽調。
高銘忽然有種不好的預感,“大名府的将領,不會有索超吧?東昌府的将領不會是張清吧?”
“诶?你怎麼知道?”高俅吃驚的道。
很簡單,因為這些人本來應該是上梁山落草的,因為高銘之前的攪合,叫梁山提前招安,導緻這些朝廷降将還在當地軍中任職,但所謂逃得過初一,逃不過十五,該來的命運還得來。
别以為沒落草,就不用去打方臘,命運的安排仍舊在召喚。
“因為我曾聽過他們的大名,您說了大名府和東昌府,自然而然想到了這些人。”高銘給出了解釋。
高俅沒有懷疑,還誇兒子,“很好,這說明你對政務熟悉,各地有什麼樣的官員,都熟爛于兇,不錯不錯。”
總之,兒子萬般好。
“那什麼時候發兵?”
“快了,這些軍馬都離開駐地,到金陵集合,再發兵攻打方臘。”高俅道:“不出意外的話,王禀、周昂和花榮等人,等聖旨發下來,就得即刻離京,就在這兩三日天内。”
這回不光梁山軍,既定劇情中的降将都被征兆了,高銘就更想跟去看看了,“爹,我……”
高俅已經猜到他想說什麼了,“不可能讓你去的,你死了這條心吧。”
高銘隻能咧咧嘴,裝作打消念頭的樣子,“好吧。”
高俅好奇的道:“你為什麼執意要跟去?”
“因為……因為我怕朝廷的将士被方臘的妖言鼓惑,加入明教。我如果能做監軍,一定對他們加強訓導,絕不受方臘毒汁的侵害。”
高俅連連搖頭,“這點你就不必擔心了,好了,我就是出來透透氣的,還得回白虎堂,你也去忙吧。”
見沒有希望,高銘隻好離開,走了一步,就被他叫住了,“什麼事?”
高俅關心的道:“官家叫你轉化明教教徒的事,你盡力就行,别太賣力,累壞了身體。具體事務,急交給手下去辦,許多事,你不用親力親為,你隻需提綱挈領的人。”
他覺得兒子剛才那通發言,就是因為整日接觸明教教徒,弄得他草木皆兵了。
“我知道了。”老爹還是很關心自己的,正因為這樣,才絕對不會允許自己随軍打仗。
得另辟蹊徑。
趙佶過目了下出征的将領名單,覺得沒有大問題,就正式頒布了。
大軍正式向江南進發。
花榮自從被定為副統帥就沒回過太尉府,一直都住在軍營内,隻有臨行前一天,回來借着取東西跟高銘告别。
不過,因為是臨時有空,也沒提前告知,高銘并不在府裡。
當時高銘正在一個郊外剛修整好的廢棄寺廟内,視察明教徒學習班的籌辦情況。
下午時候下起了雨,高銘就沒回東京城内,當夜住在了寺内。
他不急着回東京,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條路是大軍出城的畢竟之路,他明天隻要掐好時間點,就能看到花榮。
第二天一早,高銘把所有寺内羁押的京畿地區的明教骨幹都帶到了寺廟門口,指着遠處浩浩湯湯而來的大軍道:“看到了沒?這隻是官家派出去剿滅方臘的大軍中的一支,除了這些外,還有各地的精兵強将!”
這些骨幹都曉得方臘是江南的确明教的教主,和他們信的東西一樣,都不敢言語。
高銘打量他們的臉色,心想,這就是你們的第一課,認識朝廷的實力,跟朝廷作對是沒有好下場的。
這時,朝廷軍馬也遠遠看到寺廟門口站了許多人,派前哨兵打聽後,知道是皇城司的高大人和他手下的人押着京畿地區明教骨幹出來給大軍送行。
于是大軍們各個都挺直了腰闆,給這些教徒們好好展示一下朝廷的威風。
高銘站在最前面,很快就看到了騎在馬上的花榮。
史進也看到了高銘,朝他打招呼,“大人——”
高銘大庭廣衆下也不好說什麼,朝史進招招手,然後又去看花榮,兩人相視一笑。
統帥王禀和副統帥之一的周昂都認得高銘,也都跟他招呼,高銘笑着回道:“等你們凱旋的好消息!”
就這麼簡單說幾句話的功夫,他們就已經騎馬從高銘跟前走過去了,也包括花榮。
高銘咬牙,都怪史進、王禀和周昂跟他說話占用時間,都沒機會跟花榮說上一句。
這時候,就見已經行過去的花榮,回頭看他,從衣領裡拽出一個東西,朝他晃了晃。
正是那半塊蝴蝶翅膀形狀的玉佩。
原來花榮也戴在了脖子上了,高銘一愣,不禁臉皮有點熱,動作機械的朝花榮揮手告别。
高銘等人站在原地,等到大軍都過得差不多了,才轉身回寺裡了。
廟裡的事情都安排完了,高銘坐車回東京城内,他腦袋靠在車壁上,想着剛才的情景,有點後悔的想,剛才花榮拿出玉佩的時候,自己是不是也應該拿出挂在脖子上的玉佩給他看看?
算了,還是想想怎麼才能叫官家把自己派到江南去吧。
唉,其實當時拿出來一下好了。
高銘搖頭,自喃道:“算了算了,還是想想怎麼能去江南吧,這大部隊都出發了,自己也得抓緊時間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