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民國之我不是文豪

第三十三章 以“知識”的名号

民國之我不是文豪 漫渝 2163 2024-01-31 01:15

  “胡扯,簡直就是胡扯,哪有把演義當成曆史的。
”王國維氣憤難當。

  “現在有錢就是爺,所以推翻清王朝對我們而言有利無弊,至少有錢人的地位得到了保障,所以大家要好好賺錢,多學點賺錢的道道,有錢才是大爺,這句話一點都沒錯。
”王七在講壇上誇誇其談,自己在北京算不上頂尖有錢的,至少也算的撒很難過中等,幾十萬的家私,但很少有人尊敬自己,就因為自己錢來路不正,是绺竊過來的。
王七不置可否,怎麼賺錢不是賺,自己也是憑本事偷的錢,憑什麼别人這麼唧唧歪歪,自己有錢就應該受到别人尊重。
王七此刻将内心的仇怨傾瀉而出,非常爽快。

  扭曲的價值觀,反而受到在場學生們的喜歡,一時間學生們對這位看上去猥瑣,實則非常有個性的老師刮目相看,“有錢就是爺”,這個觀點也同樣是在場多數學生們的心聲。
學生們無論是親眼所見,還是通過報紙,都看過有錢人的紙醉金迷,定力不夠的學生,自然産生向往。

  王七看到學生們激動的反應,心中驚訝不已,原來教課這麼簡單?
随便扯點犢子,給他們講講社會上的事,他們就如此感興趣,同樣王七被這麼多學生歡迎,也得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東西,可是實實在在裝了一回逼。

  王國維在外聽到王七一番謬論,着實生氣,尤其是對于清王朝的貶低,讓其非常憤怒。
一個政權沒有皇帝還叫什麼政權?
溥儀還沒死,就有很多人冷嘲熱諷,這算什麼?
不是欺君犯上?
這位上課的老師,已經将傳統的禮義廉恥丢到了腦後,教出來的必定是誤入歧途的學生。

  王國維正準備進去與這位瘦皮候老師辯駁一番,就被一人攔下:“先生,裡面人正在上課,什麼事等下課了再說?

  王國維一看,原來是李濟,這位李同學非常不得了,年紀輕輕就是世界第一學府哈佛的博士,回國之後在清華國學院擔當人類學講師,而王國維曾經被邀請過擔任國學院院長,不過王國維婉拒,雖然名義上地位平等。
但實際,以多數人的看法,無論以年齡還是對于國學修養,王國維都要比李濟高一等,這從李濟沒有排入王、趙、陳、梁是四大導師之列可見一斑。

  李濟作為海龜,在學識見識上已經不亞于老古董王國維,所以當李濟回來之後,沒有被列入清華一等導師的行列還是有點尴尬的。
以至于之後等王國維跳湖自盡,梁啟超行将就木的時候,李濟就被傅斯年邀請去中央曆史語言研究所第三組考古組主任,第一第二組分别是曆史組和語言組由陳寅恪、趙元任負責。
這時候李濟才享受到和陳寅恪、趙元任相同的地位。

  李濟攔住暴怒的王國維,隻是因為自己的理念比較先進,對于更多的想法有包容性。
講台上王七誇誇其談,何況又是自己找過來講課的人,就算講的不好,自己也不能當面點破,而且對于“有錢就是爺”的理念,李濟當然不贊同,但也能夠理解,畢竟嚴不聞是個商人,不唯利是圖怎麼賺錢。

  王國維看到李濟攔住自己,問道:“是你邀請他過來授課的?

  “對,此前已有人聯系我籌劃曆史語言研究所的事項,這位是我們的投資人嚴不聞,而且也是個博學多才之輩,所以請他代為講授一堂課,希望給學生們多多啟發。
”李濟心平氣和跟這位老學究、老古董講着。
現在清華學術界有兩座大山,一個就是王國維,另一個就是梁啟超,自己再怎麼樣,也得對他們客客氣氣。
而且像王國維這樣的老學究,是十分固執的,李濟不期望自己能改變他的想法,隻希望不要來搗亂就行。

  王國維見李濟笑嘻嘻,伸手不打笑臉人,王國維隻能将心中之火忍下:“好,不過此人有些想法不是很好,需要提點一下,否則教壞學生就不好了。

  王國維說完,就透過洞開的門看了看裡面那個授課的人,人心不古,不是什麼忠義之輩。
轉身就走,一旁的李濟目送着王國維離開,自己也松了口氣,自己在校舍外旁聽了一會,李濟隻覺得這嚴不聞好像沒什麼學識,似乎配不上大學老師的名頭,,因為之前聽說是大夏大學哲學老師。
不過李濟現在也無所謂了,他需要的是嚴不聞的投資,學術就讓他們來搞就行。

  不過一會,終于下課,而課堂上王七講課的受歡迎程度讓李濟非常詫異了,學生們都高高興興和王七告别。
這王七也十分有意思,眼睛瞄了幾個女學生,舔了舔舌頭,當然這小動作被李濟收入心中。
從前兩天第一次和嚴不聞見面,一直到現在,李濟發現此人有點就是滿口胡謅,缺點倒是一堆,和自己書信交流的人簡直不是同一個,如果不是他提供的證明,李濟都懷疑是不是認錯人了。

  王七的小氣以及無意間暴露出的屌絲氣息,讓李濟非常厭惡,無奈資金匮乏,隻能順着王七心意來。

  “嚴先生,今天授課感覺如何?
比之在大夏大學又如何?
”李濟與王七兩人倘佯在校舍之間的小道中,李濟笑問。

  王七瞬間聽明白了,之前也了解過這嚴不聞是個大學老師。
于是随口胡謅:“感覺還不錯,學生們很熱情,不過學生們好像沒學到什麼知識。
改天我再給他們講講課,讓他們多學一點,嗯,知識。

  王七笑道,王七心中的知識,隻是演義小說,他課堂上提問了幾個人,發現同學們對《三國演義》了解還不是很透徹嘛,這怎麼行,少不讀水浒,老不讀三國,年輕時候就得學學三國嘛。
知識層面跟不上王七,交流起來就困難很多,所以王七有意提高學生們的知識水平。
這幾天王七也學了不少專業術語,于是就把小說套上了‘知識’的名号,因為這樣聽起來專業!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