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科技大唐

第九章 金牛道

科技大唐 第79号 2371 2024-01-31 01:14

  第九章金牛道

  行程被大雨阻了一整天,這倒是沒有影響到長孫澹的心情,一來想明白了一些事情,二來收了一個不知道好壞頗具可塑性的手下。

  說到這個吳江東,昨日酒醒後,長孫澹讓張忠再給了五貫錢安頓發妻,讓她養好病後找長孫家在這裡的管事,跟着長孫家的車隊去找福伯一家。
本來長孫澹覺得現在還用不上吳江東,待自己回長安大展拳腳的時候才打算啟用的。
可是打發吳江東去搬家的過程中,吳江東說路引的問題,這個問題讓張忠去府衙一趟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很困難的事情,換一個層次,就不是什麼問題了,盡管長孫澹隻是一個沒有什麼政治前途的庶子,可即使這樣,背靠長孫家這顆大樹,依然可以解決很多問題,這也是唐代盛行門閥政治的主要原因。

  第二日一早,長孫澹三人出發的時候,吳江東卻是一身新衣等候在客棧的門口。

  長孫澹倒是沒有多說什麼,隻是讓張忠又去買了匹馬,一行四人打馬從西門出了漢中府城南鄭,向着金牛道而去。

  入蜀的路不是太多,從漢中出發向南沿米倉道可抵巴州,而至益州的一為金牛道,另一條就是“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萦岩巒”的青泥道。

  金牛道據說是戰國時期秦國欲滅掉蜀國,奈何蜀道難行,于是置五個石牛,每日派人将金子塞到牛屁股裡,派人對蜀國說,我這有五頭金牛送你了,你派人來運回去,蜀主派了五個大力士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将石牛運了回去,秦軍跟着就滅掉了蜀國。
這是金牛道的傳說,盡管昏聩的蜀主做了亡國之君,可蜀中卻因此和中原大地緊密的聯系起來,也成為了一條重要的商道和軍事要地。

  這一路上的古戰場卻是不少,最著名的莫過于武侯祠和武侯墓,相傳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後歸葬于定軍山下。
幾百米遠的地方,馬超卻也長眠于此。

  既是路過,此地自當一遊。
可是隻見翠柏深深,一座不高的墳茔矗立其中,一塊碑文上寫滿了漢隸,此時還沒有通傳天下的《三國演義》,諸葛亮和關羽也沒被神話,有些破敗的場景不免令人有些感傷。

  說到諸葛亮的一身,可以說真的達到他自己所說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蜀漢的可以說在後劉備時代是成也諸葛亮,敗也諸葛亮。

  如果諸葛亮隻是作為宰相,處理蜀國的内政,而不過多的插手軍政的話,蜀國的境況也許會好很多。
我們在評價諸葛亮的時候總是會提起付不起的阿鬥――劉禅。
劉禅作為一國之君,後世的評價幾乎是一面倒的,最為著名的就是那句有名的“此間樂,不思蜀也”了,可是看看另一位後主南唐李煜,一句“春花秋月何時了”将自己卻給了了。
就是翻看将諸葛亮捧上聖壇的《三國演義》也可以看到,五路伐蜀時劉禅是何等的聰明,為何劉禅小時了了,大不佳了。
該因諸葛亮将該處理的處理的都差不多了,劉禅當個橡皮圖章即可,這樣長久下去想混個名堂都不行啊。
當然這是從蜀國的立場來說的,就諸葛亮自己來說,他可以說對不起自己而外,該對的起的就都對的起了。

  蜀國的失敗原因是多方面的,諸葛亮起到的作用不是決定性的。
後世評價說諸葛亮六出祁山是錯誤的,空耗了蜀國的國力。
殊不知天下九州,蜀隻是占了一個益州,吳占荊州外加半個揚州,如果三家和平發展的話,要不了四十多年,十年蜀國就亡國了。
三國也因為連年不斷的征伐,加上前期的軍閥混戰,中華大地的人口由東漢時頂峰的5600萬降至900萬。

  諸葛亮的故去還有一些當時社會風氣的問題,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士大夫間開始流行嗑藥――煉丹,大煉丹家葛洪就是這一時期的。
從後世的考古工作中也可以發現這一點,就是遺骸的鉛和汞都是嚴重超标的,這些重金屬是煉丹的重要原料,服用彈丸也嚴重損害了諸葛亮的健康。
這些士大夫服用丹藥不是為了長生不老,更多的原因是為了擺脫風濕造成的影響而導緻的慢性中毒。
後世的兩湖四川這些地方喜歡次辣椒就是因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風濕帶來的關節疼痛。

  收拾起了對諸葛亮的種種思考,四人從武侯祠出來卻已是離開漢中的第二日午後時分了,此時的漢水谷地卻也是越來越窄,山也越來越近了。

  當天就抵達了陽平關古戰場,雖然此地乃是咽喉之地,可畢竟多年未經曆戰火了,一段關牆卻是倒了,城門也是顯得有些破舊了,曾經經曆過戰火的痕迹也被歲月所撫平。
長孫澹沒有過多的感慨些什麼,很多話湧上心頭,卻在下一刻消弭的無影無蹤。

  過了陽平關,山就離得越來越近了,有些路段一面是山,另一側就是河,河水因為剛下過大雨的原因還是有些略微的昏黃,路也是越來越難走了。

  兩日後,四人抵達了五丁關,就是以蜀王派去修路的那五個壯士命名的關卡,李白在詩中寫到“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勾連”的地方。
連綿不絕的大山被一條清澈的小溪一分為二,山高不見天日。
四人隻好牽馬步行,不時的從河的一邊走到河的另一邊。

  長孫澹以前總以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成語有些誇大,可是這裡的地勢不用一夫就可當千軍萬馬。
白色的石灰石被流水所侵蝕,日積月累就形成了這樣的峽谷地帶。

  四人在峽谷中穿行了大約有半個時辰才找了一個可以看見陽光的地方,準備吃些幹糧。

  就在四人吃幹糧的當下,一騎背着紅翎的使者不顧馬力打馬狂奔而去,四人都在猜測着發生了什麼事情。

  稍事休息後,四人繼續趕路,不多時峽谷總算是告一段落開始上山。
山路大體沿着雨水沖刷出的溝槽而行,在有些高度差距太大的地方卻也是繞了幾下。

  上山的過程中,興奮的吳江東一直走在最前方,甚至發現了一頭野豬,正準備獵殺時卻被王鐵膽阻止了,搞德吳江東老大不願意。

  直到長孫澹發了話,吳江東才不再抱怨。
長孫澹知道在這種地方野豬的危害性是很高的,後世因為狼等大型掠食動物的滅絕讓野豬成了害,很多地方都有報道說獵戶非法打獵被野豬追殺至死。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