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夷州小城隻能算是一個起點,當初陸仁會選擇在這裡建村起基,主要的原因是當時徐州方面的糜氏宗族要進行遷居,需要這樣的臨海村鎮來作為立足點,而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事。
但是當夷州小城的人口基數與城鎮建設達到了某個水準的時候,這種臨海的城鎮作為流通性的港口城鎮因然是不錯,但如果是作為州治中心或是首府的話則并不是很合适,而且一但真的暴發戰争也缺乏有效的防禦地形與縱深。
而且随着陸仁手上實力的日漸增長,也不可能隻窩在這樣一個小小的臨海城鎮,日後肯定是要占據整個夷州,并且以夷州為基礎點,進而再把手伸向東南亞地區,這樣才能夠漸漸的建立起穩固的地盤,才能夠有與中原諸候與之制衡的實力。
現在已經初步擁有了相應的條件,那麼興建新城的事就勢在必行。而關于夷州新城的選址,陸仁和雪莉其實早就已經有了預案。
現在的夷州小城,其地理位置其實就是後世的基隆,而基隆西南方約三十公裡左右的地方,就是後世的台北市。
這個地方是塊寶地,本身就處在台北盆地的中心,而且是淡水河、基隆河支流、新店溪這三條水流的彙流處,無論是地利條件還是水利條件都非常良好。
再從興建新城的一些角度來看,與現在的夷州小城之間三十公裡的距離本身就不遠,而且還有基隆河支流的存在,所以交通運輸很方便。
另外現時點的夷州小城其位置是在夷州北部頂端的東面。這個位置比較适合接應吳郡陸氏、徐州糜氏,以及“又”字型航道上的其他幾個點。但是在連接福建沿岸的地區的事情上,卻多多少少的顯得有些麻煩。
連接福建沿岸地區?注意,這可不是陸仁不自量力的貪心之舉,而是福建那頭有一個很關鍵的地方,陸仁要趕在孫權的前面把那個地方握在自己的手裡面,那就是泉州。
泉州自古以來就是天然的良港,而且還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當然在現時點這些事還有點扯淡。陸仁會盯上泉州。抛開上面這點理由的話,最主要的原因是陸仁的夷州小城與福建地區的山越部族有着比較密切的往來,因此無論是出于對貿易需要,還是對人口的吸納。陸仁都需要泉州這樣的站點。
當然現在的陸仁還沒有實力在泉州建立城鎮,不過就目前的情況來說,到也用不着陸仁分出人員和物資去泉州。因為首先陸仁的夷州小城與福建的山越部族有往來,相對頻繁的交易使得雙方都希望能有一個固定的交易站點,陸仁這裡再稍加提點。山越部族就按照陸仁的意思把泉州當成了固定的交易點;
其次,夷州小城這裡有一些從山越地區過來的山越族民,陸仁隻要稍加整編,同時再派出一些合适的人選,那麼在泉州弄出個貿易集市型的小村子并不是什麼難事。也就是說其實在這個時候,陸仁在泉州已經有了一個最基本的立足點,但也隻是能進行交易,獲得夷州所需求的一些資源而已。不過就目前來說,這樣也就夠了。
現在把話說回來,泉州那頭已經有了這樣的一個立足點。那麼以夷州小城的地理位置,在連接泉州這個立足點的問題上就有些不太方便。而陸仁選擇後世的台北市地區來建立新城,另一個原因就是準備在新城的西面再建起一個港口,由這個港口來負責與泉州方面的聯系。
再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新城西面建立的新港,在經過相應的發展與建設之後,就可以與現有的夷州小城一起成為新城的衛星城,同時為新城提供相應的防衛前線與防禦縱深。而且在基本成形之後,由現有的夷州小城沿夷州東岸再下,新城由夷州内陸南下。新港則負責由夷州西岸的沿岸南下,以三路并進的方式逐漸的把整個夷州給納入掌中。
而新港的選址,陸仁其實也都已經内定好了,就是後世在台北市西面約五十公裡的新竹市。雖然嚴格的來說。選在新竹這個地方并沒有什麼突出之處,但就目前的情況而言,也隻能是選擇在這裡。簡單點說若是再往北一些,就路程而言還不如不建,幹脆直接去夷州小城就好了;若是往南,與新城之間的距離又拉得太開。
大緻上的幾個新址的事情也就這些了。其實在此之前。雪莉曾經向陸仁表示過如果按現在的情況再發展下去,泉州可能很快就會引起孫吳方面的注意。本來按雪莉的意思,是想讓陸仁進行一次西遷,也就是放棄泉州,把這個基地往西南面遷一點,遷到廈門、金門一帶,實在不行甚至想西遷到香港和澳門那裡去。
但這個提議馬上就遭到了陳宮的反對……陳宮在夷州雖然是處于一個半隐居的狀态,但現時點陸仁手頭上有戰略眼光和能夠玩陰謀詭計的人,也隻有陳宮而已,所以一但有什麼決策商議不下來,陸仁就會讓雪莉去問問陳宮的見解。而這種充當高級顧問的事情,陳宮還是很樂意的。
陳宮表示反對的理由,是因為泉州那頭雖然在目前還隻是一個小村子、小碼頭,但畢竟前前後後的已經經營了好幾年,根基相對來說已經比較牢固,而且水運條件良好,各方面的補給都比較方便;
再者夷州這頭與山越之間的貿易往來,已經使山越部族都認定了泉州。如果冒然西遷,很容易引發這山越部族的不滿或是恐慌,再想重新确立也不太方便;
再從戰略縱深上來說,泉州已經有了初步的基礎,隻不過陸仁這裡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把泉州給打造出來而已。而在另一方面,孫吳一方由于與山越部族之間的矛盾不斷,使得孫吳一方還沒有辦法越過諸嶺來到泉州這邊……順便說一下,當時的孫權其勢力範圍主要是在現代的江西、部份的湖南、浙江以及福建的北部。福建南部則由于閩中戴雲山山脈阻隔,以及山中山越部族抵抗的原因,使得赤壁之戰時期的孫權還無力南下去福建南部。
再加上用不了多久曹操就要揮師南下,孫權更需要加緊對長江沿岸的軍備,越嶺南下就更不切實際了。也就是說,陸仁對泉州還有着絕對充足的時間去積累與打理。
如果放棄泉州,日後卻又被孫吳占據,那麼孫吳就等于有了對夷州下手的橋頭堡,這對夷州今後的安危不利。反過來說,孫吳如果想動夷州,而泉州卻仍在陸仁的手中,那麼泉州就是孫吳一定要先打下來的地方。
換句話說,泉州就是夷州的哨塔,一但有變,以陸仁手上的海船實力,夷州可以搶在第一時間完成布防,那接下來盡客夷州的兵力遠不及孫吳,但以夷州海船之精良,并且在有充份準備的前題下,孫吳也很難踏上夷州一步。
雪莉把陳宮的建議轉告給陸仁之後,陸仁又反複的思考了一下,決定從夷州這裡的陸氏族人中分出一小部份前往泉州,并且在泉州弄起了一個以陸仁為宗主的陸氏支流,換言之就是在泉州弄起一個泉州本土的大姓豪族。
而這樣的本土性質的豪族,在那個時代意味着什麼也就不再多說了。總之以商販立族為名,可以避開孫吳對陸仁方面的注意。一但時局有變,這支分部至少可以先行抵擋孫吳大軍,為夷州的布防争取時間。
主要的事情就這些了,最後就是對這幾個地方的命名。這個陸仁根本就不用去考慮,泉州還是叫泉州,現在的夷州小城回頭就正式改命為基隆,新港就是叫新竹。可是在台北這個問題上,陸仁考慮再三之後,卻決定不用台北這個後世的公稱,而是選用了在清代之前使用的莽甲這個名稱。至于為什麼要這樣,陸仁其實自己也說不清楚。或許,僅僅是為了區分一下自己與現代社會之間的不同吧?
陸仁現在人還在吳郡,這些事情與雪莉商量好之後,回到夷州就要選派合适的人選去督建新城。原則上來說,雪莉當然是最佳的人選,但是雪莉在陸仁不在的情況下,要坐鎮夷州小城,統領小城的安定發展,所以陸仁是準備把營建新城的大任交給陸信。說起來陸信性格沉穩,而且跟随陸仁的時間久,該學的東西也學了不少,相信不會有什麼問題。實在不行的話,以陸信與陸仁、雪莉之間的親近,尋求幫助也比較方便。
此外就是陸信總得有副手幫忙。這裡就扯出來了兩個人,一個叫布依克,另一個叫拉朵娅。前者是個小夥子,後者是個小姑娘。
這二位都是山越部族族長的子女,他們的部族也是最早與陸仁确立良好關系,而且還舉族遷居到夷州的部族。特别是這二位的部族,在遷居夷州之後他的部族就生活在莽甲南部的山區裡,其部族所擁有的山中技能相信在建城時能給予極大的幫忙。
而布依克與拉朵娅的想法大緻相同,就是他們在親眼見到夷州小城的迅速發展之後,都有意想讓自家的部族正式的依附陸仁,然後使自家一直以來都隻靠土地和老天爺吃飯的蠻夷部族轉變為在産業上比較全面的宗族,換句話說就像糜、陸、甄三家那樣,而這三家現在哪家不是富得流油?這第一桶金都已經讓别人淘走了,第二桶可千萬不能再錯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