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曆史的拐點

貞觀之治

曆史的拐點 歐陽悟道 1155 2024-01-31 01:13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後,改年号為貞觀。
太宗總結曆代王朝興盛衰弱的經驗教訓,虛心聽取臣下意見,減輕賦稅徭役和刑罰,使經濟得以恢複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政治較為清明,民族團結和睦,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
人們稱唐太宗在位時的清明統治為“貞觀之治”。

  多年的内亂使社會經濟凋敝,土地大量荒蕪,人口流失嚴重。
為了恢複發展,太宗實行“撫民以靜”的政策,休養生息。
他重視農業生産,獎勵墾荒;他還改進了隋代的倉儲制度,在京師設太倉,各州縣建立社倉和常平倉,儲糧備荒;為了發展生産,還獎勵婚嫁生育、興修水利工程等。

  為鞏固國家統一,太宗采取了一系列積極措施加強中央集權。
在政權機構上,太宗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三省的長官同為宰相,因此中央官制中的相權較重,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權,減少了中央政令的疏誤。
三省又互相牽制,避免了個别宰相專權。
太宗重視官員的培養與選拔,大力發展與健全科舉制;注重官員的質量,精簡政府機構;并制定寬簡的《唐律》,廢除苛法酷刑,實行嚴格的死刑複核制度,嚴以執法,寬仁慎刑。
《唐律》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法典,對亞洲很多國家産生過影響。
唐太宗又改幕府兵制度,提高軍隊的作戰能力。

  唐太宗特别重視人才和善于用人。
為求賢納才,他增設科舉考試的科目,鼓勵讀書人通過科舉考試做官,還要求大臣們注意選拔人才,做到外不避仇、内不避親。
太宗深知為政之要唯在得人,因此不拘關系的親疏和資格深淺,廣招賢才。
他任用原東宮舊屬魏征、韋挺等人,不記舊怨;又任用出身寒微的人,如提拔農民出身的士兵薛仁貴為将軍。
唐太宗用人能夠舍短取長,知人善任。
大臣房玄齡不善于理獄而長于謀略,杜如晦短于處理瑣事而長于臨機決斷,太宗使他們各得其所,人稱“房謀杜斷”。
貞觀時期君臣的納谏和直谏是曆史少見的良好政治風氣。
唐太宗以隋炀帝拒谏飾非為鑒,虛懷若谷,從谏如流,大臣們大多能直言極谏。
魏征就以犯顔直谏而名垂青史。
他向太宗進谏二百多件事情,常提醒太宗居安思危。
太宗曾準備征發不滿18歲的中男當兵,敕令已下,魏征就是不肯簽署。
太宗大怒,魏征毫不畏懼,據理力争,認為太宗不講信用,不按制度規定的年齡征兵。
太宗被說服,還賜他一個金甕。
魏征病逝後,太宗痛感失去了一面知得失的鏡子。

  唐太宗偃武修文,提倡儒學和文化。
他尊儒崇經,規定在長安專門設立孔子廟堂,并下令全國建孔子廟,對其他文化學術也采取兼容并蓄政策。
唐代的各種藝術因此繁榮昌盛,四方學者也雲集長安,日本、百濟等都遣子弟來唐。
唐太宗又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促成了“胡越一家”的盛況,唐太宗因此被少數民族尊為“天可汗”。
在世界的東方出現了一個國力強盛的唐朝帝國。
唐太宗和他的文臣武将創造了輝煌的業績,貞觀之治也成為曆史上最輝煌的一頁。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