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德彜像一條死狗倒地不起,可沒有敢在這個時候觸李世民的黴頭,就算是剛直著稱的魏征也是不發一言,由此,也證明了封德彜的人品極度不堪,要不然,也不會孤零零的無人出來說話了,要知道貞觀王朝向來不以言論而罪。哪怕有人跳出來執反對意見,隻要他說得有道理,李世民也不會介意,可眼下沒有人站出來,這封德彜做人是何極的失敗。
封德彜自私自利,首鼠兩端,在曆史上,他早早就挂了,有幸躲過了一劫,可現在,他将活生生的承受着帝王的雷霆之怒。
“來人啊,将這老逆賊給朕押下去。”李世民勃然大怒,當年的李世民在戰場上是英明果斷、縱橫無敵,向來隻有他欺負人而從來沒有讓人欺負過,可是還朝之後,處處受制于人,讓李建成逼得隻有應招的份兒,甚至連出手的資格都沒有,隻因他的謀劃舉動一切都在李建成眼裡,經秦風一說,他也總算明白為何每一次天衣無縫般的謀劃,為何總是讓李建成事先察覺,不但及時的制定出了破解之法,反而将計就計的将李世民逼入絕境,以前李世民也懷疑核心集團有奸細,也想過是不是李建成的謀士團太過厲害,隻是當他登上了皇位後,沒有時間也無那追究過往經曆的閑心,欲學官渡之戰後的曹操一樣,就此揭開。
可是他不願再提不表示他不計較,特别是秦風提及太上皇打算廢黜息王,因封德彜而不得的時候,他恨不能一劍刺死這個老王八蛋。當秦風暗示性的說着“如果你遵從太上皇之意而不橫插一足,會有後面一系列事件的發生嗎?也正因為你那橫插一足,使我大唐邊防出了漏洞,讓颉利有了可趁之機而兵臨長安城下,讓我大唐損失無數。可以說,你,封德彜才是罪魁禍首,是一切罪惡與兇險的根源”時候,怒火已經升到了極其恐怖的地步,可是說,暗示的威力是極其恐怖的,會讓人在不經意間自然而然的順着往下思索,李世民是明君不假,但明君也是人,當李世民沿着秦風的話而思索的時候,他覺得如果不是封德彜從中作梗,大義在手的自己就不會被動、被逼無奈的發動玄武門之變了,如果不發動玄武門之變,自己也不用背負殺兄弑弟、逼迫生父的罪名;如果不發動玄武門之變,大唐邊防也不會出現混亂,颉利也不會南下,自己也不用簽署極具恥辱的“渭水之盟”約。
人類都是一個鳥樣,每當發生自己做出一些讓人無法接受的事情後,總會給自己找理由、找借口,殺兄弑弟、逼迫生父是李世民無法也不願意面對的一個慘痛的經曆,哪怕最終他勝了也一樣,除去政治理念不一,他與李建成在這之前感情是非常好的,由于李淵在外為官,李家子女幾乎是由李建成看着長大,李建成仁厚和善,小小年紀就扮演着父兄的角色,在兄弟姐妹群裡有很大的威望。很多時候,李世民在夢裡都會遇到鮮皿淋漓的你李建成在責罵,他一次次在惡夢中汗水涔涔的醒來,以前,他心底深處都有一種“這兒不賴我”的阿Q精神,而現在他有了更正當的理由與借口,一切都是封德彜這奸人而造成的結局,如果不是他,事情也不會這樣了,兄弟二人也不會走向無法回頭的絕地了。
現在隻等清風到來,就可審理此事,到時候證據确鑿,就可以讓人心服口服,如果運作得當,甚至可以與李淵緩和冰冷的父子關系,李世民在憤怒之餘,還隐隐有着一絲絲的興奮。
滿朝文武也知道封德彜将會是什麼樣的下場,秦風如此有理有據,想必已經是人證在手了,有些人在鄙視封德彜兩面三刀的做人準則之餘,也是當頭棒喝,給自己敲了一記警鐘。而一些準備追随封德彜之後,對秦風妄加指責的人,一個個也退縮不前,沒有封德彜,他們失去了帶頭人,頗有群雄無首的局面,一個個都靜觀其變,不敢在此再去觸及李世民的逆鱗。
與此同時,一些視秦風為競争對手的人也是心底發寒,大生警惕之念,這秦風太厲害了,别人隻是打算讓他難堪,隻是讓他無法再進一步,而他,對人一如用兵之道,以摧枯拉朽之勢将政治對手往死裡整,手段之狠辣,比起官場老油子更要厲害百倍,更加厲害的是他謀定而後動,在針對敵人之前已經将一切準備妥當,即便是他的對手無言以對。一些打算以“仁義道德”來說事的人寒蟬若禁,而自己又有着不是很幹淨底子的人,此刻哪裡還敢再放半個屁?
一朝天子一朝臣,封德彜在李淵時代深受重用,可是到了貞觀王朝,他在朝堂上地位算不得高,但是因為他是三朝老臣(前朝、李淵、李世民),且是前朝遺老遺少的領袖,又敢與李世民叫闆,在朝堂上還是有一席之地的。
以前,李淵執政的時候,封德彜可不像現在,在莊嚴慎重的朝堂上敢跟李淵叫闆。要知道唐朝不是宋朝,武德朝也不是貞觀朝。
宋朝有着“刑不上士大夫”的規定,所以包拯才敢用他的唾沫星子給皇帝洗臉。李世民善于納谏,特别下旨“不以言語論罪”,所以貞觀時期的谏官才敢一個個活躍蹦跶,挑皇帝這個不是,那個不對。
在中國曆史上,除去貞觀王朝與宋朝,膽敢與皇帝叫闆且當真不怕死的人物可沒幾個。
李世民登基後,特别下旨“不以言語論罪”,刷存在感的封德彜等人便上竄下跳,一個個活躍得不得了,專挑一些無關痛癢的問題來挑李世民與他心腹大臣的刺,固然沒有什麼大事,可惡心人的水平卻是不錯。
這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封德彜這一隻蒼蠅,在針對秦風時,傷不到人家分毫,反而讓人家一巴掌給拍死,其下場大家心知肚明,一旦清風當場對執,封德彜将會成為大唐王朝第一個遺臭萬年的人。
一些讓封德彜拉起來,且站在他身後,準備一一發言批鬥秦風的人,為了保住那一世英名,為了保住自己或許存在于秦風手中的罪證,一個二個很可恥的匿了。
“父皇,兒臣在沒有抵達邊塞時,不清楚突厥人與我大唐百姓之恩怨,許多慘事都是由自己編織,認為不過爾爾,隻是到了慶州,到了朔方,才發現突厥給我大唐,給我漢人造成的創傷罄竹難書,在邊境幾乎沒有一個完整的家庭。對于突厥這種殺我百姓的草原異族,說什麼仁義道德豈不可笑?兒臣深為自己之前之所作所為而羞愧,此役若有我領兵,結果亦是如此,要他們皿債皿償。”
說話之人,正是大唐太子李承乾:“諸位大臣,你們知道突厥人是怎麼教育他們下一代的麼?每逢子弟成長之時,他們會讓自己的子弟騎上烈馬,而後面則是拖着俘虜而去的漢人為樂,甚至,練習箭術,也是将我漢人當活靶,特别是年老體衰的漢人,幾乎都逃不過這樣的慘痛結局,大将軍多次進入大草原作戰,解救的人群中多為青壯,以前,我也曾疑惑過,以為大将軍為免老人拖累而緻,當我親自抵達前線,隐姓埋名與漢人奴隸溝通,才知道不是大将軍冷皿無情,實在是無老人可救矣。父皇,兒臣認為大将軍說的話很有得理,比大多人雲亦雲、空泛而談的讀書人有理的多。聖人先人留下的東西也要看對什麼人什麼時候,當遵守的時候。自然遵守。對于一群不講道義的異民族,更他們說仁義,與宋襄公有何區别?大将軍曾經說過一席話,尤在眼前:仁義道德,不是不好不對,先輩留下來的東西,也是有道理的。但要看對什麼人,什麼事。小錯小過,可以原諒。面對這種大惡,隻有一個字,殺……”
“是嗎?”緩過氣來的李世民聽着李承乾的話,驚喜異常。以前的李承乾讓老夫子們快要教壞了,張口閉口仁義道德,很多時候,李世民煩燥異常。因為他知道每個人都可講仁義道德,唯獨皇帝與太子不能,作為一國之君主、儲君,更應該看中實實在在的東西,在與外國交往途中,更應該注重利益。而不是仁義道德。
在李世民的世界觀中,什麼是仁義道德?
是剪除對方羽翼後,留其一命而不殺;是壯大自身實力,有能力欺負異國而不欺負……
李世民現在十分高興,李承乾越來越具備一國儲君應該具備的氣度了,看來,讓他去北方曆練這步棋是走對了。他又看了秦風一眼,心中不得不感慨的想:“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還是這小子說得對啊。”
“此事無需再言,區區突厥人殺便殺了,我大唐有何可懼?”李世民大手一揮,預示着之前的事情告一段落,接着道:“虎贲大将軍秦風威名震懾北地,又深通用兵之道,練兵之法,而這一戰虎贲軍隻傷四千之衆,卻到了傷筋動骨的地步,由此觀之,虎贲軍是虎贲之士不假,可人數畢竟太少,朕特許你憑虎贲大将軍本官身份,将虎贲軍擴編為一萬八千人,務必不忘初衷,要将虎贲軍訓練成一支比現在有過之而無不及、能與突厥騎兵正面對抗的勁旅。”
秦風大感意外,但秉着能者多勞的心态,高聲領命下來。
聽到了這個消息,朝臣無不一陣陣的意外,這點點封賞與秦風所立功勳根本無從匹配。
緊接着李世民又給了秦風諸多賞賜,增加了食邑,金銀綢緞一大通。
别人意外,秦風卻滿意得很,如果驟居高位,豈不是根基不穩?而且他今年才十七歲,如果現在就登入大唐軍事的核心,以後他再立功,李世民拿什麼東西來賞賜?與其像李靖無功可賞,還不如像現在這般,雖然沒有升官,但實權卻增加了不隻一星半點兒。做官、做人,還是悶聲發大财為宜。
接下來的蘇定方、張士貴、羅通、李業诩、程處默、尉遲寶慶、薛仁貴、房遺愛這些人都得到了相應的賞賜。
大唐為了鼓勵将士,對于戰功的賞賜向來毫不吝啬。
秦風一一代謝,他喜笑顔開,比自己獲封賞還要開心。
這也使得李世民對秦風更加滿意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