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明末虎嘯

第二十三章 署總旗的野望

明末虎嘯 遙遠之矢 3305 2024-01-31 01:12

  子時方過,黎應笙、蘇福等人帶着家丁押着俘虜,轉回百戶所。
那遍地的匪兵屍體也已收集在一處,蘇福對劉一顯交待過,今夜已晚,明天再從百戶所派民伕來挖坑埋掉。

  王大目臨行前,疾跑到李嘯身邊,微笑着向他拱手喊道:“賢弟,恭喜高升。
”李嘯忙按住他的手,搖頭笑道:“王兄客氣了,你我兄弟,還望永遠不要生分才是。

  兩人大笑作别。

  因為墩内殘破,除劉揚壯執意要在自已的居屋裡陪伴死去的妻子張氏外,所有墩裡的人都上墩台望廳休息,以待天明。

  沒有人睡得着,墩裡的每個人都不時望向李嘯。

  李嘯突然發現墩裡的人看着自已的眼神,皆有點怪異。

  這些眼神中,飽含羨慕,因為一個二十歲的署總旗,是屬于從七品的官位,在安東衛,對于一個小小的民墩墩卒來說,算是從未有過的超格提拔了,比李嘯當初所汲汲以求的夜不收哨騎,官位都高了幾階。

  隻是李嘯注意到,這些眼神中更多的是深深地擔憂。
李嘯知道,他們估計每個人心裡都在想,李嘯這個空頭署℉,總旗,無錢無糧無兵,卻對黎千戶說要一個多月就要剿除馬耆山的殘匪,談何容易啊!

  墩台上一片沉默,李嘯靜靜地蹲坐在一塊石闆上,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現在想來,李嘯當時的承諾,有沖動之嫌,但也并非全未經考慮,其實,他從歸家遇匪時,就已開始盤算如何去除這支荼毒地方殘害百姓的匪賊武裝。

  隻是,未曾想到這一天,會這麼快到來。
也未曾想到,最終隻能憑自已的力量來做這件事情。

  一個多月,剿滅殘匪,不然就砍自已之頭以謝衆将士,李嘯的這些豪言壯語,讓這些墩裡的老實兄弟,震驚又擔憂,卻也讓很多諸如郝長澤之類的人,坐等着要看笑話。

  這個世界上,努力做事的人很少,願意看别人笑話的人,卻又何其之多。

  李嘯冷哼一聲,目露寒芒。

  男子漢大丈夫,言既出,行必果!
我李嘯說得出,要一定要做得到!

  李嘯在心下仔細評估自已現在的實力。

  他現在有一個暫代署總旗的官銜,也就是說,這個官職并未經過朝廷的真正授與,千戶大人随時可以收回。
但盡管如此,這個官銜卻使得他能名正言順地招兵買馬組織義軍,而不受他人彈劾。
另外,他現在手頭上有黎應笙大人買刀所得的500兩銀子,加上上午殺六匪所得的三十多兩,共有530多兩銀子。
而剛剛砍殺掉的那些匪兵,早就被那些騎兵仔細搜刮全身,除了留給牛蹄墩一堆皿肉模糊的屍體外,再沒有别的東西剩下。

  李嘯思考良久,心下便有了大體計劃。

  他準備成立了一個二十多人的戰兵隊伍,這也是署總旗所額定的兵員名額。
(注:明代軍制,一名小旗官掌十名兵士,一個正總旗掌五小旗,而一名署總旗約掌二三小旗。

  李嘯決意先設兩個兵種,即盾兵與槍兵。
每樣兵種,各設十來名。

  武器配備為:盾兵一人一面大盾,另配一把腰刀。
槍兵則每人隻發一根4至5米的長槍。

  具體的作戰模式為,盾兵手持大盾在前,作為開路與掩護。
槍兵手持長槍在後,作為主要攻擊進攻的力量。

  說實話,要憑這二十多人,卻消滅馬耆山上殘餘的四十多名餘匪,實在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情。

  李嘯也明白這一點,他現在所招的戰兵,在這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内,最多隻能成為一種輔助力量。

  李嘯叫過來劉一顯等人,詳細地把自已的招兵計劃告訴他們。

  每個人聽完李嘯的話,臉上的憂色反而更深了。

  “各位兄弟,李嘯現在,隻能依靠各位兄弟的大力扶持與幫忙,各位有什麼意見或不解,請盡管向李嘯提出來,也好讓李某集思廣益少走彎路。
”李嘯誠懇地向他們說道。

  “李總旗,你準備從哪裡去招戰兵?
”首先發問的是劉一顯。

  劉一顯這個稱呼讓李嘯一時很不習慣,但他明白,自已沒有必要去糾正他,官銜帶來的威嚴,常常能讓上行下達的工作更加有效進行。

  李嘯告訴他,自已前段時間去莒南縣十方鎮時,看到當地有大量流民,他決定先在那裡招一批人。

  劉一顯想了想,皺着眉頭說道:“為什麼要招流民呢,就在附近村莊招募兵勇不是更好嗎?

  李嘯苦笑着解釋,最根本的原因,是自已銀子緊缺,他明白告訴劉一顯,他現在手頭僅有這530多兩銀子,武器、盔甲、糧食等等,都要花錢,實在是有不敷使用之嫌。
如果還要另花錢招兵,不單要給他們提供每日生活所需米糧,另要每個月都要給他們發的月錢軍饷,自已這點銀子隻怕是實在無能為力。
而招募流民的好處,就在于,可以隻給飯吃,不用花招兵的錢,也不用給軍饷,這樣可以節約相當大的一筆銀錢。

  劉一顯又道:“但流民都是拖家帶口,如果要讓他們安心當戰兵,勢必要讓其全家來投,這樣一來,需要的糧食也不少啊。

  李嘯歎了口氣,慢慢說道:“我算過,即便如此,就算多吃點糧食,也比花銀子招兵強。
那些戰兵家屬,可以暫時僅給稀粥或野菜糊糊活命即可,這卻也比他們流落街頭要強得多。
另外,這次我們招的戰兵數量有限,我們可以先好好選些家口不多的,也可以有效節約糧食。

  李嘯心下算了一筆細帳,在缺少葷食的條件下,一個戰兵每天最少要吃斤半米糧,這樣一鬥米糧約可吃6天多,按一石有十鬥米來換算,可以吃60天。
那麼二十來個戰兵,按一個多月剿匪時間限定,則需要20多石米糧。
如果按每名戰兵另有兩名家屬的情況來計算,則共有60至70名家屬要養活。
在保證他們能活命的條件下,每名家屬一天的米糧份量算為一名戰兵的三分之一,那麼他們也至少需要20多石米糧。
那麼戰兵與家屬總共所需米糧計要50石。
按每石5.5兩銀子算,要購買的糧食總價就為275兩銀子。

  他的話語剛落,一旁的常正搭話過來:“李總旗,這些流民若招來,你打算讓他們住哪呢?

  李嘯目光深沉地望向劉一顯:“李某認為,可先在我牛蹄墩濠溝外側劃定一處,讓流民搭草栅居住,這樣既便于管理,若有敵情,也可以讓他們迅速撤入墩台來。
此事,還望劉甲長通融。

  劉一顯笑道:“李總旗發話,在下于情于理都會全力配合的。

  李嘯向他感激地一笑:“多謝劉叔。

  常正想了想,說道:“李總旗,我在想,要不咱們給這些戰兵隻發最基本的武器就行了,盔甲什麼也别配了,這樣可以節約好大一筆錢呢。

  常正的話戳中了李嘯心中的酸楚。
李嘯明白,自已招募的這些戰兵,如果說,身上所着的盔甲還能将就,但十來名盾兵的大盾花費則是無論如何也節省不了的。

  李嘯心中理想的大盾,是古代羅馬士兵的那種sakos盾牌,高1.7米,寬0.8米,立于地如一座工事,向前推進如浮動的城堡。
sakos盾牌通常外觀呈長圓形凸面體,用硬木制成,外蒙厚帆布,再蒙硬牛皮,并在上下部邊緣都包上了鐵邊。
上面還鑲釘着一塊鐵的浮雕花飾,這種盾牌可以把石塊、投槍、以及各式沉重的投擲武器的打擊都擋到一旁去。
sakos盾牌是羅馬人引為自豪的法寶類武器,為古代的羅馬帝國的開疆拓土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這種sakos盾牌李嘯決定簡化,長寬不變,凸面體形狀不變,隻是改成更易制作的長方形便可,而不用象羅馬士兵所使用的sakos盾牌那樣邊緣倒圓角。
然後那種浮雕花飾也不要,而改成整個外面皆包鐵皮,并打銅釘牢牢固定。
這樣雖然從外觀上來看,比sakos盾牌缺少美感,但卻更加實用。
既可以增加防護面積,又可以有效防護敵兵射發火箭。
李嘯認為,這種改進的盾牌可以對士兵全身上下進行有效防護,也可以很好地為後面挺槍而刺的槍兵作提供必要的大範圍的堅實保護。

  李嘯雖未知道現在武器鋪中盾牌制作的具體價格,但他可以想象得到,這樣大面積的外觀尺寸,又要包蒙鐵皮,價格絕不可能便宜,說不定,光這十幾塊大盾,就能耗掉李嘯相當多的銀兩。

  李嘯歎了口氣,堅定地回答道:“常哥的主意不錯,我們銀兩有限,盔甲可能必須要節省些了,但大盾卻是必備,而且我要求工匠務必制作得精良耐用。
這個錢,我是絕對不會省的。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