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明末虎嘯

第一百五十一章 頂尖之劍

明末虎嘯 遙遠之矢 2909 2024-01-31 01:12

  随後,讓人激動的煉鐵正式開始了。

  一筐筐的木炭被塞入高爐的下方,一車車鐵礦石被與木炭混堆放在一起。

  當鼓風箱開始被鐵匠們用力拉動後,在新鮮空氣的勁力吹拂下,高爐内的優質木炭開始猛烈地燃燒,與木炭混堆的鐵礦石立刻猛烈地發生了還原反應,礦石迅速變紅,變軟,液化,一股火焰沖天而起,從爐頂飄出。

  顔均欣喜地發現,僅僅過了半天時間,這大大超出了他的原有估計,在明朝,一般最快出鐵也要三天。

  從高爐側面的觀察口就可以看到,鐵水聚在爐底,呈現出迷人的橘紅色。
“大人,鐵汁已成,可以開爐出鐵了!
”顔均一臉激動的神色。

  李嘯之所以出鐵如此之快,關鍵密決在于,從鼓風箱鼓入空氣進入高爐前,它的的溫度是經過預熱的,下方設有和進氣道隔離地火池,内盛燃煤,空氣在進爐前,就被加熱到八百至一千度。
而不是象明朝一樣,直接朝高爐中鼓入冷風。

  空氣預熱,這是現代鋼鐵生産中,提高煉鐵效率地最關鍵一步。
李嘯印象中,這是英國人在十六世紀下半葉為¥,提高鋼鐵産量而想出的招數,在以前全世界都沒掌握這門技術。

  有鐵匠穿上了厚布衣作防護,又用濕巾蒙臉,手持長柄鐵鉗,把高爐下部出鐵口的活門打開,頓時鐵水跳躍着奔流而出。

  這些鐵水混合着炭渣,鐵重而渣輕,炭渣大都浮在面上,大塊點的在溝槽上就被一塊生鐵做的擋闆擋下來,鐵匠們拿着長鐵棍子,把爐渣扒到一邊。

  鐵水直接從通過溝槽流入已被燒得爐火熊熊的炒鐵爐。
三名壯漢緩緩推動炒鐵爐上的絞盤把柄。
三根熟鐵棍子與鐵水充分攪合,橘紅的鐵水迸飛,發出啵啵的聲響。

  高爐煉出的生鐵水,含碳量在百分之三左右,生鐵熔點約1100-1200攝氏度,純鐵則高達1535度。
當碳與氧氣結合。
生鐵水中的碳含量逐漸降低,它的熔點就逐漸提高了,于是炒鐵爐中的鐵水變得濃稠,由清湯到醬汁,由醬汁到果凍……最後聚成一個個外形很可愛的鐵團兒,頗有點像魔幻世界的怪物史萊克。

  在場的工匠一陣歡呼,可用于打鐵的熟鐵終于煉好了。

  這一次煉制,起碼打造了一萬三千斤熟鐵,卻隻花了不到一天的時間。

  在明朝。
在福建漳州有最大規模的10立方米高爐,一次能出一萬斤鐵,這在當時已是頂尖水平了。
而李嘯這次試驗性質的煉鐵,卻一下子就把産量提升了近三倍,而時間卻縮短了一半不止!

  其實李嘯還沒有讓這座高爐産能最大化,30立方米的高爐有效容積,即時以較低的利用系數,比如2~3計算。
每天最少也能煉出70至80噸鐵。

  顔均急不可耐地夾起一個怪物史萊克,一臉激動的神色。
揮錘就要開始敲打。

  他經驗豐富,看得真切,這是塊相當不錯的高炭熟鐵,可以打造成相當鋒利的刀劍。

  “且慢。
”一旁的李嘯伸手制止了他。

  顔均頗為疑惑地望向李嘯,不明白是何意,卻見李嘯臉上是神秘莫測的笑容:“我與你打個賭。
看看誰造的劍更鋒利,更難斷。

  李嘯說完,走了過去,很随意地用火鉗夾起一塊熟鐵:“我就用這塊料來做。

  所有有經驗的工匠臉上都是震驚的神色,因為。
李嘯所夾的那塊熟鐵,材質極軟,哪怕用來打菜刀,打鋤頭都不堪其用!

  看來李嘯要輸定了。

  顔均的臉色微微有點紅:“主公,你這塊鐵。





  “無妨,我就打這塊。
”李嘯仍然是一臉笑容,他揮了揮手,讓另一名鐵匠過來,對他說道:“把我這塊熟鐵,先打成鐵片,再拌入我配好的粉料,一起放入那個鍋中(共析坩鍋),攪拌均勻後,送入烘箱中重新烤化。

  這名鐵匠猶猶疑疑地這樣做了,将這盤猶如比薩餅一般的坩埚料,送進了耐火磚做的坩埚爐。

  與此同時,顔均開始敲擊他自已所選好的那塊熟鐵,他與另一名工匠配合,一個夾鐵,一個揮錘,熟鐵被鍛錘敲成了薄薄的一片,溫度降低,鋼鐵燒透的金紅色消退了,顔均又把它放到鍛爐上燒得紅熱,拿錾子敲了中間幾下,鐵鉗一用力,就從中間折彎了疊在一起,再放到鍛爐下敲打。
然後鐵片再次被敲薄,再次折疊,冷了就放到鍛爐上加熱……顔均這種反複折疊鍛打的方式,就是所謂制造百煉鋼。
這種方法裡,指每回爐加熱一次叫做一煉,回爐百次稱百煉。
當然,真正要達到百煉的程度,是相當少的,可以說基本不存在,因為所花的時間與精力成本實在太高。
在明朝,一般普通士兵的刀最多打個10煉,甚至隻有7-8煉,而将官的刀也隻有20-30煉,隻有高級将軍的刀才有50煉以上。

  再來看下李嘯這邊,坩埚爐在點火加熱近四個小時後,鐵片完全化作了鋼水,和碳粉融為一體;造渣用的石灰粒浮在鋼水的表面,把磷、硫等有害物質盡可能的吸附到自己身上。

  等它自然冷卻後,李嘯命令工匠連鍋端出來,把坩埚砸碎,敲掉鋼渣,得到了非常純淨的鋼餅。

  這是碳含量被嚴格控制在0.77%左右的共析鋼,它在紅熱狀态下自然冷卻,到723攝氏度時内部生成多邊形珠光體組織,片狀的鐵素體和滲碳體平行排列,從金相學上看,其強度硬度和加工性能都很優秀,特别适合調質。

  工匠夾起這塊鋼餅,準備象顔均一樣折疊鍛打,李嘯卻叫住了他:“直接打成劍,不用百煉法疊鍛。

  周圍的工匠幾乎不相信自已的耳朵,這算什麼方法,與百煉法相比,簡直如兒戲一般。

  懷疑歸懷疑,這名工匠不敢違背李嘯的吩咐,老老實實地按他的方法開始制作,速度很快,不一會兒劍型就鍛打了出來。

  這四個小時裡,顔均所打的劍基本成型,他與其他鐵匠輪翻作業,下足功夫,打了把50煉的好劍。

  顔均開始淬火,他穩穩的平夾劍身,隻把劍尖和兩側的刃部浸入水中,一陣白霧滋滋響着騰起。
這種淬火方式為局部淬火,這樣就隻有鋒刃部經過淬火變硬,劍脊仍然相對柔軟,這樣就得到了外硬内軟的寶劍。

  顔均這樣做是很有道理的,因為鋼件經過淬火,從金相學上看,維氏硬度400左右的奧氏體,轉變為1000左右的馬氏體,簡單的說,就是劍刃變硬了,而劍身卻依然相對柔軟,這樣的寶劍在斫擊時,比全淬火的劍更具彈性,更加鋒利,而且不易斷裂。

  顔均頗有些洋洋得意地看着手裡這把青光瑩瑩流光盈彩的好劍,他裝了個簡單的劍柄,反複用砂輪打磨劍刃,為與李嘯的劍對砍做好了準備。

  為李嘯打造鋼劍的工匠打好劍型後,夾起鋼劍,準備像顔均那樣局部淬火,隻把劍刃放進水裡。

  “全放進去。
”李嘯在旁邊輕輕地說道。

  工匠以一種難以置信的眼光回頭看了看李嘯,看到李嘯的神情堅定不容置疑,決不是在開玩笑,他一狠心,把劍全放進水裡。

  “嘶啦”的一聲爆響,依然紅熱隐現的鋼劍激起澎湃蒸騰的水蒸氣。
李嘯環顧四周,發現周圍的工匠們都是一臉惋惜的神情,他便猜到了他們心裡在想什麼,無非是認為現在這麼淬火,這劍必然發脆,一旦與其他兵刃相碰,非常容易斷碎。

  這算什麼做法,難道祖宗留下的寶貴經驗都不中用了麼?

  每個鐵匠心裡都在這樣問自已。
(未完待續。

)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