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明末中興路

第374章 再臨東歐

明末中興路 女俠獨孤雯 2160 2024-01-31 01:12

  此時如果包括最後一批從河西走廊與河中以來增援過來的力量,整個泛歐洲地區的駐軍兵力達到了四十萬人之多。
不過不論是蕭軒本人還是此時負責統領歐洲地區的周大勇,都把力量和重點放在了西部的西河兩岸乃至還沒有徹底掃蕩的南歐地帶。
原因很簡單:也隻有這些地方存在還算擁有比較靠譜組織力和紀律的民衆,乃至殘留下來的優質手工業與人才資源,随時都有可能死灰複燃成擁有足夠威脅的力量。

  此時的東歐雖然經過文明的傳播影響也已經從早期的蒙昧中擺脫出來,人均鐵器産量或許不比晚明遜色多少,而質量恐怕優,但從整體上來說還遠遠無法和另一位面國力日新月異的彼得大帝或葉卡捷琳娜時代的俄國相提并論。
即便給東歐幾年的時間,也不可能誕生出足夠有威脅性的力量,這同歐洲其他地方根本性的不同。

  因此,在圍剿布局上,四十萬大軍中的三十萬上下放在了西部,隻有十萬上下的兵力放在了東歐一帶。
這十萬人中還有兩三萬左右河中一帶競選出來的當地民衆組成的仆從軍,核心主力隻有七八萬人。

  因為預定目标就是東歐一帶的對手,因此也像很多地方的遊牧武裝一樣,組成這些軍隊的主體不是火器手或者炮兵,而是以帶馬步弓手為主體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更有些類似宋時的騎兵力量。

  兩三年的時間還有條件的不同無法讓這些革命軍第二十六到三十軍的力量擁有堪比當年志願部隊精銳的作戰能力,然而在擁有了還算像樣的兵源選拔條件之後還是讓這些人在必要的訓練投資之下成為了能勉強運用一石二鬥強弓,并熟練使用一石強弓的标準型精銳弓手。
雖然夜戰或者馬上作戰的能力沒有志願部隊主力那樣強,可是在大多數情況下面對東歐以騎兵為主要對象的對手卻足夠發揮必要的作用。

  抽出相當比例的主力用于增援西歐地區的作戰之後,此時波蘭、俄國境内的各地起義力量也大為削弱,堪戰兵力總共也不過十萬上下的樣子,而且因為民間的基礎條件遠不如西歐,臨時起義的很多隊伍即便經過超過一年的準備,還是僅僅隻有一些比以前更為劣質的火繩槍乃至騎兵炮。
比例并不算高的铠甲和盾牌不是用披甲或簡單的木盾湊合,就是從瑞典或者其他等地走私購入。

  不少軍隊從西歐地區返回之後帶來的消息也讓波立聯邦乃至俄國境内的不少抵抗武裝和貴族們安心了不少。
按照那些同敵軍大規模交鋒過的将領們的看法:防禦中的東方強敵步兵集團是很擅長工事與爆破作業也很難對付的對手,可他們的短闆也是很明顯的。
除了火力與訓練水平明顯不如之前前來第一次遠征歐洲的那些讓人至今膽顫心驚的精銳之外,在指揮和作戰的主動性方面也更為保守。
隻要擁有足夠的馬皮能夠保持有效的機動,就能夠面對那樣的對手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特别是當第一線傳來的一些情報得知:那些新一批增援過來企圖再次征服東歐的武裝雖然擁有馬匹,但在大多數時候隻是牽着馬走而不是騎馬行軍的時候,這種印象就更為确定下來。

  通過一路之上的不少襲擾偵查和試探性的交鋒,東歐聯軍此時還發現這些人同樣也犯了為了謀求後勤方便而分兵的錯誤,本就不多,還包括不少異己仆從的十萬人集團在分兵之後每一路也不過大緻三四萬人的核心主力,這似乎給了東歐聯軍重新集結足夠的兵力優勢至少能在新一路的作戰中可以困住敵軍的期望。

  因此一向有着積極主動傳統的東歐聯軍并沒有太多顧慮,除了警備西線方向的必要力量,很快就集中了七八萬規模的騎兵隊伍首先在臨近秋季的時候将從南面兵臨南俄腹地的來犯之敵在很短時間内就徹底合圍起來。

  沒有太多夜戰訓練的大軍在得知這一次前來的對手并沒有攜帶太多的火炮和辎重之後毫不猶豫的在天色剛剛開始放亮了一些的時候就猛烈的展開了騎兵沖擊,并将真正比較強力的精銳夾雜在大股的軍隊之中。
如果守軍的火力不夠強就很有可能被突破。

  在進攻的時候,當很多人發現并沒有太多的重型火铳指着自己,更多的不過是一些如同鞑靼人一般的弓箭之後也就有些不以為然。

  或許是北方少數民族已經衰退的太久,即便在蒙古巅峰時代更多也是依靠指揮和組織的優勢而不是真正意義上訓練有素的強兵,在這個時代很多文明起來的歐洲人眼中,弓箭這種兵器或許射速或靈活性還算尚可,可是殺傷力和威力卻有些太低了。
即便對于規格并不算大的很多普通戰馬,也沒有讓其在很短時間内迅速失去戰鬥力的能力。

  可是當密集的箭雨第一次開始抛射到了一百五十步之外的時候,卻親身感覺到了完全不同的殺傷效果。
那些接近三兩重的重箭即便是在以最大射程的方式抛射下來的時候,也能讓一匹沒有太多防護的馬匹在被射中之後很快喪失戰鬥力。
沒有完善鐵甲,隻有一些簡單披甲的士兵在被命中之後更是會當下就被射落下來,這是以前在同草原上的其他鞑靼人交鋒的時候從來沒有過的事情。

  隻是或許是距離太遠,乃至抛射這種作戰方式本來就不會有太高命中率的緣故,進攻中的騎兵傷亡于抛射過來的箭雨的還并不算多。
擅長騎兵作戰的東歐聯軍在進攻中也注意到了最大限度上的以相對分散的隊形減少傷亡風險。

  可是最前面的馬隊逼近到了七八十步左右距離的時候局面就完全不同了,那些不比中下等的強弩遜色多少的箭支以想象不到的射速和密度乃至命中率接連不斷把沖在前面的精兵接連不斷的打倒,似乎勉強還算像樣的防護也起不到多大作用。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