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我要當球長

第一千零二章 陳漢霸業

我要當球長 漢風雄烈 4252 2024-01-31 01:11

  拿破侖隻要一想到龐大無比的中國,他就感到仿佛有一座大山從頭頂壓下。他覺得時間很緊迫,自己已經沒有多餘的時間來浪費。

  ――中國人這些年已經在很大程度上理清了美洲内部的麻煩,印第安人被慢慢同化,黑人變得馴服,白人和混皿兒被他們驅除、逼迫到南美,同時大量的移民到美洲,他們正在迅速消化已掠奪的果實,很可能他們下一步軍事動作就已進入了倒計時。

  所以拿破侖要盡快的壓服英國,隻有讓英國人臣服了,整個歐洲才會迎來真正的和平。他才能真正的統合整個歐洲的力量,來捍衛歐羅巴的利益。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拿破侖的眼光已經不再拘束于法國一隅,歐洲一地,而開始放眼全球了。

  任何一個有識之士都能看出東方崛起對于歐洲利益的影響,拿破侖自然也明白。

  隻不過法國海軍的不争氣讓拿破侖直接登陸英國的企圖變得不切實際,現在拿破侖制服英國的唯一希望就是依靠大陸封鎖,從經濟上窒息英國。

  而至于他為什麼要進軍伊比利亞半島,那就完全是因為這裡是他封鎖英國的一個漏洞。西班牙也好,葡萄牙也好,全都沒有認真遵從拿破侖的大陸封鎖令。他們在不停的對英國走私物質,這是在挖拿破侖帝國的牆角。

  ……

  陳漢内閣重臣和大都督府的将軍們分析的并不差,一些問題就連陳鳴自己都忽視了。比如說拿破侖對于中國的看法。

  駐歐辦與拿破侖建立親密聯系都已經有十年了,雙方配合默契。陳鳴已經‘習慣’了拿破侖,但拿破侖到底不是中國人,他代表着法國的利益,也有可能代表着歐洲的利益,但絕不會代表中國的利益。

  事實上兩邊的人情往來在經過了‘路易斯安那’的買地案之後,拿破侖已經徹底償還了中國的人情。接下來的就都是利益往來了。

  陳漢需要拿破侖繼續禍禍歐洲,拿破侖也需要中國的物質和情報支持。

  可拿破侖畢竟已經征服了歐洲,而且短期看他的這個帝國還相當穩固,拿破侖已經走到了歐洲大陸的巅峰,那麼眼光自然就跟原先不一樣了。

  如果說之前的拿破侖注重的隻是法國在歐陸的利益,海外的殖民利益拿破侖無法顧及到。那麼現在的拿破侖作為歐陸主宰,看問題的角度就要從整個歐羅巴文明的利益出發了。

  東西方文明的競争,黃白種族的沖突,這些不可避免的就來到了拿破侖的面前。雖然中國強大的讓人絕望,但拿破侖顯然不會低頭服輸,他要帶領歐洲取得更輝煌的榮耀。

  因為這一刻歐洲白人的利益與他的利益是完全一緻的。

  如此情況下拿破侖急于壓服英國人,急于彌補自己的大陸封鎖令在伊比利亞半島的漏洞,也就可以理解了。

  想必拿破侖是很看不起大闆鴨的,覺得自己輕而易舉的就能将整個伊比利亞半島掌握在手中。

  伊比利亞半島有着漫長的海岸線,英國艦隊又完全控制了比斯開灣,控制了整個大西洋和地中海。而且,島上的西班牙雖然是法國的同盟國,但是從1805年海戰大敗後兩邊就貌合神離了,1806年馬德裡發生的政變更是有着深深地反法氣息。島上的葡萄牙人除了少數親法派外,大多數也是站在英國一邊。因此,在沒有占領伊比利亞半島前,想要島上的國家嚴格執行這個會使本國經濟遭受嚴重損害的大陸封鎖政策,根本是不可能的。

  這些消息連陳鳴都知道,陳鳴不相信拿破侖會不知道。而且就算拿破侖真的不知道,駐歐辦也會提醒他的。

  西班牙和葡萄牙雖然不敢質疑地接受了拿破侖的“大陸封鎖令”,但暗地裡對走私采取的卻是默許和寬容的态度,有時甚至明目張膽地違抗拿破侖的敕令。

  現在拿破侖為了将英國完全封鎖死,決心征服伊比利亞半島也算合情合理。

  隻不過馬德裡政府雖然腐朽軟弱,但上千萬的西班牙人可不軟弱。法國在西班牙的戰争泥潭可是拿破侖帝國走向滅亡的起點!

  曆史上的法國人在伊比利亞半島攪和了足足六年,英國人大力援助西班牙之餘,甚至不惜親自出馬,派出龍蝦兵登陸伊比利亞半島。阿瑟・韋爾斯利,赫赫有名的威靈頓公爵,大名鼎鼎的鐵公爵,那都是在西班牙戰争中徹底名聲遠揚的。法國被牽制了大量軍力不說,一場場會戰和無時無刻不在的遊擊戰,也讓法蘭西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特别是1812年的征俄慘敗之後,法國一邊面對第六次反法同盟的進攻,另一還要繼續維持西班牙的慘淡局面,怕西班牙和同英國一塊在法國背後插刀子麼,結果兩面臨敵,雙線作戰,兵力緊張到了極點,最後結局也慘淡到極點。

  但是在陳漢的内閣重臣和大都督府将軍們的口中,拿破侖進軍伊比利亞半島的利益卻遠比害處要高。沒有人相信西班牙會變成一個大大的泥潭,吞噬掉法國的無數軍人和财富。很多人都認為這場戰争會非常快非常輕松的結束。

  可能都不會比拿破侖征服普魯士的時間要長。

  陳鳴卻又一次面臨着‘先知’的尴尬了。

  他是知道‘曆史進程’的,可他找不出足夠的理由來說服自己的大臣重将。數十年來這種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陳鳴卻始終無法解決這一問題,他真的不想拿破侖這麼個好棋子就如此的走向滅亡。

  陳鳴忘了太多的記憶,如果他還記得拿破侖會把自己的大哥從意大利轉封到西班牙,他就能讓一部分大臣相信,西班牙真的有可能成為法國的皿肉磨坊。

  拿破侖等于是廢除了西班牙的波旁王室,把自己的哥哥轉封到西班牙當國王,他這是在随意玩弄着上千萬西班牙人的尊嚴。這必然會給他帶來巨大的反噬的。

  可是陳鳴忘記了,他隻記得了入侵西班牙是拿破侖帝國破滅的導火索,但他說服不了自己面前的任何一個人。後者們倒是興緻勃勃的談論起了帝國對于南美的攻勢!

  是的,在所有人确定了拿破侖入侵西班牙的行為不可避免之後,他們的注意力就立刻轉移到了美洲。

  西班牙本土要遭受法國的入侵,這自然是中國撷取他們在美洲的殖民地的最佳時機。

  歐洲人說中國像一個小偷一樣偷走歐洲三百年來大航海進程收獲的豐碩果實,那真的一點都不假。

  陳鳴能從與會衆人的眼睛裡感受到他們的熱烈,那是一股讓他這位皇帝都感覺着發燙的意志。

  這是‘衆生’的意志!

  陳漢對南美的攻勢代表着對‘海外封國’最後的一步,也是陳鳴那宏圖霸業的重要一步。

  滿朝的文武大臣,這些年對于陳鳴的堅定支持,他們求的不就是一塊封土嗎?雖然這是對西班牙的落井下石,是對西班牙的趁火打劫,但這有問題嗎?

  這些人身上騰起的那股炙熱意志,如同火山爆發時流淌的炙紅岩漿。陳鳴的眼睛都能看出這些人頭頂的氣柱如沸騰的滾水一樣在急速翻騰,他連片刻的猶豫都不帶有,就直接認同了他們話題讨論方向的轉移結果,也就是說――陳漢的第三次美洲戰争要開始了。

  同時陳漢需要關注的還有葡萄牙,作為比西班牙更加露骨的親英國家,葡萄牙在這次浩劫中也必然無可幸免,那麼葡萄牙在印度的殖民地就讓南京大流口水了。

  果阿、達曼、第烏和達德拉-納加爾哈維利,前者幾塊殖民地連在一起,面積有4000平方公裡,後者是兩塊間隔幾裡地的‘飛地’,但面積也有500平方公裡。

  雖然大家都知道,這個時候動葡萄牙在印度的殖民地一定會讓美洲的葡萄牙人大力支持西班牙,但陳漢最頂層的文武大員全都不在乎。這話說的就像,陳漢往南進攻西班牙殖民地後,巴西的葡萄牙人會感覺不到威脅一樣。

  南美的問題早就有定論,陳漢不南下也就罷了,葡萄牙人會是陳漢在美洲的一個好盟友。一旦陳漢南下進攻南美洲,巴西的葡萄牙人必然會全力支持西班牙。唇亡齒寒的道理誰都明白的,歐洲人外交手段玩了好幾百年,葡萄牙人不是白癡。

  那既然如此,陳漢還有什麼好忌諱的呢?就像英國人在荷蘭被法國吞并之後,再度殺回好望角一樣,陳漢也該借此機會擴大自己在印度的地盤。

  西開普敦現在已經是英國人的地盤了。陳漢遵從自己的諾言,這讓有感印度利益持續受損的倫敦所産生的對華不滿情緒得到了很大緩解。

  陳漢這件事上做的太漂亮了。一點猶豫也沒有就把好望角在内的西開普敦讓給了英國人,英國人一聲炮響都沒有打就獲得了一塊寶貴的殖民地。

  他們賺了大便宜。

  英國人對于中國對東開普敦地區的執念有些懷疑,可再多的話在實打實的利益面前也閉上了嘴巴。

  現在陳漢就打算用這點人情來換取英國人的‘漠視’。在中國吞噬果阿這些葡萄牙殖民地的時候,隻要他們閉上嘴就ok!

  ……

  回到後殿,陳鳴看着牆壁上挂起的另一幅世界地圖,他現在對于美洲的戰争不怎麼關心。

  大闆鴨已經衰成了這麼模樣,美洲之戰還有反複的可能嗎?

  或許經曆了法西戰争之後,人口大減的西班牙本土還能有更多的空餘之地來接受美洲的回遷移民。

  陳鳴感覺着可笑。戰争還沒有爆發呢,他的大臣們都已經為南美洲的那些白種人和混皿兒找到了‘歸宿’之地。

  而從這個側面也能反映出一個事實,這些人的心完全被南美被海外封國也引爆了,現在他們的渴望被誘發出來,已經形成了一種執念。這股爆發出的力量,連陳鳴都不敢阻擋。那就是從九天之上傾瀉下的天河,有着無可阻擋的偉力。

  陳鳴已經用哪個香餌吊了他們三十年,三十年的日思夜想,三十年的努力奮鬥,這股情緒一旦爆發出來,老天爺也無法阻擋。

  而既然無法阻擋,陳鳴也就不打算去阻擋。

  拿破侖要打西班牙就讓他打去吧。輝煌的拿破侖帝國受到一些削弱也好,隻要籌謀那關鍵的1812即可。

  而滿朝的勳貴宗室和文武大臣,要爆發也好。這一波大爆發會變成一股巨大的推動力讓中國的整個社會生産力完成工業革新。

  建設美洲這個宏偉的命題,這個巨大的市場能讓中國完成最後的蛻變。而當中國徹底完成工業革命之後,世界都将是中國的。

  但也正是因為美洲戰争的天時地利,陳鳴對一場主動要勝利,注定不會有大的波折的戰争是不感興趣的。他現在更關注歐洲,不是歐洲即将發生的戰争,而是歐洲的局勢。

  陳鳴雖然要利用拿破侖消弱歐洲,但他也不願意看到拿破侖落得如曆史上那般凄涼的結局。

  陳鳴不想看到一個輝煌的拿破侖帝國,可他更希望法國的拿破侖王國繼續存在……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文學館手機版閱讀網址: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