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學中憶季

47.第47章 給鄉村籃球點贊

學中憶季 石星星 2613 2024-01-31 01:07

  103

  這次回來第一頓晚飯是在三伯家吃的,正好應了我的心意。

  我一直覺得三伯和三娘的做飯手藝是幾家子裡最贊的,而且我很煩氣嗷嗷叫的家狗,尤其是不栓鍊子的。
好吧,我都怕的打軟腿了,但三伯家沒有狗。

  飯前猛然覺得酒桌上隻喝茶葉水有點潦草,于是我叫上哥哥們去買飲料。

  哎呦我嘞個天,這一路,買水難,難于上青天。
泥不是泥,雪不是雪,路也就沒有了路的樣子,前人鋪磚墊瓦,還沒等後人通行,不是沒了頂,就是又結了冰。
我們小心的穿行,又得時不時狂放的邁上一大步,好歹來到了村兒裡的主街,也就是有供銷社和另外兩個小賣部的地方。

  走進小賣部甲,我掃視了一眼,發現日常吃用很全活。

  “阿姨,有可樂或者雪碧嗎?

  “什麼東西?
沒有。

  “呃,那有什麼飲料呢?

  “葡萄汁。

  “來兩大瓶。

  阿姨俯身拎起兩瓶傳說中的葡萄汁遞給了我,我的心情有點複雜,但還是咬咬牙交了錢。

  好吧,我讀書少,真沒見過這種造型的葡萄汁。
我以為包裝應該是那樣的,但這貨卻像複制粘貼了瓶裝醋,近親嗎?
還有,為什麼瓶蓋和桔味汽水的一樣啊,不是應該用擰的嗎?
再說标簽,簡直就是抹上漿糊随意呼上了一張小紙片,歪了不少好嗎。

  哥哥們看出了我的糾結和不悅,便趕忙上前表示這生化藥水真挺好喝的,算是菜肴之選配佳品。
既然經過驗證不會導緻生化危機,那就這樣吧。
人總不能在現有條件之上要求什麼,譬如現在,有飲料喝就不錯了。

  晚飯吃的很帶勁,好像我回老家吃飯一直都很帶勁。
最直觀的感受是,這有城市裡覓不到的氣氛,也是城市裡做不出的味道,而且每每看到爹喜上眉梢,聽他們訴說30年前的故事,似乎遙遠的村頭巷裡、良田池邊一時間重疊在了我們的時空,他們很年輕,在奔跑,管他貧瘠,放肆歡笑。

  說到美食,首推芫荽炒肉絲,這是每年回老家都有福品嘗的一道菜。

  芫荽,就是香菜,之所以白話這麼簡約的菜品原因有二:一來香菜我們一般作輔料使用,譬如羊湯撒點香菜,辣炒花蛤撒點香菜;二來很少吃如此大隻的香菜,體型堪比山芹,但口感比山芹清脆。

  姜末蔥花辣椒絲熱油暴鍋,半碗鮮肉絲翻炒後加少量醬油,八成熟後切好的芫荽段奔放的倒入,大火加把勁兒,不一會兒香味撲鼻,冒着騰騰熱氣裝盤上桌,開動吧。
順便說一句,飲料的口感也超了預期,很柔很酸很爽。

  104

  昨兒車子開上石橋時,我正撐着腦袋瞅向窗外,在下巴猛然震顫的瞬間,我瞄到了村口小學對面的黃土地,接下來的一秒,我眼在放光心在蹦跳――那不是一片簡單的黃土地,因為有了一對籃架,那成了鄉村籃球的熱土,土在揚,球在飛,好不熱鬧。
于是我當即做出一個決定,明兒無論如何來打場球。

  明兒成了今兒,現在我正在去往球場的路上。
和大姑家的二哥一路侃大山,時不時瞅準平而不濕的路面拍下球,這種感覺很驚喜。
不多會兒,我們踏上了石橋,左前方便是村頭的籃球熱土,我的心跳很自覺的加起速來,就像遠方的俠客相逢了當地的武士,出招是禮節,獲勝是追求。

  我跟二哥說就那個籃兒吧,人少,打的看着還挺唬人。
二哥說哪個都行,你說從哪兒打咱就從哪兒打。

  “加嗎?

  “加。

  我随口蹦出了立夏那邊兒的球語,沒想到天下球語略同啊,竟不受方言的影響。
我們趕緊脫下外套堆在一堆衣服上,抖抖手腕轉轉頭輕裝上場。

  打起來,愈發覺得這幫哥們是有實力的,不得不為我從昨夜到今兒上場前心懷的傲慢與偏見抱歉。

  起初覺得,鄉下籃球首當其沖的元素是無節制的奔放,比如動作大還不标準,打起來毫無章法。
但真打起來,發現人家的水平根本沒有矮你一頭,變向、轉身、跳投、封蓋全活兒,時不時一記滲透力極強的擊地傳球直搗籃下,讓你不自覺“好球”倆字脫口。

  和我對位的小哥兒是對面的箭頭人物,從壯碩的體格和蓄下的小胡子判斷,貌似大我不止兩歲,黃色條絨上衣灰色休閑褲外加白色旅遊鞋,老實說怎麼看也不是打球的行頭,但這小哥兒進攻很犀利,變向轉身加後仰算是招牌動作,命中率也過了四成。

  第二次單吃我時我下盤還未紮穩,直接被這家夥的提速轉身頂了個趔趄,很沒面子。
目送他跳起投籃時,我不經意發現了他背後的亮點――阿迪拔絲,我沒打錯字,就是拔絲,他上衣的logo。
怎樣的智慧竟讓阿迪在這片熱土成了專注拔絲的廚子,好吧,我要一份拔絲地瓜。

  時間飛的很快,轉眼已到飯點兒,我和二哥都已大汗淋漓,但每每打完十一球,總有人提議再來一局,那就再來一局吧。
終于,拿球來的人放出了球場上最任性的必殺技――把球給我,我要回家。

  一個很帶勁的上午,見識了老家球友不俗的實力,也結識了一班不錯的朋友。

  105

  在老家打球的經曆再次印證了一件事兒,判斷别人,你得有站得住腳的依據,否則你的結論往往是草率和失敗的。

  之所以說再次,還得倒帶到小學那會兒。
那年杯賽,其實同組對手的實力我們根本不了解,隻不過之前三場熱身賽我們赢遍了周邊兒的兄弟小學,全隊上下的信心就燃爆了,像是青銅聖鬥士瞬間觸碰到第七感一樣興奮不已,覺得無論什麼對手都不是事兒,赢球肯定沒問題。

  某某路小學,估計和我們一樣,大門朝着路,平房一溜溜……

  某某廟小學,哈哈,少林籃球的節奏嗎……

  看吧,狂的根本沒道理嘛。
猜些有的沒的,跟籃球沒一毛錢的關系,卻覺得吃定了人家,一通傻樂覺說是抽到上上簽,其實真正的笑話是自己。

  猛然發現,兩年嘩嘩流過,自己卻沒有長大,至少長得還不夠大,還是會犯小學生的錯誤。

  忘了誰說的――别把自己太當回事兒,也别把自己不當回事兒。
其實我們很少不把自己當回事兒,祖國花草嘛,難免覺得自己是更好的植被。
但确是很容易蠻橫過了火,譬如城市少年主觀上對鄉村的解讀,刨去新鮮、鄉情和關懷的成分,我們多半會覺得鄉村和城市有這樣那樣的差距,很多是現狀,不過你也不能頭發甩甩覺得自己高人一截,就像這次打球,自以為接受過更專業訓練的我根本沒啥絕對優勢,上來就是一個趔趄。

  或許,我們生活中真該少一些自以為的“是”,而多一些謙遜的“是不是”。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