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盛唐賢後

上架感言

盛唐賢後 方之影 1479 2024-01-31 00:59

  《盛唐賢後》今天上架,按慣例要寫上架感言,之影做為一個老透明,一時竟不知該寫點什麼,但想了想,既然這是點娘慣例,咱一個老撲街,就别搞什麼與衆不同和矯情了,随大流跟着寫幾句。

  這是一篇無穿越無重生的正劇題材,寫的又是長孫皇帝這種特别難寫的曆史人物,在不願意胡編亂造,瞎YY的情況下,想寫寫好這類題材不是一般的難,這本書至今已經寫了一年半,寫到19萬字的時候卡住,中間足足停了十個月,直到今年二月才理順了劇情,重新撿起來。

  為了寫好這篇文,之影下載了二十四史中的唐史,隋炀帝紀事,大唐起居錄,以及高祖,太宗,太子建成,窦皇後,平陽昭公主,齊王,長孫皇後以及她家族人員的一應史注資料,隻為寫出來的每個人,不會過分的偏離曆史記載。

  關于長孫皇後和李世民這兩個人,之影琢磨了很久,長孫能被稱為中國第一賢後,這個稱号肯定不是憑空得來的,她的聰慧,隐忍,大度,溫恭儉良等品質不必多說,她能一生保持這些美好的品格,還和她的原生和後生家庭有莫大的關系。

  長孫幼年喪父,雖被異母兄長趕出大門,但她還有見識眼光,風華氣度皆遠超常人的舅舅高士廉,對他們一家真心實意的關愛和照顧,高士廉受楊玄感牽連,被發配後,她就嫁入李家,李二郎自幼與她訂親,兩人又是青梅足馬,感情不必多叙,李家的家長,窦氏和李淵,長兄長嫂都是大度寬和之人,姐姐平陽公主就不說了,爽直豪邁的天之驕女,在這樣的家庭裡,她感受到的都是溫暖,她身上那些優良的品質在這樣的環境中,不僅不會被磨滅,反而會不斷的發酵,變濃,變醇。

  但是,前期她對這些人的感情有多濃,到了李家取得了江山,姐姐平陽公主不明不白的盛年而亡,丈夫最後不得不與他曾并肩作戰,相親相愛的兄弟兵戎相見,最終親手殺兄屠弟的時候,她的心就有多痛,長孫于貞觀十年病亡,除了史記載的她有哮喘之外,估計心病還占很大的比例,很多人覺得她死得早是身體不好,但大家都忘了,長孫皇後出身将門,她的兄弟長孫無忌一開始是随李世民征戰的武将,她年輕的時候,到處跟着要李世民奔波,還要照顧李家一家老小,從未聽說有什麼毛病,即表示,她絕非病西施一般的女子。

  還有李世民,個人感覺他最後殺兄屠弟,絕非他的本意,他是個甘于人下的人不假,但絕對不是為了權利不折手段、沒有絲毫感情的劊子手,如果皇帝和太子,能夠全心全意信任他,讓他成為超一品的,手掌大權,拱衛國家安危的鎮國親王,他不會想着去奪太子的位置,必竟他心裡對父親,還有兄弟是有着很深的感情的。

  但是随着要他手中的兵權越來越大,皇帝和太子對他越來越忌憚,他們不斷的打壓他,猜忌他......逆來順受,坐以待斃顯然不是李世民的風格,這才導緻了最終的玄武門慘劇,他殺兄屠弟上位後,很長的時間一直睡不好覺,不敢有半刻松懈的勵精圖治,治理國家,從這一點中能看出他内心深處一直是很痛苦,很不安的,但當時的情況逼得他不得不做這樣的選擇。

  很多人把他和隋炀帝比,隋炀帝是整死了自己的兄長,内心洋洋得意,上位之後,很快就迷失了自己,李世民則一直在用玄武門的皿在鞭策着自己......一個内心若單純隻有權利的人,是不可能在手掌最高權柄之後,還能一直保持着初心的.....

  總之,根據各種資料的結合,可以得出結論,唐太宗是一個人格很複雜的人,他有英雄的情懷,又有枭雄的狠辣,他自信重情,剛毅果斷,不甘于屈居人下,隋末和唐初的人間慘劇,讓他迫切的希望能做出一番大事業,能夠濟世安民,名留青史,任何企圖阻擋他的人,他都會不計一切代價的碾碎。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