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殺了窦建德之後,緊接着又給窦建德舊部傳诏,要求他們盡快投誠歸附。
窦舊部範願、董康買、曹湛、高雅賢、王小胡等人既憤窦建德被殺,又見王世充降後,部将同樣不能保全,心頭十分惱怒李唐的行事作風,哪裡肯聽從诏令。
李淵派過去頒诏的人直接被他們給宰了,緊接着他們就在河北豎起了反旗,公然對抗李唐。
他們先去找窦建德舊将劉雅,要求他出來帶領窦建德餘部繼續與李唐對抗,劉雅比較怕事,不肯再出來打仗,範等怒斥劉雅不義,将他殺了,很快又找到劉黑闼。
劉黑闼骁勇善戰,本就不是甘于平庸之人,當年跟随窦建德的時候,堪稱其帳下第一勇将,再加上他與窦建德感情極深,聽了範、董等人的來意後,二話不說,立即同意出山。
劉黑闼在窦部本就極有威望,現他站出來振臂一揮,窦建德許多舊部立即聞風而至,劉黑闼帶着最先歸來的一批人,以風雷不及迅耳之勢攻破了漳南縣城。
河北兩岸的百姓聽聞李唐殺了夏王窦建德,心頭又悲又怒,窦建德被殺之日,河北無岸無數聞訊的百姓自動為其披孝,現聽聞窦舊部反唐,民衆歡呼雀躍,投奔者衆。
借此民心,劉黑闼拿下漳南縣城之後,立即向貝、魏兩發起了攻擊,貝州刺史戴元詳,魏州刺史權威紛紛身死敗亡。
劉黑闼拿下這兩州之後,将這兩地兵将全部打散,重新編于麾下,八月下旬,劉黑闼在貝州漳南設壇,泣淚祭奠窦建德,自稱大将軍,正式大舉反旗于漳南起兵,向李唐宣戰。
九月初,劉黑闼攻陷曆亭,屯衛将軍王行敏戰死,窦建德故将舊吏紛紛倒戈相向,殺死唐朝官吏,響應起義。
九月中,深州人崔元遜殺其刺史裴晞,叛附于劉黑闼。九月底,唐兖州總管徐圓朗也起兵響應。
十月初,劉黑闼攻陷瀛州,抓獲刺史盧士睿,又攻陷觀州,至此,河北兩岸原屬于窦建德的勢力大半都豎起了反旗。
劉黑闼行動的速度太快,等到八月底高祖收到奏報的時候,河北兩岸已有一半地盤被他搶去,高祖和一衆朝臣驚怒交集。再想起之前秦王在大殿上的激烈反對,大家隻覺得這臉被打啪啪生痛。
尤其是裴寂,有幾次他都發現高祖盯着他的眼神十分不善,心裡不由直打鼓,生怕高祖一怒之下将他揪出來宰了。
好在他的擔心沒有發生,高祖不知是出于什麼心裡,并沒有糾他出來當替罪羊的意思,李淵沒有處理裴寂,可這個時候,讓他派秦王出去平叛,他也開不了口。
為此,高祖第一時間派出去的是淮安王李神通、同時命令幽州總管羅藝協助李神通,讓他們倆聯手平叛,李神通受命之後很快率兵直奔河北定州。
來到定州之後,李神通并沒有第一時間去找劉黑闼交戰,他先命令定州總管李玄通和其麾下将領秦武通率兵出擊,同時又命幽州總管羅藝,讓他從後方出擊,準備對劉黑闼形成前後夾擊。
與此同時,唐高祖李淵為了确保萬一,同時給邢、洺、相、魏、恒、趙等地州的領兵總管下诏,讓他們配合李通神和羅藝,在城陽與劉黑闼決戰。
李淵的想法雖好,奈何執行者李神通戰術不到位,他倚仗人多勢衆,将戰線足足拉出十幾裡,劉黑闼此時麾下兵馬尚不算多,與李神通長耗他肯是耗不起。
為此,劉黑闼将麾下兵馬彙于一處,以其中最精銳的部隊,朝李神通的中軍營帳發起了猛攻,戰鬥展開的時候正值風雪交加之際,而風向又正朝着李神通這一邊。
就這樣,劉黑闼趨着天時地利,隻用了不到唐軍五分之一的兵馬,一舉擊潰了李神通,身在劉黑闼後方羅藝戰力還不錯,他一舉擊潰了劉黑闼的部将高雅賢。
正打算乘勝追擊,擴大戰果的時候,得知以李神通為主導的主力部隊已被擊潰,立即停止追究,退到了保藁縣。
劉黑闼打敗了李神通之後,立即轉過頭來對付他,羅藝雖也算善戰,可和劉黑闼一交上手,差距立即就顯出來了,他很快被打得潰敗而逃,至此,以李神通和羅藝為首的,平剿劉黑闼之戰徹底失敗。
劉黑闼打敗了李神通和羅藝之後,接下來的兵鋒勢如破竹,于十一月中攻陷定州,并殺死了定州總管李玄通,十一月二十七日,杞州人周文舉殺其刺史王孝矩,投降劉黑闼。
十二月初三,劉黑闼攻陷冀州,殺死冀州總管麹棱,十二月十二日,劉黑闼在宋州擊敗左武候将軍李世績,生擒薛萬鈞、薜萬徹兄弟,兵勢大盛,至此,河北兩岸,窦建德昔日的土地盡數落于劉黑闼手中。
直到這個時候,高祖李淵心頭才真正驚悔交集,裴寂更是恐懼得不得了,生怕高祖一怒之下就将他拉出來給宰了以消秦王心頭之氣,太子李建成也變得分外沉默。
衆臣的目光則下意識的落到了秦王身上,以秦王的本事,他若出馬,想必能平劉黑闼吧?可大家很快想起數月前,秦王在朝堂之上和裴寂相争的情景。
當時,似乎大多數的人都附和裴寂,現讓大家推薦秦王出征,似乎開不了口,一念至此,大家再去看裴寂的目光就愈發的不善了。
若非這個除了會拍馬溜須,又最懂高祖心事的家夥一味的煽風點火,大家夥又怎會被他蒙蔽,一味的支持他?事情又怎會鬧到眼前這般不可收拾的局面。
裴寂愈發恐懼,不過高祖對裴寂的恩寵确實非同一般,他此時此刻,仍無絲毫把裴寂推出來的意思,隻是不言不語的把目光移到次子李世民身上。
李世民仿若沒有察覺到父親的目光,自劉黑闼在河北豎起反旗的事傳回長安之後,他從始至終,未對此事置過一言,高祖見次子如此不給自己面子,心頭頗為羞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