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沈月瑤道:“這麼說應該就是有外地客商從我們油坊購買了菜籽油賣到京城這邊了。”
蘇雪衣看着沈月瑤亮晶晶的眼神,輕輕一笑道:“我看标簽上面寫着一個沈字,應該是你開的那個油坊。”
一聽這個,沈月瑤就很高興。
她内心都覺的有一種神奇的感覺。
那就是在老家鎮上炸的油竟然到了京城這裡。
要知道那邊隔着京城這邊非常遠。
不得不說柳河村那邊的生意确實很好。
京城這邊的商人都有從那邊買東西。
沈月瑤想了想道:“那可以找個時間去看看。”
看看油桶是什麼樣子。
蘇雪衣看着沈月瑤的樣子,搖頭失笑。
感覺說起生意上的事情,她總是很開心的樣子。
看着瑤娘心情好,蘇雪衣的心情自然也會變好。
沈月瑤似想到什麼道:“那邊管事來信說,油坊上個月都進賬五千多兩銀子。”
在那樣一個地方,油坊能一個月進賬這麼多,就算是很不錯了。
但來了京城才知曉,在京城做生意才是真的賺錢。
開店賺錢。
隻不過在京城消費水平高,買的東西也都很貴。
在柳河村一文錢能買三個鴨蛋,這裡三四文錢才能買一個鴨蛋。
更别說蔬菜糧食了,有的價格都翻倍。
而且房子價格才是真的貴。
其實在柳河村的時候,還真沒啥壓力。
但是沈月瑤也明白,她要将生意做大将作坊做大,還沒人敢鬧事的話,就需要有足夠大的權力。
以她現在和蘇雪衣的身份,自然沒人敢做什麼。
雖然他們隻是六品,但架不住皇上重視蘇家啊。
所有人都明白,皇上看重比什麼都重要。
沈月瑤和蘇雪衣說着這些,将鍋裡的雞蛋碎弄好了。
然後她開始給韭菜調味。
蘇雪衣已經将切碎的韭菜放進了大盆裡。
沈月瑤往盆裡倒一些油,開始攪拌,這就是調油的步驟。
然後放點鹽,可以減少韭菜出水。
再倒入炒好的雞蛋碎,開始攪拌。
攪拌的時候,沈月瑤忍不住感歎道:“要是有蝦仁就好了。”
“有蝦仁做出來就好吃了。”
之前在鄉下做的韭菜盒子就沒有放蝦仁,雖然也好吃,但有蝦仁更好吃。
蘇雪衣似想到什麼道:“我記得表弟之前送來了一包蝦貨,放在地窖裡,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用。”
雖然蘇雪衣也不知道蝦貨是什麼。
但此時聽瑤娘說蝦仁,大概猜測兩者之間可能有什麼聯系。
沈月瑤一聽,直接就激動起來了,“你說什麼,有蝦貨?”
看沈月瑤如此激動的樣子,蘇雪衣就知道那東西應該有用。
“嗯,是姑父姑母從柳州那邊讓人捎帶進京的,之前表弟來送了一份過來,娘不知道是什麼,也不知道如何用,就先放起來了。”
沈月瑤趕忙放下筷子道:“我過去看看。”
說着,她和蘇雪衣去了地窖看了看。
地窖冬暖夏涼,方便儲存東西。
“是兩天前送來的。”
沈月瑤一看那大蝦,都有些震驚,“還有這麼大的蝦。”
“就是這樣的蝦,剝皮就是蝦仁了……”
沈月瑤和蘇雪衣拿上來後,清洗蒸煮熟了後開始處理蝦皮,弄出蝦仁來。
然後切成一塊塊放進盆裡,一起攪拌。
待将餡都攪拌好後,将面闆拿出來,兩個人便一起包韭菜盒子。
包了很多,這樣晚上一家人就可以敞開了吃。
包好後,沈月瑤和蘇雪衣便準備去接大寶二寶了。
這樣接回來,到時候再直接煎韭菜盒子。
“有了蝦仁的韭菜盒子會更好吃,味道更香。”
“柳州水系發達,看樣子有很多河蝦。”
也不知道會不會有螃蟹,若是有螃蟹煮螃蟹吃,或者做蟹黃醬都非常好。
還有小龍蝦,想到香辣小龍蝦,香辣蟹,她都有一種感覺肚子餓了的感覺。
蘇雪衣心想原來之前那些蝦叫河蝦嗎?
蘇雪衣和沈月瑤一邊往國子監走着,一邊讨論着這些。
他們去的時候時間還早,但國子監門口已經停了很多馬車了。
那個聶建舉又親自來接兒子。
之所以這會還親自過來,他就是為了碰到蘇大人夫婦。
他就是想着跟蘇大人多學點學問。
他早晨那會學了拼音回家研究了一番,越研究越震撼。
他現在看着蘇大人都對他佩服的五體投地。
蘇雪衣本來注意力都在自家娘子身上。
可站在門口的時候,總能感受到來自某個地方灼熱的實現。
他往那邊一看,就看到了聶老爺。
蘇雪衣神色略帶無奈,用手捏了捏眉心。
沈月瑤覺的有些好笑道:“那個聶老爺在看你。”
沈月瑤覺的有些好笑。
心想那些想研究拼音的人看蘇雪衣就是這個樣子吧。
蘇雪衣看着沈月瑤的神色,無奈的搖了搖頭道:“調皮!”
沈月瑤道:“不過說真的,還好我沒說拼音是我研究的,說是你研究的。”
要不大家都來問她,她可是會頭疼的。
她還是喜歡開店做生意。
那樣才覺的有意思。
蘇雪衣一想,那種有人圍着瑤娘問拼音的畫面,他心裡就有一種發悶的感覺。
聶建舉猶豫了一下,還是過來向蘇雪衣請教了。
沈月瑤看了看周圍,感覺來接國子監學生的大多都是一些小厮管家,都沒見過夫人們。
沈月瑤就在旁邊耐心的等着。
過了不一會,裡面傳來了吵鬧聲。
沒一會,一個個學童提着書箱出來了。
隻有大寶二寶背着書包。
沈月瑤覺的還是書包方便。
就在大寶二寶往外走的時候,就有一個比他們大的小少年走到他們面前道:“那個,兩位弟弟,我能不能問一問,你們這個是在哪裡買的啊?”
他可看到了他們兩個那東西裡裝了很多東西,看着都方便輕便,比他們書箱好用多了。
大寶認真道:“大哥哥,這是我娘給我們做的,不是在别的地方買的。”
在柳河村的時候,他們覺的這樣的書包很普遍啊,因為娘的繡坊就做這樣的書包,還做很多小包包來着。
但來了京城他們發現,很多人都沒有書包。
他們越發喜歡娘給他們做的書包,平日都很愛惜,小心着不把書包弄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