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都市言情 姝謀

姝謀 第360章 邊境來的消息

姝謀 瀟騰 4854 2024-05-19 09:29

  次日一早,朝堂上一片凝重。

  起因是昨兒夜裡,邊境傳來了消息,北燕來的是太子,東晉來的是公主,西涼來的是皇子。

  這和他們一開始以為的,和從前一樣來的都是使臣,大不相同。

  光這一點,都還好說。
但是,怪就怪在,這三封消息,從三個方向來,幾乎是同一時間送到了皇帝的案台前,這就很惹人懷疑了。

  也太巧了一些。

  今日早朝,皇帝一來,就把這件事說了。

  此時,他看向底下的大臣,問道:

  “眾愛卿對此事怎麼看?

  有大臣站出來,開口道,“回稟陛下,照理來說,番國來使,使臣是誰,一開始就會告知的。
但是這消息,中途才來,有些不對勁。

  若說臨時決定,有皇子公主想出來順便遊玩,那也不是沒有過這種情況,但是,不該三國都如此。

  東晉太遠,消息有些延遲到,也說得過去。
但是這北燕,到這個時候才告知來的是北燕太子,還有西涼亦是,微臣總覺得此事處處透著蹊蹺。

  這邊話落,另外有其他的大臣也附和道:

  “陛下,微臣附議。
事出反常必有妖,這回番國來使,怕是別有用心,防備著些總是沒錯的。

  東晉和大周算是交好,西涼這兩年也安份,唯有北燕屢屢犯境,這一回三國的消息同時到,說不好就是北燕從中攪和,不得不防,特別是北燕。

  對於這個結論,其他大臣幾乎沒有異議。

  趙硯臣垂眸站著,腦中想到綰寧說的話,隻要大家都是防備的意思,那他什麼都不必說。

  綰寧費了大力氣,擺了這一局,一是她那時候沒有確定好要不要讓西涼二皇子進京,便讓君逸先截了另外兩國,關於使臣的消息。

  二是前世朝廷許多迂腐的大臣,一心粉飾太平,認為北燕讓太子前來,是對大周示好,也是對大周莫大的尊敬,一定不能交惡。

  加上北燕人看出這一點,有心做戲躥梭,哄著皇帝。
讓皇帝給了北燕許多看起來沒有作用的便利。

  這些便利,在後面的大戰中,讓大周戰士很是被動。

  現在君逸決定要去北燕,綰寧自然要未雨綢繆,把風險扼殺在搖籃裡。

  這一幕看起來順理成章,但是背後,綰寧頗費了一番心皿。
而且,為了避免後面被人查出來,還悄悄的借用了君策的門路。

  現在君策的注意力完全沒有注意到綰寧有動作的地方,若到時候東窗事發,也是君策的責任。

  綰寧把前途後路都打算好了,走一步想五步,為的就是這一幕,朝廷能對北燕,心懷戒備。

  她做到了。

  很容易,也很難。

  這件事其實經不起仔細推敲,但是國與國之間,若原本有裂縫,再有人加大衝突帶節奏,且不說會做什麼,但是大家會同仇敵愾是肯定的。

  這是這件事能順利實現,最重要的原因。

  而綰寧也不貪多,隻要這一份同仇敵愾。
所以,才讓一切看起來順理成章,滴水不漏。

  大殿首位的龍椅上,皇帝點點頭,表示贊同。
從接到消息,他心裡是有底的,現在聽到和自己心裡一樣的答案,面色稍霽。
而且見大家都同仇敵愾,心中贊許。

  “眾愛卿說得不錯,此事確實蹊蹺,防人之心不可無,若沒事更好,若有事也不至於太被動。
等使臣到了京城,眾愛卿心思可要放亮些。

  皇帝話落,底下齊呼出聲:“陛下英明,微臣遵旨。

  這件事確認下來,接下來是商討使臣的接待事宜。

  禮部侍郎先出來說話,

  “既然三國一位太子,一位皇子,一位公主,那大周的接待人選,身份也不能太低。

  按照往年,使臣前來,全由鴻臚寺接待,使臣到時,由鴻臚寺卿和禮部侍郎一起出面也並不失禮。

  但是現在,若是再由大臣接待,那就說不過去了。

  皇帝略微沉吟,當即明白過來禮部侍郎的意思,這種場合必要皇子出席的。

  隻不過,選哪一個呢?

  皇帝腦中想到他那兩個兒子,眉頭皺起。
沒有一個省油的燈。

  雖說平時的“小打小鬧”,他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如今到底是外賓跟前,若再和從前一樣,沒得讓人看笑話。

  皇帝眼中閃過失望。

  再看底下因為禮部侍郎的話蠢蠢欲動的兩方人,臉色更為凝重。
索性一副“任由你們發揮”的態度,看著底下的人不說話。

  禮部侍郎是君恆的人,此時上前,就是為了接下來,君恆能順理成章的成為這次接待外賓的主要負責人。

  昨日夜裡,當皇帝收到三國來使的具體情況時,恆王府也得到了消息。

  恆王的想法很簡單,想借北燕的手,除掉君策。

  上一回君策親自掛帥,和北燕對上,想必北燕人對君策亦是恨之入骨。

  看北燕人毒害君逸就知道,心思狠辣,不擇手段。

  若是有機會讓他們對付君策,想來也不會心慈手軟。

  若是北燕人能殺了君策,他就能坐收漁利。
就算北燕人不動手,隻要他負責外賓接待事宜,君策若出了事,他也有辦法讓北燕人背鍋。

  所以,這一次的接待使者的事,君恆必須要拿下。

  隻是,還不等他的人上前說話,就被旁邊君策的人搶了先。

  是禦史劉大人,君策的狗腿,出來時那叫一個眼疾手快:

  “啟稟陛下,微臣認為,接待外賓事宜,策王殿下最為合適。

  上一回策王殿下出兵北燕,勝戰而歸。
這一回北燕居心叵測,由策王殿下接待,正好給他們個下馬威。

  恆王這邊,剛剛聽著就已經急不可耐了,這會聽他說完,蔣大人趕忙上前,拱手道:

  “回稟陛下,微臣以為,恆王殿下作為中宮嫡子,接待那三位來賓,身份最為合適。

  話落,君恆上前,低著頭,一副受傷的表情,接了一句:

  “父皇,二皇兄還在閉門思過,這時候出來,實在是不合適。

  這種話由別人來說肯定不行,但由君恆說起來,卻是理直氣壯,因為當初君策就是因為涉及殺害恆王妃,害得恆王妃一屍兩命,才被皇帝責罰。

  雖然那件事最後由蘇雨瀾承擔了責任,但是明眼人都知道,和君策脫離不了關系。

  首位上,皇帝依然沒有說話,底下的人都琢磨不透皇帝的意思。

  但是,話說到這裡,退縮也沒有用,恆王這邊的蔣大人又站了出來,硬著頭皮繼續說到:

  “陛下,微臣以為,策王殿下確實不合適,若說打擊北燕,誰比得過逸王殿下。
但是現在不是開戰,對方是來賀壽,是外人來大周做客,禮數周全才是最重要的。

  策王那邊的劉大人見狀,趕忙道:

  “蔣大人,話不能這麼說,接待外賓來之事,有關我大周的威嚴。
在這種大事上得不拘小節。

  哪怕後面讓策王殿下補上閉門思過的日子都可以,但是如今,這種事萬萬不能隨意。
蔣大人,大敵當前,咱們就不要窩裡鬥了。

  這句話說得不可謂不重,把對面的蔣大人說得語塞,一張臉漲的通紅。

  他看了一眼恆王,恆王一個眼神掃過來,蔣大人打了個哆嗦,

  梗著脖子,一副不肯認輸的模樣上前一步,“陛下,劉禦史這是強詞奪理,恆王殿下從哪一方面來說,都是最合適的人選。

  劉禦史面不改色:“陛下,微臣認為,策王殿下最為合適。

  蔣大人:“陛下,微臣以為,恆王殿下最為合適。

  兩方一時吵得不可開交。

  君恆想要這份差事,是為了殺君策。

  君策想要這份差事,是為了名正言順的從閉門思過這件事裡出來。

  除此之外,這件事對於皇子來說,是有大好處的。

  第一,除了能在朝廷露臉,還能在三國露臉。

  第二,大周百姓不喜北燕,到時候,隻要使些無傷大雅的小手段,讓百姓們出口氣,就能得到不少民心。

  第三,私下想做點什麼,比別人容易。

  比如:東晉商業發達,若能和其合作,賺錢如流水……

  這些事,兩個皇子,這個能想到,那個肯定也能想到。
能把機會讓給對方才怪。

  首位上,皇帝看著底下的人吵吵鬧鬧,眉頭皺得更深:每次都是這樣,底下這些蠢貨,都沒一些新招。

  君策現在還在府中閉門思過,君恆倒是早從護國寺出來了,但是最近半點沒閑著。

  皇帝一想到這二人的爭鬥,隻覺得頭疼。
雞毛蒜皮,都沒點技術含量,他都看不過眼。

  若是旁的事好說,但是“接待外賓”這件事,不能馬虎。

  這兩人,平時關起門來,在自己家裡鬥就算了。
若是在外人跟前出了醜,那就不是他們兩個丟臉這麼簡單,而是整個大周都丟臉。

  皇帝目光往底下掃了一眼,最後落在丞相許懷義身上:

  “這件事,丞相有什麼想法?

  最近,皇帝越來越依賴丞相了,有分歧的事情,都要問問他的想法,而每一次,許懷義都能給出相對滿意的答案或者提示。

  皇帝這話一出,眾人齊齊看向許懷義。

  想到上一回兵部侍郎的人選,也是恆王策王兩方爭鬥,僵持不下,皇帝也是問了許懷義。

  後來許懷義推舉了陶知遠,最後這件事還成了。
眾人雖然詫異,但是對於這個結果,也沒人能說出反駁的話來。

  陶知遠為人耿直,從不謀私利,兢兢業業,一心做好手上的政務,無論在哪個職位,並不在意。

  對於許懷義推舉他,也無人敢小覷。

  是以,這一回大家對許懷義這一次要說的人,十分期待。

  隻見許懷義站出來,對著皇帝拱手一禮,徑直開口道,

  “回稟陛下,微臣舉薦逸王殿下。

  眾人一聽這個人選,面色各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明白許懷義是什麼意思。

  “逸王殿下。

  “居然是逸王殿下。

  若是以前,眾人肯定會一笑置之,因為皇帝一定不會答應。
但現在,不好說。

  眾所周知,逸王雖然是王爺,之前鎮守北境更是勞苦功高,立下汗馬功勞,在民間亦是擁有戰神的稱號,帶兵打仗很有一手,也屢立戰功,但是,卻不得皇帝的喜歡。

  所以這些年來,對比於另外的兩位皇子所擁有的,可謂寒酸。
別說勢力,明面上支持他的人,幾乎一個都沒有。

  不過,逸王自從雙腿有疾以來,皇帝對他的態度似乎好了一些。

  又因為六月大雨時,逸王開倉放糧,解決了皇帝當時的大煩惱,後來還為他賜了婚……

  想到逸王,眾人心裡都隱約覺得這件事哪裡不對,但是又說不上來。

  對於現在,許懷義推薦了君逸,大家持保留態度。

  就算皇帝對他的態度有所改觀,但是,君逸腿疾不能行走,作為接待外賓的負責人,好歹得是個健康的人,作為大周的形像,外在也得過得去,弄個病人,算怎麼回事。

  大家看向許懷義,對於他這一次舉薦的人,不約而同搖了搖頭,並不看好的樣子。

  心中琢磨:不知道是許懷義經過深思熟慮,還是隨便推了一個人出來擋槍,亦或是這裡面有什麼他們不知道的緣由和陰謀……

  朝廷中人,心思總是比藕節還多幾個窟窿。

  事情莫名其妙的被推到了這一步,大部分人本著明哲保身的想法,一副作壁上觀的態度。

  隻有前頭的周太師,深深的看了一眼許懷義,而後垂下了頭:

  ——逸王殿下,是國公府寧小姐的未婚夫。

  ……

  大殿之上,許懷義頓了頓,繼續開口:

  “這一回,主要就是防著北燕。

  之前的北境,都是逸王殿下在鎮守,屢戰屢勝,沒有讓北燕得逞一回,若接待來使,由逸王殿下出面,一定能狠狠打擊到北燕的囂張氣焰。

  策王的人立馬出來反駁:

  “逸王殿下雖是皇子,但現在雙腿有疾,這麼出去接待鄰國來使,豈不是讓人看笑話嗎?

  難不成咱們大周是沒健全的人了嗎?
可笑。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