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民國之我不是文豪

第一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

民國之我不是文豪 漫渝 3441 2024-01-31 01:15

  難得的晴天,曹元岸抽空去了趟“點金銀行”一行,去拜訪一下陳先生,商讨一下在興隆報社隔壁一條街上,租憑印刷所廠房的事情。
現在興隆報社總共37人,比之前的十多人擴充了将近三倍,一樓印刷室裡面的機器也隻能放個四台,有18名印刷工人,顯然已經不夠用了,如果能将廠房租下來,一樓也可以改成辦公室,這樣興隆報社的規模又擴大了一點。

  在上海,主要還是以上海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世界書局這三家最為出名,一般是出版教育書籍,當然也有自己的報紙,雜志等。
其次在上海也有人創辦了《申報》,《滬報》這種,本地的報紙,搶占了大部分的報紙市場,申報是1972年一個英國人創立的,一天一刊,星期天停刊休息一天,而滬報則是正兒八經的上海人創立的,是一個名叫康洋的留學生,成立于1912年。

  因為上海被稱為“滬”或者“申”,于是這兩報紙就以這兩個字命名,兩家報紙由不同的機構刊載,并無關聯。
唯一區别的就是申報的發行量能達到兩萬份,而滬報隻有一萬四。

  除了這兩份報紙,上海還流有其他地方報紙,比如《大公報》這些,銷量也有一萬份左右,屬于一流報紙。

  剩下的就是上海本地小型報社出版的報紙,比如《大江報》(嚴不聞沒來之前發行量1800-3000),《民國日報》(發行量4000-5000,主要用于機關内),《時事新報》(發行量1000-2000),《字林西報》(發行量6000-7000,主要是刊登中外關系,中國政局,和其他國家的事情)等。

  大江報作為一份融合了時政,八卦,小說,詩詞的報紙,能有2000左右的發行,已經算是這類報紙中發展的比較不錯的了,隻要是你想看的内容上面都有,不過這也是别人诟病它的一點。
想看時政的知識分子,總覺得後面刊登的八卦太丢面子,想看八卦的閑人,有什麼心思看時政?
不專注一個市場,導緻客戶流失量還是挺大的。

  就好比現在來說,大多數人認為《大江報》隻是個小說報紙,如果《倚天屠龍記》連載結束了,八千多銷量立馬會降到原來的水準,估計連原來的水準都不如,因為這段時間的小說連載已經将原先喜歡看時政,八卦這些的讀者給抛棄了。
這就是接下來《大江報》需要面臨的問題,嚴不聞早就看到這一點,估計曹元岸也看得通透,于是嚴不聞也就不越俎代庖。

  點金銀行一行距離興隆報社大約兩公裡左右,距離陳公館大約三公裡,上下班都有專門的司機開車送陳先生和陳太太上班,陳先生在一行看着,陳太太則去二行。
陳先生一般就坐在辦公室裡面看看賬目,時不時的還會想起死去的女兒,認為後繼無人,自己的家業無人繼承,有點愁苦。

  “曹先生來了。
”有人敲門告訴陳先生一聲,陳先生連忙讓他把曹元岸帶進來。

  曹元岸才進來就道喜:“陳先生,恭喜,恭喜,現階段《大江報》銷量已經快要突破到一萬,快要成為上海的一流報紙了,這還是托了不聞的福啊。

  曹元岸跟着陳先生在辦公室裡面随便找個椅子坐下。

  陳先生點頭道:“元岸,這段時間辛苦你了。

  “主要還是不聞的小說寫得好,當初隻是随便看了一眼覺得不錯,就拿過來刊登,沒想到現在竟然成為我們報社的主要盈利方式,到昨天為止,那本小說帶動的總銷量已經達到七萬了。
”曹元岸接着道,也不邀功,将功勞全部推給嚴不聞,顯得十分豁達。

  陳先生笑道:“前幾天我就知道報紙的銷量上漲,原來還打算去祝賀一下,之後怕你們忙,就把這件事忘了,這兩天才打算去,你就過來了,正好,我就不跑一趟了。
隻是不聞這小說真這麼好,能帶動這麼高的銷量,确實有點驚歎。

  陳先生打算把女兒嫁給他之前,也是徹徹底底了解過嚴不聞的,當初他父母雙亡,高中上完後上不了大學,于是陳先生就想讓嚴不聞入贅到他家來,那時候看到女兒還小,于是給了嚴不聞一點錢讓他留個學回來,到時候說出去自己女婿是洋博士,也有面子。
寫小說的才能或許是有的,但陳先生也沒想到嚴不聞寫的小說這麼受歡迎,而且根據這幾天的了解,在上海,甚至很多人認為“庸生”是下一代的南派宗師。

  曹元岸道:“可喜可賀,隻要有不聞在,我們報社銷量肯定與日俱增,到時候超越《滬報》,《申報》也不是不可能。

  對,隻要嚴不聞一直在報社寫小說,再加以廣告,讓“庸生”成為新一代宗師,到時候《大江報》就不愁沒有銷路了,曹元岸也密切關注陳先生的表情,不知道自己這想法,他是否能夠領悟的到。

  陳先生苦笑了一聲:“我和不聞雖然有親,但畢竟我女兒還沒有過門就逝世,說到底還是沒親。
不聞如果真有才能,怕是不會一輩子在報社寫小說,起碼也得去大學教教書才是。
到時候不聞再談戀愛,我們也不好多幹涉。

  曹元岸笑道:“不聞不是那種人,就算今後結了婚也會把你們當作親生父母的,在這之前,陳先生之前不是贊助他留學,如果他翻臉不認人,估計這種品行在上海也混不下去。

  陳先生點點頭,但願如此。

  曹元岸忽然一拍腦袋,道:“陳先生,我怎麼沒想起來,您之前不是領養了一個孩子小蓉嗎?
我看她長得亭亭玉立,而且跟不聞的關系也好,不如你将小蓉嫁給他,豈不是填了陳小姐的空缺。

  陳先生念叨着:“這件事我和我太太也考慮過,但現在小蓉年紀太小,過完年才14歲,這件事,再過一兩年再說吧。

  曹元岸還準備說在鄉下十三四歲結婚的比比皆是,但見到陳先生不願意再提,所以也就作罷。

  之後曹元岸和陳先生聊到關于報社擴張的事情,曹元岸已經有了一個藍圖,加上這幾天資金回流,興隆報社已經有了足夠的資金擴張。
陳先生聽完,也覺得人确實有點多了,報社也就那麼點地方,租個印刷廠也理所應當。

  陳先生點點頭:“元岸,這事情你就去做吧,你辦事我還是很放心的,到時候可以的話,跟不聞探讨一下具體措施,畢竟他是從國外留學回來的,肯定有什麼好的想法。

  曹元岸聽從陳先生的建議,不過眼神中已經有了異樣的神采,但還是笑道:“這個我還是知道的,今天下午如果不聞有空,可以陪我去看看場地,也是時候讓他介入報社運營,對整個報社需要有個宏觀的了解。

  忽然,陳先生問道:“哦?
我聽說你讓不聞當報紙小說欄副主編,可有此事?

  陳先生忽然想起來,小蓉偶爾提及說嚴不聞已經是報社的小說副主編了,之前還沒當回事,現在有機會就問一下。

  曹元岸點頭道:“這也是應該的,一本小說将我們報社的收入翻了好幾番,當個副主編也都屈才了,如果不是王涼亭,小王跟了我很長一段時間,我不忍心降他職,不聞做主編都綽綽有餘。

  陳先生微笑着點頭:“确實,如果按照這種寫小說的水平,無論到哪個報社,或者書局都是金疙瘩。
原本隻想讓他在報社兼個職,沒想到竟然幹出了這等業績。

  曹元岸也附和着笑了起來,曹元岸現在也不知道陳先生的意思,聊了一會,陳先生沒有把問題回答到點子上,曹元岸就準備告辭,就在這時候,陳先生對曹元岸說道。

  “不聞從國外回來,是高級知識分子,現在的高級知識分子都是心高氣傲的,在一個小地方待不了多久,小廟供不了大佛。
現在時局動蕩,保不準明天不聞就不在報社了,去從政,或者當老師,現在老師不是很火嗎?
工資還高,所以,你要注意,報社不光現在要辦的好,将來也要辦的好,你是經理,報社都是你負責的,你眼光得比我高才行。
”陳先生點到即止,自從兩年前将報社交給曹元岸,陳先生就一直放任曹元岸摸索,自己也不管,這兩年下來雖然比上不足,但比下有餘,不也辦的紅紅火火的。

  但自從陳先生将嚴不聞送去學習一段時間後,陳先生就從曹元岸眼中感受到了一絲冷氣。

  所以最後還是要點醒曹元岸一下。

  曹元岸也是明白人,一點就通,于是就告辭離開。

  陳先生等曹元岸走後,想到,嚴不聞這個姑爺住在他家确實有點名不正言不順,雖然和陳小姐訂了親,但一直沒有拜過堂,不算真正的夫妻。
之前陳太太也有過将養女小蓉許給嚴不聞的想法,但是被陳先生打消了,畢竟才14,什麼事還不知道呢,起碼得等16歲吧,但今天曹元岸一提,陳先生就覺得此事說不準還真可行,不聞今年也不過20,相差了6歲而已。

  從嚴不聞作詩讓報紙銷量上漲一千,之後又是寫小說能讓銷量快突破到一萬來看,陳先生心底上還是不願意放過這個金龜婿。

  肥水不流外人田。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