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謝謝12b2讀者大大的月票!吼一句,還有沒有!!
“越王殿下”
趙統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禮。
眼前乃是武德年間就被李淵冊封為上柱國的衛王,貞觀二年,也就是今年,這位上柱國衛王改成越王。
不僅僅如此,就連封地同時也達到二十多個州,同時受封皇子李恪受封之地也不過八個州,相比之下,越王李泰,可謂是恩寵備至。
但越是如此,趙統心中就越感到不安。
封賞如此之重,朝臣該如何想?
試問,今後就算李承乾就算造反,也怨不得他,這一切都是李世民咎由自取,怨不得任何人。
既然太子立下,李世民又何必在這般寵溺李泰。
難道玄武門之變,還沒有讓他長足記性。
兄弟阋牆,莫過于此。
聞言,李泰冷哼一聲,理都不曾理會趙統,即轉身離去,趙統有一種感覺,似乎這越王李泰不屑與自己交談。
李泰面對面的走過來,與趙統擦肩而過時,趙統聽到那聲細微的抱怨聲。
“無禮之徒,竟把沖遠先生給氣走了,真是無禮至極。”
聞言,趙統微微一愣,倒是有點!訝異,随之換來苦笑,聳了聳肩膀後,目送越王李泰離去後,便向東宮而去。
然而,這一幕恰好落在也要前往東宮的李世民眼中,站在暗處的李世民眉頭一皺。
“王旭,你說朕是不是過于寵溺青雀了?”
第一次李世民對于自己的寵溺發出質問,一個皇子,一個封地的越王竟然對一個堂堂的正四品上的軍器監正監這般無禮,完全沒有半點的皇室子孫應該有的氣度。
況且趙統之才,李世民今後已經有了打算,必定要委以重任。
可這樣一位要被委以重任的少年英才卻被自己的兒子給輕視了,這讓李世民心中有點不舒服。
“老奴不知。”
王旭低着頭笑眯眯的回應着。
一旦牽扯到皇家内部,朝堂之事,王旭一概都是打馬虎眼。
尤其還是李泰這種極其寵溺的皇子,他更是不敢妄加評論。
雖然他内心也覺得李世民過于寵溺李泰,要不是待在李世民身邊也有一些年頭,深知李世民的脾性,他還真的有點懷疑李世民是不是準備易儲了。
過于寵溺李泰,已經給人一種錯覺,似乎李泰才是真正的太子,而非李承乾。
他一個近臣尚且有這等想法,更不用說朝中的大臣會有什麼樣的想法。
“你這老奴……”
聞言,李世民無奈的一笑,随之看向李泰離去的方向,眼睛中一抹寒芒閃過。
要是沒有今日所見到的事情,李世民也許還不會多想,但今日親眼所見,一向玲珑乖巧的兒子竟然有着一方面的劣根,就由不得李世民多多考慮這些年來對于李泰是不是過于縱容了。
“兄弟相殘……”
李世民口中呢喃,幾日前,他大肆封賞次子李泰時,魏征的話瞬間在耳邊回想,起初覺得不以為然,現在想想不無可能。
“魏玄成之言……”
“朕糊塗了。”
這位從屍山皿海中爬上位置的帝王,不斷的反省着,最終醒悟。
“王旭,你命禦膳房準備膳食,朕欲與太子共同用膳。”
“諾!”
王旭恭敬回應,随之邁着小步子快速的離去。
這等重要的事情,就算身為大總管的他還是親自準備為妙。
不過離去時面帶着一種發自内心的笑容,總算李世民反應了過來。
有些事,他雖然看在眼裡,卻無法直言,也隻能幹着急。
現在一切開始都朝着美好的方向走着。
國隻能有一個帝君,一個儲君,一旦出現了兩個恐怕将會出現亂象。
這本來隻是一個簡單明了,任何人都明白的道理,偏偏這位站在天下最高最巅峰的人看不清了,如今看懂了,也不算遲了。
走進東宮,四周的宮女太監侍衛等向趙統行禮,趙統一一回禮過去,也算是提前打好交到,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在關鍵的時候發揮出關鍵的作用了,就看使用者如何去發揮其功能。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還未靠近書房,就聽到陸德明沉穩有力的聲音,與此同時響起的還有那道略微稚嫩但卻洪亮透露着朝氣的讀書聲。
“陸公、太子。”
推開書房的門,趙統與陸德明、李承乾行禮,在陸德明帶着笑意的颔首中,趙統悄悄的入坐。
“文優來了,老夫剛才所念的出處,文優可否道其出處,解其意思?”
一來,陸德明就給趙統一個題目。
“陸公方才所言乃《論語行.為政》中的一段話。這句話乃是聖人孔子告誡賢人季路,告誡他做學問的态度要如何,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善。”
四平八穩的答案中規中矩,本來還想聽到什麼意外之論的陸德明有點小失望,但也沒有明确的指出來,依舊面帶着笑容繼續為太子李承乾授課,講解到一些點子上的時候,陸德明引經據典,甚至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曆加以闡述了,讓李承乾更好的吸收書中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東西,而不至于死讀書讀死書最終成為一個書呆子不知所雲。
趙統在一旁面帶笑容的聽着課,陸德明一些親身經曆所得出來的結論,對于他而言是一個難得寶貴的經驗。
趙統很認真的在聽講的。
其實對于剛才的話,趙統有一些自己的理解。
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一個真正有智慧的,要想在朝堂上生存下去,就要做到這一點。
聰明的人睜一隻閉一隻眼,才能被群體給接納,至于魏征魏玄成之流,朝堂之中,有這樣一個人就行了,多了反而沒有什麼好處,正直耿直的人,任何一個朝代,都需要這樣一個人來平衡朝堂,才不至于讓朝堂髒的一潭渾水一般,當然了,這樣的人一多,朝堂若是跟清水一般,恐怕朝廷旨令就無法完美的傳達下去。
知者,智者...
洞察人心,随勢而走,無論是太平盛世還是亂世中都能安讓無恙的保存己身,這才是趙統眼中有智慧的人。
至于在亂世中激流勇進,在太平盛世中勇當清流,奉獻己身的人。
這種人恐怕就是英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