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帶着工廠到大明

帶着工廠到大明 第四十九章 名動兩京

帶着工廠到大明 侯門女婿 2419 2024-02-19 01:51

  “砰!


”的一聲槍響,子彈穿過十幾米的距離,射穿豎着的薄木闆,張震懸着的心也放下了。

  槍械最重要的就是槍管和子彈,槍管對張震來說容易,知道原理造就是了,甚至連膛線都拉出來了。

  而子彈可不一樣。

  他這是擊針槍,别看這擊針槍隻存在了四十年,主宰戰場更是僅僅十來年就被現代槍械取代。

  相比燧發槍輝煌了二百多年,雖然時間上是差的遠,剛發明時更是被無數人嘲笑,那也隻是越近現代,随着科技的發展,槍械的升級換代也越快。

  但這取代可是經受了戰場考驗的,隻普奧之戰一場戰鬥就讓全歐洲換裝,那時的普魯士和奧地利兩國,兵力加在一起足足上百萬,結果戰争隻打了七周就以奧地利的慘敗告終,那裝彈效率和實用性就可想而知。

  也正是擊針槍的出現,這才開啟了現代戰争的大幕。

  張震這把擊針槍的子彈,錐形鉛彈是自己造的模具鑄造後打磨的,鉛的熔點隻三百二十八度,燭火都能燒化了,更不用說氣焊了。

  火藥也簡單,工業園裡就有煙花,現代的煙花和古代的火藥差不多,因為配方比例的差異,有些甚至在威力上還有過之。

  關鍵就在底火了。

  火藥在特性上,屬于火焰感度高,撞擊感度低,擊針槍的底火,必須是撞擊感度極高的東西才能保證發火率。

  雷汞火帽什麼的不現實,張震又非化學專業,一無原料,二無加工辦法,就算知道名字也沒法制造,那隻能從大明現有的物品入手了。

  想起黑火藥是華夏的煉丹士發明的,張震特意翻看了當世的醫書,經過反複推測,最終選出赤硝和硫磺作為底火,關鍵是效果還不錯。

  南陽距離南北兩京都有上千裡,正是天高皇帝遠,一個小鎮上哪裡值得錦衣衛和東廠的人駐紮?

  等到鏡子的事情傳揚開來,終于在太子祭湖之後,又來了一隊廠衛入了南陽。

  在這南陽,太子被逼走,司禮監顔面無光,這廠衛之中從上到下誰待得不别扭?

  有楊翰林從中周旋,加上張震平時低調,這鏡子之事牽扯商旅無數,此事在一個月調查無果之後,最終不了了之。

  他們又哪裡能猜到,張震晚上從不出門是因為,他忙着在工業園搞研發呢。

  他們更猜不到,楊翰林這官府中主刑偵的幹吏竟然是個奸細,赤硝和硫磺都是他以好幾張藥方抓藥弄來的。

  而錦衣衛和東廠平靜了,兩京可就真不平靜了。

  民間漸有傳說,說是京城煙花巷或金陵秦淮河畔有一種琉璃鏡,以其照人,纖毛畢現,比之銅鏡清楚百倍。

  這事的反應也很蹊跷,哪怕是那些富商們的妻女聽到消息,所有的富商基本上口徑一緻,說那是以訛傳訛。

  不撒謊不行啊!
聽說那一面小鏡在南陽購買時就高達三千兩,到了京師和金陵,轉眼就飙升的到上萬兩銀子,而且還是每日一個天價的往上漲,還是有價無市的那種。

  撒謊歸撒謊,兩城的富商貴胄高官重将都在重金求購寶鏡,還不是各處花魁自持身價,錢财難以難以打動其委身于己。

  聽說有一在南陽購置了一塊寶鏡的豪客,到了京師就贈與佳人,就此成為入幕之賓,那宣傳效果徹底激起了男人們的熱情,每日幾百上千兩的往上加,在茶樓宿館留下求購的信兒。

  而那些青樓女子聽說之後,向熟客打聽琉璃鏡之事,每每言辭懇切眼神灼灼,頗有勢在必得的意思,更是讓衆歡客們上心。

  再然後竟然發展成誰沒被贈過寶鏡,就當不得花魁之名。

  直到還有十天過年,奇貨可居的也忍不住出手了,最後一塊琉璃鏡,以五萬三千兩的天價成交。

  後來據好事者統計,南陽鎮流出的十塊琉璃鏡,京師占了八塊,說是其中兩塊被禦用監掌印太監買了去,估計是獻給皇後貴妃了。

  一塊被晉地大商給買了去,直接帶出京城回鄉了。

  有兩塊被當朝官員購得,送給妻妾了。

  剩下的三塊,全部進了花柳巷最大的三家作為鎮館之寶。

  詭異的是,金陵竟然也有三塊,分别在秦淮八豔的李香君,陳圓圓,卞玉京手中。

  十塊鏡子怎麼多出一塊的,關于這個的版本不一,而因為這鏡子,南北兩京的花魁們的差距也顯現出來,按着後世的說法,這金陵的花魁更有自主權一點。

  而這寶鏡稀有,衆美争奪衆,頗有那二桃殺三士的韻味,金陵衆豔就多有不服者,名聲最大者就是秦淮八豔裡的顧橫波。

  這顧橫波才貌雙絕,号稱‘南曲第一’吟詩作畫信手拈來,最受才子名士青睐,江南諸多文宴,每以顧橫波缺席為憾,由此可知其影響力。

  關于她還有件風雅事,說是理學黃道周每以‘眼中有妓,心中無妓’自诩,東林諸生員乃請橫波去衣共榻,試其有沒有那柳下惠的本事。

  如此一個人兒,聞之寶鏡已各有其主,自然不甘,去往卞玉京處看過,又到李香君處以詩詞擠兌,算是大鬧了一通。

  可惜這鏡子終究沒了,鬧過,哭過,這顧橫波怕是也有些心灰意冷,竟傳出要出嫁的傳聞,也不知真假。

  原本那眉樓就門庭若市宴無虛日,有了這個傳言更是才子名士狂聚,看樣是都想抱得美人歸,連年都不回家過了一般。

  也是因為這些,許多人也知道了張震的存在,紛紛慶幸他賣出的鏡子少,要是多了,怕是自己也要破費不說,美人哪裡還能厭倦歡場想尋個歸宿了?

  鳳姨購置的兩面寶鏡也被人以三萬兩銀子高價買走,南陽金鳳樓的晴兒姑娘,也算是空歡喜了一場,整個臘月都郁郁寡歡。

  這寶鏡被人以五倍的價格買走,這事也和兩京的争奪轶事一同傳開,不久就傳到夏仲勇兩口子的耳中。

  這是一萬五千兩銀子?
弄到京城肯定還不止這個價!

  十幾年的食不果腹,夫妻兩個此時那叫一個心頭狂跳。

  不久,兩口子還是斷了變賣的念頭,哪怕主公已經明說了,這鏡子是自家兩口子的了。

  當然那激動是怎也免不了的。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