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帶着工廠到大明

第五十四章 萬人空巷

帶着工廠到大明 侯門女婿 2549 2024-01-31 01:14

  和張震對話,張國維那心情是時而激蕩時而低落,反複反轉多次,怕是比面對崇祯時的伴君如伴虎還要累的多。

  終于得了船閘這有用之法,張國維心神一松,再也支撐不住,腦袋一歪,坐在那太師椅上就睡着了。

  粗重的鼾聲響起,這位巡撫大人許是累極了,睡的很是香甜。

  張國維個子稍矮,微胖,張震自己是夠嗆能抱動的,吩咐張黃河夏仲勇兩個小心将大人攙扶到自己卧室,又過了一會,南陽鎮上的郎中才請來。

  就是上那金瘡藥這巡撫大人也不醒轉,這下就連郎中在内,所有人都服氣了,徹底服氣了,這才是好官啊!

  張國維睡到午後半晌未有醒轉的迹象,龍王廟工地上上竟然來人了。

  張震問明來意,原來是劉尚書派去給張國維送信的那人回來了,這人不敢隐瞞,說是半道上跟丢了張大人,向那工部侍郎請罪,這才有了侍郎來訪。

  親眼見過張大人的睡姿,這位宋侍郎才放了心,留下一人等候張大人醒來号報信,向張震道謝一聲,自家回那龍王廟工地了。

  張國維這一覺,從上午一直睡到後半夜才醒來,張震還在油燈下看書,見他醒了,慌忙叫了劉氏置備飯食為其墊饑。

  兩人在燈下長談半夜,張震認為有那雜交種和水利之事就足夠了,這一夜雖未再說什麼驚世駭俗的話,但張震的見解之另類,還是讓張國維驚訝連連。

  待到天明,宋侍郎又來相請,張國維和張震作别,明說要借侍郎的奏章一用,完後就回金陵,待到麥收時再來,就此去往龍神廟了。

  ——————————

  随着工業園的八個女孩越來越熟練,每天都有新槍下線,還是保質保量的那種。

  柳如煙林飛雪兩個通房丫鬟,也被張震收了,不過收的時候也是在夏瑩瑩來天葵的時候,待她那天葵過去,張震還是由她侍寝。

  而那幾畝玉米,因為夏瑩瑩等幾女勤勞的授粉按時的澆水,長勢相當不錯,收獲後上秤一稱,畝産高達一千一百多斤,讓衆女咋舌不已。

  這還是張震穿越的時候那玉米已經開始出天櫻,基礎沒打好的結果。

  槍,子彈,種子,這三樣漸漸齊整,讓張震的底氣更足。

  ————————————

  至于外界,最大的事莫過于闖王借着龍神之事大肆發揮,發檄文攻擊朝廷,有不明就裡的百姓以為大明氣數将盡,稀裡糊塗的就投了義軍,讓河南道的戰局更加糜爛。

  因為大明對匠戶的管制嚴格,加之多數有自由的匠人不願遠行,這工匠隻陸陸續續的來了百來個,張震二話不說,好吃好喝的管着,讓打造些稀奇古怪的器具練手,隻說主料未來,不能開工。

  吃喝不愁,每月還有銀子領,工匠們并無怨言,安心住下了。

  疍人們在困龍島上每日操練,吃的飽穿的暖,每人的體重都有大幅度增加,那肌肉塊更是結實無比。

  連帶的那些水寇也跟着一樣壯實了,疍人們一個個守口如瓶惜字如金,水寇們對這主人的好奇就别提了,他們又哪裡知道,這些啞巴一樣的強人并不比他們多知道多少。

  南陽鎮旁邊有塊麥田長勢驚天的消息早在運河一線傳開,常有船隻劃進獨山湖,或從陸上步行結伴而至,觀摩贊歎一番才退去。

  青黃不接鬧糧荒這種事,在連年災荒面前根本不算什麼。

  相比寒冬,這春天總有些旮旯裡有小草會發芽,總有些看上去已經枯萎的枯樹吐出新葉,經曆一冬天的封凍,年後開航的運河也更加忙碌,碼頭上也有不少活計能掙上幾文錢,再加上張震這等不時佘粥的,對饑民來說,春天更容易渡過。

  佃戶們聽信了張震的話,在日落時分澆水,半夜子時之前必須停止,這樣最利于小麥生長,還不虞麥苗被次日的陽光灼傷。

  這可是張震從後世的菜農口中聽來的經驗,佃戶們通力合作一夜幾塊地集中澆水,效果也是非常好。

  拔節,抽穗,灌漿,小麥在一天天瘋長,眼見麥穗已經開始發黃,芒種還未到,張國維如約而至。

  看着滿地碩大的麥穗頭,張國維激動的熱淚盈眶,而讓他激動的怒發沖冠的事也在兩日後發生了。

  正是芒種這天,張震不忙着套種玉米花生之類的秋季作物,反是給佃戶們人手發一把鐮刀一個圍兜,張羅着把那高出來的麥穗割下來帶出麥田。

  這個做法,張國維直接氣炸了,頭一次不顧踩踏了麥子,箭步沖進田裡,拉着張震的衣領氣的說不出話來。

  張震一見他的樣子,很快明白過來,笑道:“大人忘了我和你說過的話了?
現在那啥已經過去了,剩下的就是保證糧種的純度,這些高出一截的麥苗必須清理幹淨!

  “一棵不留啊?

  張國維錯愕片刻回想起來,心中總有些不舍得,這問話都帶着哭腔了,那臉成苦瓜樣,苦惱的拽着自己胡子,力道之大,張震清楚的看到他拽下幾根來,看那樣子,仿佛割這高麥是要他的老命一般。

  而張國維這話,也問出了大家的心聲。

  哪怕豐收近在眼前,關鍵誰也沒見過這等麥穗擠麥穗,偏偏個個麥穗還分外實誠的景象。

  就是最有經驗的老農,此時也不敢妄說這片地的畝産量會是何等的驚人。

  而佃戶們都巴望着産量上九石十石呢!
想想三畝地能留下二三十石糧食,誰不幸福的發暈?

  這撥開麥穗那麥粒還有些青嫩呢,哪怕是高麥,一看就是播種前摻進去的那些,誰又舍得割啊?

  “一棵不留!
”張震堅定的說道,說完笑道:“大家也不用擔心佃租,要不這樣,割下來的麥穗頭稱重全部記下,隻算作定抽成的産量,不計入交租的産量,如何?

  衆人明白了意思,馬上就是一陣歡呼。

  “少爺英明!

  “少爺是好人,等回家俺老婆子多燒香火,保佑少爺長命百歲,多子多孫!

  大明的麥種長出的麥子很快清理一空,各家稱了重量,清楚的記在了小本上。

  而這匪夷所思的舉動,也瞬間傳揚開去,等到開鐮那天,南陽鎮萬人空巷不說,幾十上百裡外都有人步行趕來觀看的,那獨山湖裡,更是停泊了幾百艘大小船隻,這三百畝地的周圍,怕是圍了兩萬人也不止。

  ——————————

  PS:鋪墊寫了十二萬字,謝謝大家能堅持下來,不出意外一兩章内就造反了,更新完畢,睡覺!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