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以史為鑒?你在搞笑嗎?
看到大家都服了慫,李世民心中大為暢快,之前被房玄齡忽悠着立後的不爽頓時消散一空,朗聲問道:“既然如此,對于貞兒的事情,諸位愛卿,誰還反對嗎?”
“啟禀皇上,臣依舊反對。”隻可惜,李世民小看了李正道,他依舊堅持己見。
“哦?為何?”李世民現在的心情就好像正吃一碗美食吃的正痛快的時候,忽然在碗裡看到一隻死蒼蠅一般惡心,非常的不爽。
崔鸾站出來道:“皇上,此事是有先例的,商朝時期,微子啟微仲衍和商纣王都是帝乙(三人的爹,倒數第二任商王)的兒子,且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但因為生微子啟和微仲衍的時候,三人的母親尚且還是妾侍,所以微仲衍和微子啟都是庶子。隻有商纣王是在三人母親被封後之後生下來的,因此才是嫡子――現在越王的情況和商朝時期是何其的相似啊?還請皇上以史為鑒,引以為戒……”
說到最後,就連他自己都說不下去了,尼瑪商纣王可是亡國之君啊,你拿他當例子――你确定你是反李貞聯盟的人?而不是皇上安插進去的内應?
他話沒說完,但朝中所有人都樂了,程咬金大笑道:“哈哈哈……你倒是繼續說啊。雖然老程沒文化,但商纣王是亡國之君我還是知道的,如果當時他爹沒有選擇商纣王,而是讓微子啟繼位,商朝說不定還能延續個三五百年呢――你到是說說,你準備怎麼讓皇上以史為鑒啊?引什麼為戒啊?
還有啊,不要以為我沒讀過書就不知道了,你們儒家崇尚的是周禮吧?商纣王之所以上位那是因為商朝秉持的是商禮吧?你們竟然用商禮來證明你們的周禮,你們确定你們的儒家弟子?”
“漂亮!”這話說的,幾乎所有李貞支持者都想心中喊了一個好,沒想到一直以粗莽示人的程咬金,竟然還有如此口才。
“真特麼的是豬隊友啊。”反觀,反李貞聯盟中人,卻一個個都無語至極,将崔鸾罵了一個狗皿淋頭。
李正道連忙補救道:“可是皇上,總觀古今,可從來沒有嫡子尚在,庶子就繼位的先例啊。”
“誰說沒有的?”一直都在沉默裝作隐身狀态的魏征,此時終于插口道:“諸位同僚,可是忘了漢武帝劉徹了嗎?與商纣王相比,漢武帝的情況更與越王相似吧?
兩人同樣是庶出;
在被立為太子之前,前面同樣有一個太子(漢武帝之前有一個太子劉榮,越王之前有一個太子承乾);
兩人同樣是出生之後,母親才被封為皇後……
如此相像的情況,你們竟然無視了?”
李正道滿頭大汗,他竟然将這一茬給忘了,嗫嚅着辯解道:“可是漢景帝本身就沒有嫡子……”
房玄齡毫不客氣的打斷道:“但劉榮卻是長子,就算劉榮被廢,他下面還有一個弟弟劉德呢,論起賢明,當時的劉德可不在劉徹之下啊。要是按照你們的長幼尊卑來算,為什麼被立為太子的是劉徹而不是劉德?”
“這……”
李正道還想出言解釋,但李世民又哪裡會給他說話的機會:“李愛卿不必多言,此事就這麼定了。
另外,李愛卿,你在朝堂上屢屢出言不遜,而且如此明目張膽的欺辱朕的孩兒,誰給你的膽子?
還有,前幾日住進你家裡的那幾個白頭國特使,以及那幾口箱子,李正道……你不說些什麼嗎?”
說到最後,已是聲色俱厲,隐藏的殺氣再也抑制不住,猛然爆發出來。
面對殺氣的沖擊,弱不禁風的李正道哪裡會承受得住?再加上李世民說的内容,更是沖擊着他的心神,甚至擊潰了他的意志,以至于雙眼一翻,暈了過去。
李正道雖然暈了,但此事卻沒有一個人敢扶他,這時候的李世民明顯已經是怒極,所有人都兩股戰戰,紛紛垂着腦袋,生怕李世民看到自己,哪裡還敢做多餘的動作?
崔鸾同樣是如此作為,但李世民哪裡會放過他?充滿殺氣的眼睛瞪着他:“哼,李愛卿已經暈了,崔愛卿,你不準備解釋點什麼嗎?前幾日,女王國的特使可是在你家裡待了整整一晚上呢,進去的時候他們待了四五個箱子,出來的時候卻兩手空空,你作為主人,面對客人的送禮,卻沒有回禮――這可不是大唐的待客之道啊。
還有王振王愛卿,真臘的使者第一個去的是你家吧?
張達先張愛卿,我記得真臘使者也去了你家裡吧?那四口箱子呢?
原正山原愛卿……
盧作盧愛卿……
安留安愛卿……
……”
一時間金銮殿中的空氣降低到了冰點,滿殿隻有李世民那包含殺氣的聲音,其餘人在他聲音的壓迫下,隻覺兩股戰戰,搖搖欲墜,連站都站不穩,更哪裡有膽子說話?尤其是被李世民點名的人,他們本來心中就有鬼,現在又面臨李世民的氣勢壓迫,渾身虛汗直冒,甚至已經有不少人步了李正道的後塵,暈了過去。
就算沒有暈倒的,也都再也支持不住自己的身體,癱軟在金銮殿的地闆上,更有甚者被吓得屎尿橫流――唐朝可沒有不殺大臣的說法,他們被李世民當衆點出名來,更說出了自己的醜事,這說明李世民的殺心已經極為旺盛,他們這一次是死定了,說不定還要連累家人……
無視這些廢物,李世民重新将目光對準了崔鸾:“真以為朕是白癡嗎?你們連南洋都沒有去過,又哪裡知道那裡的情況?說到底還不是南洋諸國讓你們說的?至于南洋究竟如何?羅愛卿,朕讓你調查的事情,怎麼樣了?”
司農卿羅圖之立刻站出來,一臉欽佩道:“啟禀皇上,已經有了結果。越王殿下所說的全都是真的,南陽鎮之地雖然煙瘴橫生,但土地十分肥沃,因為時間太短,我們隻是調查了林邑北部的情況,發現那裡氣候溫和,四季長春,土地肥沃,更重要的是,那裡的稻子竟然是一年三熟的,而且産量異常的高。根據臣的推算,如果整個南洋都是如此情況的話,隻要将南洋開發出來一半,就足以供應整個大唐的日常消耗,如果能開發七成以上,那整個大唐就算從此再也不種地,那大唐也将永遠不用擔心出現災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