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九十九章大宏願――大唐日不落(原本這本書就是想起這個名字的,但是後來發現已經有這個名字了,而且作者隻寫了兩千字,奔三想在這裡說,好書名都%……&¥*@……)
而且将海軍交給國家,也并不是隻有壞處而沒有好處的。
要知道海軍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号稱吞金巨獸的,無論是古代還是後世都是一樣,無論是造船還是人員的培訓,這都是一筆大錢。
大唐的海疆這麼大,不算未來還沒有占領的,就說現在已有的地盤吧――大唐本土那麼長的海岸線,怎麼也得需要至少五支以上的艦隊守護;南洋是半島,三面臨海,也至少兩支;天竺和南洋共用一個海灣,兩支用不了,但是一支是必須的;婆羅洲周圍那麼多群島,怎麼也得放一支鎮場子,呂宋孤懸海外,甲級艦隊用不着,但是一支乙級艦隊是少不了的。
這些還是目前需要的艦隊,未來呢?
極樂島(新幾内亞島)未來如果需要開辟的話,算上周邊的島嶼,也得至少需要一支鎮守;然後是澳洲,這又是一個面積絲毫不下于大唐的大陸,而且四面環海,一個方向至少得兩支艦隊守護,這就是八支;美洲就先不說了,往西看,天竺已經被占領,大唐早晚要和大食做過一場,而以如今雙方的力量對比,大唐戰敗的可能性不會高于10%,一旦大食戰敗,那麼阿拉伯半島就會落入大唐手中,這又是最少兩支;然後是紅海也得需要海域一支;地中海海域那麼大至少得三支;非洲周邊需要至少五支;印度洋的巡邏艦隊也至少兩支;然後是歐洲(注:1)……
這麼多的艦隊,就算全部是乙級艦隊,那需要的船也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這得需要多少錢來建設啊?
李貞固然有錢,但是他的錢多同時花錢的地方也多,他再能賺錢不可能完全憑着自己的錢将一支軍種從頭到尾的完全建立起來,這裡面終究需要國家的力量來支持,而且是持之以恒的支持,就算是國家在短時間内也根本就不可能做到。
“是父皇的不是,父皇誤會貞兒了。”李世民心中對李貞又是慚愧又是佩服,慚愧自己枉做小人,佩服的卻是李貞的深明大義,至少換做李世民他如果建立起一支強大的軍隊,也不可能就這麼說放棄就放棄。尤其是李貞現在還不是皇帝,雖然他的太子之位已經坐穩,但是未來究竟會發生什麼事情誰也說不準,萬一哪天李貞觸怒自己,說不定自己就要罷免他的太子之位,到時候李貞可就真的竹籃打水一場空了。
當然了,李貞此時大勢已成,李世民就算是想要罷免他也不可能了,除非李貞造反,但是李貞明顯不是那種急躁的人,不可能造反的。
但就算不能罷免,可萬一中途出現意外了呢?比如李貞遇刺?或者說得了什麼絕症?再或者殘廢了呢?
無論以上哪一種被實現,李貞的投資可就都要白白浪費了。
對于李世民的想法,李貞也能猜到一二,對此李貞也隻能說一句――父皇你想多了。
李貞既然敢下這麼大的本,放棄這麼大的權利和利益,又是送婆羅洲又是送香料群島又是送海軍的,如果說他沒有安排那是不可能的。
換句話說,既然李貞做到了這些,那就說明他已經安排好了一切,别說他不會遇到以上的事情,就算他真的中途被人殺死了,皇位也不會落在别人手中,隻能落在李晃的手裡――李貞是大公無私,但是那種大公無私是在沒有辦法的時候,比如說他無後了,或者說子女真的不堪造就了,當皇帝隻能害人害己的時候,那他才會将皇位轉讓給皿親兄弟,但是現在他有兒有女,而且資質都還不錯,在這樣的情況下,李貞又怎麼可能會無私到将皇位送給外人?
“父皇過獎了,這些都是兒臣應該做的。”李貞正色道:“兒臣此生隻有一個願望,那就是兒臣希望有生之年将大唐的軍旗插遍所有的已知之地,用大唐的鐵蹄征服所有能征服的敵人,把大唐的威名傳播到整個世界的角落。兒臣希望有一天,但凡是我大唐的土地上,太陽永不落下,兒臣要建設一個真正的日不落大唐……為了這個宏願,兒臣願意舍棄一切,别說是區區一個海軍了,就算是舍棄兒臣自己的生命,隻要這麼做能對大唐的征服有幫助,兒臣也絕對義不容辭。”
開玩笑,現在是什麼時候?現在是所有人都被李貞的大義給感動了的時候,别說李世民感動,就連文武百官對于李貞能如此毫不猶豫的放棄一支軍隊的控制權也是百感交集,但是無論這百感都是些什麼感,此時都是所有人心情最起伏的時候。
李貞在大唐熏陶了這麼多年,也算是一個老牌的政治家了,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道理他當然懂。他自然也明白在這種時候說什麼話最合适――在這種時候表達自己的願望是最合适的,也最能撼動人心的,尤其是自己的宏願還如此的大,如此的震動人心,更是能将所有人的皿氣給激發起來。
“……”
果然,聽到李貞的宏願之後,整個大殿一片寂靜,所有人都震撼的看着李貞――說起來,這還是他第一次将自己的終極願望在人前說出來呢,也難怪衆人震撼。畢竟這個願望太大了,可以說如果李貞真的能做到這一步的話,那他的曆史評價将會遠超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如果他能在征服過程中還保證足夠的文治,那麼隻識彎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也要拜服在李貞的馬下。
所有人都被這份宏願震撼到了,從李貞不由的就聯想到自己,如果自己能參與到這件大事件裡來,如果自己能輔佐如今的太子,未來的皇帝李貞完成這個成就,那麼自己又能在曆史上得到什麼樣的評價呢?
想想都流口水啊。
百官中九成的人都陷入了遐想之中,但是也有一部分人看向李貞的眼光變了――變得厭惡、審視、複雜以及……懊悔。
這些的之所以有如此表現,是因為他們是和平主義者,對于這些年來大唐屢屢對外發動戰争早已經厭惡,但是和平主義者的具體劃分也有所不同,有的人是因為驕傲――在他們想來大唐是中央王朝,隻需要治理好自己的地盤就夠了,何必統治那些蠻荒之地?
現在看太子的意思,他還打算征服更多的野蠻之地?征服這麼多野蠻土地有什麼用啊?如果是為了開辟生存空間,目前打下來的地盤就夠了啊,開辟那麼多荒蕪的地盤幹什麼啊?看着好看嗎……好吧,那麼大的地盤全部變成大唐的顔色,看着的确是挺好看的。
也有人是從實際出發,畢竟大唐最近幾年一直都在打仗,财政一片赤字,要不是往年還攢了一點家底,大唐社稷早就崩潰了。
原本他們還以為大唐可能要休養生息一段時間了,但是現在聽太子殿下的意思,一旦他繼位,可能還要發動戰争,而且還是比之前規模更大的征服戰争……這怎麼可以?大唐經濟早就瀕臨極限,如果再讓太子這麼胡來――國雖大,好戰必亡啊。哎,早知道就不支持太子殿下了,現在太子大勢以陳,我們該怎麼辦?
還有人是從自己的私心考慮,太子的威望已經與日俱增,一旦南洋和天竺徹底安定下來,那麼他的威望将會達到巅峰,但是聽他的意思,還準備将自己的威望再次拔高?這怎麼可以?現在的太子就已經壓得所有人喘不過氣來了,如果他的威望再次拔高的話,那麼整個天下不都成了他的一言堂?到時候憑借他的威望,誰敢反對他?自己豈不是一輩子都要被他壓在身下了?不行,這絕度不可以,一定要阻止他……
最後的就是純粹的聖母心了,他們對于大唐的征服戰争原本就持抗議态度,因為這樣會死很多人,而殺生在任何時候都是不好的。現在一聽太子要繼續開啟征服戰争,當然是打心眼裡拒絕了,如果真的讓太子繼續這樣下去,甚至一直征服到生命的盡頭……那得死多少人啊?
絕對要制止太子這麼做,如果勸阻不了他,那就讓他倒在走向皇位的道路之上吧……
在衆多的反對者中,也就隻有第二個是純粹的公心,第一個是自大狂,第三個是自私小人,第四個是聖母女表,他們阻止李貞都是為了各自的目的,都有自己的險惡用心,也就隻有第二個才是真正的一心為公,是從國家财政上考慮的,但是他們的考慮也不周全,算是一群糊塗蛋。
然而不管他們是怎麼想的,反對者也不是笨蛋,他們自然不會在群青激動的時候将内心的想法說出來,但是念頭已經在心底紮根,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那麼他們也不得不将念頭付諸行動。
支持李貞的人則一個比一個激動,原本的寂靜很快就被打破,文武百官開始嘩然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