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九鼎大宋

九鼎大宋 第十三章 狀元

九鼎大宋 千年嫩黃瓜 3696 2024-02-06 19:57

  第十三章狀元

  集英殿外,甄盎在也沒有了開始的自信,集英殿唱名已經結束了,這證明自己落榜了。

  這時有人想起剛才這位自信滿滿的,那可是二甲非他莫屬,現在他想起此事開始和别人說起這事,用來譏笑此不知天高地厚之人。

  甄盎聽到耳朵裡,苦在心裡,難道自己的文采真的不行?

  這個自以為是的家夥!

  這個吹牛的家夥!
咱大宋的牛都被他給吹沒了!

  甄盎現在是如坐針氈,不知怎麼辦才好。

  這時唱名的太監又匆匆的走出,啞着公雞般得嗓子喊道:“才子甄盎高中二甲第十名!

  太監的一聲喊,聽在甄盎耳朵裡,猶如天籁之音。

  嘩!
議論聲戛然而止,衆位落第的舉子紛紛看那個幸運兒是甄盎,這時他們驚訝的發現自己的嘲笑的人走向了唱名的公公。
難道是這位牛逼人物?

  在衆人的疑惑目光裡裡,甄盎走上前去給唱名公公深施一禮,趁機塞上一定金子。

  唱名的公公掂了掂小費,心裡大喜!
暗道這位懂事。

  在衆人的矚目下,唱名公公大聲的說道:“今年的集英殿唱名真是兇險萬分啊!
就在剛才中書侍郎林溷因唱名錯誤,被三殿下參了一本,太師被氣的暈了過去,中書侍郎林溷被革職,李剛大人因選材有功除中書侍郎”

  衆人聽了大吃一驚,哇!
這是誰?
這麼牛逼?
剛剛中進士,就上本參兩院大臣!
牛逼人物啊!

  自己一定要認識所有的字,否則無端被參,那可丢人丢到姥姥家了!

  甄盎看着喋喋不休的太監問道:“請問公公三殿下是誰?

  “就是剛才唱名的宋興啊!
我也是剛剛才知道的啊!
”這位公公在此顯擺自己知道的内幕,衆舉子是聽得心驚膽戰,原來還有這樣的内幕啊!

  原來三殿下想參加科考,李剛大人不同意,蔡太師,童太尉,聯名保舉三殿下蔡攸、童衙内、李衙内等人給了一個舉人身份,最後李剛大人讓賜舉人出身的人換名考試,可是即使這樣三殿還是脫穎而出,通過所有的考官同意,被拟為狀元。

  可是殿下不願同流合污,雖然太師舉薦,可是為了公平真理,殿下還是繼續參太師,誰不知道現在是蔡太師的天下。
三殿下真是剛正不阿!
是我輩的楷模。

  看着衆舉子的議論,唱名公公又賣弄道:三殿下還賦詩一首辱罵太師呢!
灑家不方便說,你們以後就知道了。

  這太監的一句話又勾起了,衆人的欲望,他們決定不走了,在此聽一聽消息。
這可是内幕,自己回家也又資本吹一吹,三殿下如何神勇鬥太師。

  再說甄盎和唱名的公公懷着激動的心情走進集英殿。

  甄盎對皇帝行了三跪九叩的觐見大禮,然後接着看下面的故事,剛才聽别人轉述,現在自己用眼睛看,更過瘾啊!

  甄盎看到自己的敬仰的座師李剛大人呆若木雞。

  吳敏大人在慷慨陳詞。

  人見人恨的蔡太師,不知怎麼暈倒在地上。
難道是三殿下把他氣暈的,真解氣啊!

  文武百官在竊竊私語。

  很快在太監的救護下蔡京悠悠醒來,他爬了起來,思索半天,此仇不報誓不為人,拍打了一下官服,然後對着徽宗躬身施禮道:“臣有本上奏,三殿下楷如果成為狀元,恐怕士子不服!
還請陛下另立他人為狀元!

  這厮一醒來就撚輕去重,對着趙楷展開反擊,自己剛剛被人家新科進士砍去一條胳膊,自己不反擊,還是權傾朝野的太師嗎?
還不被人笑掉大牙?

  可是由于趙楷是皇子身份,自己不能把他給宰了,但是自己可以把他的狀元功名給褫奪去,以解自己心頭之恨。

  蔡京一發話,童貫立刻出班奏道:老夫是一個武夫,對文章不懂,可是老夫知道人情,如果三殿下為狀元,恐怕大宋文人不服,百姓不服,認為陛下處事不公。

  梁師成也出班附議,兩大巨頭發話,蔡黨和童黨紛紛發言反對趙楷為狀元。

  李剛一看,不幹了,他奶奶的老子自己辛辛苦苦苦苦選出的狀元如果就這樣完了,這不是說明自己識人不明嗎?

  李剛看着衆人差不多表态完畢,出班奏道:陛下,老臣開始讓殿下換名就是為了防止作弊,選不出真才實學,現在殿下全票通過,說明殿下有真才實學。

  再說殿下文章不論是文筆還是内容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剛才殿下仗義執言不畏權貴的精神更是我輩的楷模,所以狀元非他莫屬。

  吳敏也出班附議。
趙楷是所有讀書人的楷模。
有文人得風骨。

  朝中部分正直的大臣也紛紛附議。

  蔡京一看氣的是七竅生煙,這些該死得愣頭青,老是和自己唱反調,自己要好好的收拾他們一頓。

  這時太傅王黼看到蔡太師老是瞅自己,給自己打眼色。

  王黻心思百轉,想到太子趙桓不理睬自己,自己三番五次舔着臉求見太子,他認為已經穩坐釣魚台,于是不鳥他了!
自己的上進之路已經斷了,可是自己的還年輕,徽宗可是藩王登基啊!
三殿下也有機會,自己何不幫他一把呢?

  想到這裡王黻出班要上奏,太師心裡暗暗的高興,我們三大巨頭一聯合,看你怎麼辦?

  可是蔡京高興了一半,聽了王黻的奏本臉色沉了下來,隻聽王黻奏道:陛下!
三殿下文采飛揚,可讓二甲前十名和一甲三人當中宣讀本人文章,然後賦詩一首,讓衆新科進士和文武百官評論。

  這樣文武百官,大宋百姓就不會說陛下辦事有失公允了!

  金銮殿上,徽宗聽了連連點頭,心想這個主意不錯,于是點頭應允。

  趙楷開始宣講自己的狀元文章吟道:宋興上徽宗陛下富國強民策

  大宋承平百年,國富民安,是陛下的威德所緻,可是盛世也又不足,這些可能導緻衰敗,所以應該引起陛下重視。

  兵以食為本,食以貨為資,聖人一天下之具也。

  今在藏無積年之資,太倉無三歲之粟米,南方冶銅匮而不發,承平如此,已自凋困。

  良田由取之既多,用之無度也。

  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費,以困天下之才。

  财窮用盡,而欲興師遠征,誠無謀也。

  能去三冗,節三費,轉備北敵,可曠然高枕矣。

  何為三冗?

  天下有定官,而無定員,一冗也。

  天下廂軍不戰而耗衣食,二冗也。

  僧道日多,而而無定數,此三冗也。

  三冗不去,不可為強國。

  請斷自今,僧道以受戒者姑如舊,其他悉罷還民。

  可得耕夫織婦,五十餘萬人,一冗去矣。

  天下廂軍不擇小弱而悉用之,才圖供役,本不知兵,又且月支取廪糧,歲費庫帛,數口之家,不能自足,多去而為盜。
雖廣募之,無益也。

  其已在籍者清而勿論,其他悉趨之南畝,又得耕者數十萬,二冗去矣。

  國家郡縣素有定官,譬以十人為額,常以十二加之,即遷代,随取随用。

  今官未缺,群起而逐之,州縣不廣與前,而官五倍于舊,吏何得不苟進,官何得不亂除。

  請诏三班審官院内諸司,流内铨,明立限員,以為定法。

  其門蔭,流外貢舉等科,實置選限,矣有缺官,計員補吏,三冗去矣。

  何為三費?

  一曰道場齋醮,無有虛日,歲時薦之,足以明德。

  則一費節矣。

  二曰京師寺觀,衣糧三倍他處,請罷去,則二費節矣。

  三曰使相節度,不隸屬藩,・・・・・・

  請今非邊要,州無師屯者,不得建節度。
則三費節矣。

  陛下應躬服至信,風示四方,衣服起居無逾舊規。

  後宮錦繡珠玉,不得枉費。

  則國富民強矣。

  随着趙楷的宣講,文武百官一個個聽得如癡如醉,心裡紛紛贊道:好文章!
李大人選的好國士啊!
此文章道出我輩心聲啊!
我們怎麼就想不到呢?

  十三人一個個的宣講下去,但是沒有一人的文章能引起衆人的共鳴,衆人非常洩氣。
可是就在衆人掃興時,突然出現一個卡殼的人,這時隻聽一個人宣講道:吾乃梁朱仝,可是衆人聽成了,“我乃涼豬頭!
”衆人聽了想笑又不敢笑,一個個忍俊不禁。

  可是這位卻偏偏又讓衆人發笑,背的是錯字連篇,最終文武百官忍不住哈哈大笑。

  這時禦筆梁中書出班奏道:“陛下,此人可能是被天威吓倒,陛下可以讓他休息一下,可能就好了!

  趙楷看着這位出來打圓場,在想一想被吓倒的這位叫什麼(梁朱仝)涼豬頭,出來救場的這位是梁師成,這倆個梁裡面是不是有什麼隐情呢?
梁中書參自己,自己要立刻反擊,而且是立刻決不能等到明天。

  想到這裡趙楷出班奏道:“陛下,臣認為應該嚴查進士梁朱仝,裡面必定有隐情!

  趙楷話音一落,梁朱仝吓得是大汗淋漓,噗通一聲坐在地上。
衆人心裡一驚!
這位可是殺神啊!
剛剛梁師成參了趙楷一本,這很快三殿下就反擊了,報複的可是夠快的!

  這位看來是個殺神轉世啊!
誰當道殺誰啊!
自己千萬不能惹他!
許多官員心裡都是如此的想法,趙楷如果知道了,一定會高興的自己的目的達到了!

  太師都輸了一陣啊!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