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時逝春秋

第24章 丨越國黃昏

時逝春秋 夢亦謙 4542 2024-01-31 01:14

  衆将聽完勾踐撤軍命令全軍拔寨而起,欲撤回會稽。
然而此時吳軍已追殺至檇李。

  勾踐忙吩咐手下曳庸率領軍隊斷後,自己先行撤退。

  夫差見越國軍士隻剩得些老弱殘兵,完全不放在眼裡,忙叫所有将士發起總攻!

  曳庸所率殘軍怎是吳國骁勇之師對手,如散沙般被吳軍沖散。
曳庸見敗勢難轉,亦率殘軍撤退。
而夫差則依舊緊随其後,步步緊逼。

  此時勾踐已退至會稽城中,又見曳庸率殘軍逃至城下,淚濕眼底,開門而接。

  一旁的範蠡卻早已猜到此敗局,隻因勾踐一意孤行,未聽其勸阻。
且不能知人善任,竟用好大喜功的石買。

  但若勾踐親自率軍侵吳,亦難有勝算。
畢竟吳國戮力同心,皆有報仇之心。
而越國這幾年卻把精兵都給荒廢了。

  越國殘兵剛入城,随後的吳軍就已經追至城下。

  夫差望着城上的勾踐笑道:“勾踐小兒,還不早日開城投降?
否則寡人定當揮兵攻城,城破屠城十日以報先王之仇!
看你越國還敢不服我吳國!

  範蠡見敗局已定,不忍看着吳軍就此攻下城後屠殺,憐憫城中蒼生,眼角滑下憐民之淚。

  一旁文種如坐針氈,心生惶恐。
叫将士們死守,又與勾踐談論如何是好。

  如今越國滅亡也隻是時間上的問題罷了,隻看勾踐是否願憐惜生靈而出城投降。

  此時天色已晚,吳軍在離會稽城五裡處安營紮寨,準備過了今晚便攻城。

  「會稽城東曹娥江溶洞之中」

  此時與無名氏已學有多月的蔣義,如今也算是學有所成。
所學兵法都能遊刃有餘,揮灑自如。

  無名氏得範蠡所送書信,得知吳軍已攻至會稽,知越軍敗局已定。

  聽得此消息,洞中三人最擔心的便是範蠡安危。
無名氏與其私交甚好,西施也受他照顧才能挽回性命。
而對于蔣義來說範蠡更是他的結義兄弟。

  無名氏知此後彷徨不定,卻又有解救之意。
忽心生一計,言笑自若道:

  “天亮後吳軍便會破城,勾踐若再不投降,夫差破城之日便是會稽城百姓葬身之時。

  明成,而今你已深悟為師所教兵法謀略,現在是将你所學發揮的時候了”

  蔣義聽後心領意會,但未作出回答。
隻是趕忙進屋中整理所行之物,一切盡在不言中。

  片刻之後,直見他将包袱背在背後,黯然神傷望着昔日愛慕之人。
半晌才吐出一句話道:“夷光,兄長此去不知何時才歸,心中最放不下的便是你,珍重!

  西施亦是觸目傷懷,明知他此去會稽危機重重,卻也無法阻攔,悲歡離合之情油然而生,上前拉住蔣義的手,望着他許久未說出話,眼眶之中則落下沉痛的淚水。

  “兄長,此去定要平安歸來,如今此世隻有你是我最親之人了,若兄長......”西施尚未說完話,便泣不成聲。

  “夷光,莫要再做傻事,為兄定當全身而退!

  蔣義用手将她淚水擦拭去,未作過多回答。
他知道如果自己就此離去,西施便會再做傻事,不為别人,隻為自己此世最在乎之人,他也要活着回來。

  簡單與二人道别後,直飛奔外面,牽出鄭旦所借那匹駿馬。
直聽到一聲‘駕’後,壯士與駿馬一同沿江飛奔往上遊,越行越遠,直至消失。

  西施在洞外看着他那背影,默默地揮手作别。
不知此一去何時才能歸來。

  時已至寅時,蔣義快馬駛至若邪溪邊。
夜色昏暗漆黑一片,此世沒有路燈,雖有月亮在空中照亮,卻也隻有一絲亮意而已。

  他忽然想起當年沈文與沈彬二人所贈手電筒,随即拿出将此固定在馬頭之上,再借着水面上泛起的月光順利前行。

  騎至一座橋上,他往西邊望去,見有軍營中的燈火,無法辨清是哪隻軍隊,又用望遠鏡向前探去。

  看見吳國旗幟于燈火之中飄揚,軍中之人如狼似虎,且戒備森嚴。

  如此一來若想直去會稽便困難重重,必須得繞道而行。
為了趕在太陽出來前騎至會稽城中。
他猛得往馬上拍打,加速前進。
以疾如雷電般速度繞着吳軍營寨奔跑。

  在這萬籁無聲的漆夜之中,怎會聽不到馬蹄疾馳聲,雖離吳國軍營有一千多米的距離,最終卻還是被吳國的士兵聽見。

  吳軍以為是越軍想趁天黑夜襲,便派斥候向發出馬蹄聲之處趕來巡查。

  蔣義聽得遠處有一夥人騎馬疾馳而來,猜到自己行蹤已經暴露。
驚慌失措間不知應該前往何處躲避。

  但若要想進會稽城,必須得繞過吳軍營寨才能進去。
如今方圓數十裡之内皆是吳軍,已經無法再前行,若再向前定會被吳軍所擒,現在隻能先退後再從長計議。

  吳軍斥候見此并無越國士兵,以為是錯覺,隻追了一裡多路便回營寨。

  時已至卯時,皓月漸漸散去,此刻正是日月交晖之際,若不能趕在天明之前及時進城,那麼一切都為時已晚。

  他苦思冥想不知應當如何對付,即使他到了城下,倘若範蠡不在,其他人又不曾認識他,怎會放他入城?

  這時的他似乎緊張得都無法呼吸,城中的數十萬條生命,全靠這剩下的幾刻鐘來決定。

  天已破曉,黎明光輝漸漸照射到越國大地,朝霞猶如被皿染紅了一般,預示着一場災難即将發生。

  窮思竭想如何救人的蔣義依舊沒有想出良策。
可是時間不等人,吳軍衆人皆起身開始排兵布陣,準備攻城武器,離破城之時愈來愈近。

  若再不當機立斷,城中數十萬蒼生皆性命難保。
他于是縱馬騎至吳軍營寨前,如今的他隻能賭一把,而賭注則是十餘萬蒼生性命。

  一聲“吳王留步”令所有吳國的軍隊都停下前行腳步。

  衆人都回頭看這聲音究竟是出自何人。
隻看見一長發飄飄,英姿飒爽之人騎一匹黑色雄壯千裡馬,迅速跑至吳王夫差身前,衆人見此都作攻擊狀态,劍戈相向。

  夫差亦是大驚,忙拔劍出鞘,指着那人喊道:“來者何人?
竟然阻攔寡人攻城!

  “大王,夫國豈可以暴制他國國民?
若大王肯放棄攻城,在下定當出計以報答大王不殺城中平民之恩。

  夫差見那人從容不迫的樣子,以為是勾踐派來的說客,嘲笑道:“寡人早已勸勾踐小兒開城門投降,時限便至今日。
豈知他依舊未有投降之意,故寡人揮兵攻城,實乃勾踐意氣用事,更不把城中平民放在眼裡!
你又有何資格阻攔寡人?
莫非是勾踐派你來做說客?
我看你還是回去跟勾踐一同赴死吧!

  蔣義仔細端量眼前之人,此人身高約七尺有五,身姿矯健,神态威儀,怎想此人卻長得如此像自己後世同學朱傑,莫非隻是巧合罷了?

  時間緊迫,他也未作過多猜測,隻是向着夫差冷笑道:“大王,在下雖為一介草民,但不忍看城中百姓遭受屠殺之禍,在下願意以身進城勸誡勾踐投誠。
如若大王強攻,則勢必殺敵一萬自損八千。
若能讓大王不費一兵一卒取勝,豈不樂哉?

  夫差一聽,覺得不用攻城即可滅了越國,這等好事他豈會不做,但是又不敢相信眼前這個人,畢竟他身份不明,來曆不清。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那人所講之話卻為吳國話,心想:眼前之人若信得過,緩幾個時辰攻城也無傷害。

  隻是伍子胥聽後不同意,他勸夫差道:“大王,勾踐不除屆時必定養虎為患,追悔莫及。
大王必須斬草除根,攻城定會損兵折将,但能除去吳國後患,以後大王北上争霸,合縱諸侯亦無後顧之憂!

  夫差仔細思忖,也不希望自己花更多代價去攻城,這樣也會元氣受損。
更覺得眼前這位陌生之人的建議可行。
他又對蔣義說道:“還不你是何人,出生何地?
你若是無名鼠輩,寡人豈可信你?

  “回大王,在下吳都城東人士,姓蔣單名一個義,字明成,今此聞大王軍至,某雖不才,但願憑三寸不爛之舌為大王獻策。

  夫差聽得此人亦是吳國之人,便安心落意,遂命讓他進城勸降勾踐。

  伍子胥對此卻是一籌莫展,隻希望蔣義勸不了勾踐投降,這樣才能徹底滅了越國。
否則勾踐在,越國定會死灰複燃。

  蔣義接過夫差命令,快馬騎至城門前,直見城門緊閉。
城樓上越國士兵張開弓箭指着他喊道:“城下何人?
報上名來,再敢向前一步,定叫你萬箭穿心。

  “我乃蔣義,字明成,前來進見越王與大夫範蠡,你去通報對他們兩說下,就說我求見!

  會稽城守聽後,迅速前往城下通報于勾踐和範蠡。

  勾踐聽後一臉狐疑,隻因他從未認識過此人,忙詢問範蠡。

  範蠡得知蔣義來此,卻顯得有些彷徨不定,他為蔣義安危所憂。

  若夫差執意要攻城,蔣義也難逃一死。
但如今他來此地,定是自己賢兄無名氏所托,想必他定有保越保勾踐性命之策。
故命人開城請入。

  “賢弟!
你為何來此,可知如今千鈞一發,吳軍即将發起總攻,越國軍民雖上下一心守城,可如今兵力懸殊,實在勝率渺茫,你來此豈不是自尋死路?
“範蠡見自己結義之弟前來,便愀然變色地訓斥着。

  而蔣義卻言笑自若道:“賢兄有難,愚弟豈能袖手旁觀?
今日來特來勸說越王開城投降,莫要讓會稽城屍堆如山,皿流成河。

  勾踐見眼前此人在此局勢之下居然還能笑得出來,随即怒火中燒道:“你吳國之人欺人太甚!
寡人與越國全軍定抵抗到底,國在人在!
國破人亡!
大丈夫豈能貪生怕死!

  蔣義定神細視勾踐,見他眉宇間竟帶着一種令人畏懼的威嚴,英姿煥發,八面威風。

  雖然勾踐那般故作疾言厲色,義憤填膺樣子,其實蔣義心中早就知道勾踐是一個極其愛惜自己生命之人。

  他又極力勸說勾踐道:“大王你要忍一時意氣,正所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如今你先降吳國,屆時得到夫差信任之時再歸國,商議報仇之計。
不然如今吳軍強攻,城池不保,城中數十萬百姓亦遭殃,越國也将于大王此世滅國,如此一來,大王将如何面對越國列祖列宗?還請大王能夠沉着應對,為将來興越滅吳大計而活!

  雖然蔣義其中一些後世話語勾踐無法理解,但也能猜得大概。
再加上又有範蠡以言相勸。

  勾踐總算也有台階下了,他又有所憂慮,隻是擔心夫差雖應允,若伍子胥不讓投降,自己豈非性命堪憂。

  見勾踐有此疑慮,便兇有成竹哦道:“大王放心,伍子胥雖然為相國,但他亦無法左右夫差,且夫差身邊亦有伯嚭這類貪圖美色财物之人。
大王若可獻其美女珍物,其必定會在夫差面前美言,夫差所信之人非子胥,更信伯嚭矣!

  勾踐聽後茅塞頓開道“善!
就依你所言行事。

  他說完後,便委派文種帶着幾名越國極品美女及稀世珠寶,去吳軍營中述說投降之事。

  文種以使者身份進入吳國軍營見到伯嚭之後,以美女财物相賄。
伯嚭見此大為驚喜,未曾想越國竟有如此之多天姿國色美女及稀世珍寶。
為報越國贈美女财物之恩,他毫不猶豫地在夫差勸說。

  沒想到在伯嚭的花言巧語之下,夫差竟然答應越國投降。
又見文種如此坦誠相待,且勾踐願意與妻子及越國重臣前往吳都城作為人質,以表其降吳之心。

  他竟答應勾踐投降。
而伍子胥卻勃然大怒,直面與夫差對峙。
夫差不悅,兩人不歡而散。

  但是夫差依舊還是按照伯嚭所言,入城接受越國全軍投降儀式,準備押送越王勾踐等人軟禁至吳都城。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