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西洋炮的技術,湯若望是這方面的頂級專家,他二十年前就為大明的京城火炮廠工作,還和孫元化一起去過遼東前線,熟悉一線将士的需求。朱慈烺提出改進大明火炮技術的時候,湯若望就讓大明的炮匠建好了一個火炮的作坊。
那天,湯若望帶朱慈烺等人走到火炮作坊裡考察。朱慈烺發現這裡的熔爐已經建好,鐵匠們正忙着制造鑄炮泥型。
看到朱慈烺走過來,炮匠們都停下手中的活,跪下行禮。朱慈烺揮揮手,道:“諸位匠人們辛苦了,請起吧!你們忙自己的活吧。”
在鑄造炮管的廠房裡,朱慈烺問身邊一個炮匠:“聽說你們最近都很積極工作,一個有用的新點子獎勵十兩銀子,一件新武器獎勵白銀一百兩。現在造新火炮進展怎麼樣了?”
這位年老的炮匠眼睛紅紅的,最近他花了很多心思在造炮上,提出了一個新點子,得到了炮廠的十兩銀子獎勵,他答道:“工具和熔爐已經打造好,準備泥型制造第一門銅芯火炮。我們許久沒有造炮了,第一門炮準備隻鑄一門小的,再加以改進。”
朱慈烺知道大明已經有了銅芯鐵體的火炮技術,問道:“你們用泥型鑄炮,那泥裡的水泡怎麼辦?高溫的銅水一澆進去,泥型裡隻要有一絲水分就會立即蒸發成水蒸氣,在銅炮裡形成氣泡。裡面的氣泡多了,很容易導緻炸镗!”
湯若望沒想到朱慈烺也懂得火炮的鑄造,回答道:“泥型鑄炮确實産生氣泡,我們做好泥型後,都要風幹後才使用。不過即便是這樣,還是免不了有一些氣泡,形成馬蜂窩,我們正在研究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現在平均鑄十門炮才有兩三門炮堪用,效率太低!”
“十門炮才有兩三門堪用?”那段時間朱慈烺惡補了許多西洋鑄炮的書籍,像現代考試前的臨時抱佛腳,不過在書中他看到過一種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便道:“如果不用泥型,而是用鑄鐵做鑄模呢!鑄鐵裡面沒有水,不會形成氣泡,這樣炮管的成品率會極大提高,銅炮内外壁都會比較光滑,可以減少表面清理,镟銑内膛的工作量!”
聽到朱慈烺的話,炮廠的老炮匠都愣住了,他們用泥型做了十年的大炮,卻沒想過用鑄鐵來做鐵型。
不過,湯若望的畢竟是鑄炮經驗豐富的西洋火炮專家,貨真價實的,朱慈烺一點撥,他立即想起來了,湯若望覺得用鑄鐵來做鑄模确實有很大的好處,說:“你們快試試。”
領頭的老匠人摸了摸後腦袋,問道:“大人,小人有一事不明,如果用鑄鐵做鑄模,這鑄模和銅炮到時候如何分開呢?”
湯若望回答道:“這個應該好辦,用鐵模鑄造炮時,先在模的内表面刷上用細稻殼灰與細砂泥加水和成的塗料,再塗刷極細煤粉調制的第二層塗料,然後箍緊鐵模,烘熱,澆入銅水。待凝固後立即脫去鐵模,趁炮身還紅熱時,清除毛刺,就可以得到成品了。”
其實,中國的鑄造技術長時間領先世界,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金屬型鑄造的國家,早在戰國時代就用鐵範成批鑄造生鐵農具和工具,湯若望說的使用鐵模鑄造采用雙層塗料等,也是傳統鑄造的技藝,大明的炮匠之前也聽說過。明太祖朱元璋在和陳友諒等人奪取皇權時,網羅了很多火藥火器制造的專家和工匠,采用新式火器武裝自己的部隊,從而促進了火器發展。但皇權一旦到手,相對穩定的政局建立之後,全國火器的制造和使用又令朱元璋寝食不安,擔心火器流失和私制成為威脅自身統治的因素,朱元璋設立軍器局後,要求嚴格控制全國火器,各地不得擅自制造,違者重罪治之,加上匠戶都是世襲制,所以,大明火炮廠的技術人才是全國頂尖的。此時湯若望一點撥,他們立即就想通了,覺得這方法是可行的的。
“你們幾個記下來吧。”湯若望怕炮匠們還不明白,用中國話詳細解釋道:“首先按銅炮大小,分五節作出泥炮。然後按泥炮節數分制鐵模泥型,每節泥型分成兩瓣,用車闆旋制内面,使表面光潔形狀規整,然後烘幹備用。泥型内放入預制的把手,澆注時和鐵模鑄成一體。用泥型翻鑄鐵模時,先将炮口那一節倒置在泥制平闆上,用泥充填其中一瓣,烘幹後,再蓋上泥制平闆,将型箍緊,澆注後便得到第一節鐵模的一瓣。接着除去填泥,又可如法鑄得另一瓣鐵模。這樣逐節澆注,就可鑄成層層榫合的整套鐵模。”
“我們記下了。”炮匠們點點頭。
朱慈烺心想,這就是專業人員的優勢,大家溝通起來沒啥障礙,不會出現雞同鴨講的尴尬,笑道:“湯先生,其實我們以後就隻造鐵芯銅體大炮了。鐵芯銅體的大炮更堅固,更輕便,滿清的神威大将軍炮現在就是鐵芯銅體的大炮,我們可不能落後呀。”
湯若望點點頭,道:“确實是這樣,沒想到大人還懂得制造鐵芯銅體火炮,我們以後就造這種大炮了,所謂鐵芯銅體大炮就是先用熟鐵鑄造炮芯,待炮芯冷卻後用鑄模包裹炮芯,在鑄模中炮芯外面澆鑄一層青銅。”
火炮作坊失敗了幾次,最後在湯若望的指導下,花了半個月時間摸索出了鐵坯造銅炮技術。這種方法造出的銅炮炮身上沒有蜂窩氣孔,質量要遠遠好于泥坯鑄造的銅炮,不但提高了鑄炮的成功率,而且降低了成品炮的炸镗的概率。而且用鐵坯鑄炮鐵坯可以重複使用,省卻了鑄模時間,鑄炮速度大大加快了,三天就能鑄造一門銅炮。
幾天後,湯若望又讓匠人們鑄造鐵芯銅體大炮,也獲得成功。朱慈烺派人試用,發現射程大增,這種新式鐵芯銅體大炮能以較少的材料承受較高的膛壓,降低了火炮的重量。同時熟鐵熔點較高耐磨性較好,因此這種技術提高了火炮的壽命。而且鐵芯銅體炮節約了用銅,還降低了鑄炮成本。
朱慈烺比較滿意,便讓湯若望主持制造各種專業的火炮,比如輕型野戰火炮。朱慈烺設計了一種84毫米口徑的六磅炮,這是一種炮身長兩米的前膛炮。
朱慈烺設計這種火炮的原因,是大明以後面對的戰鬥大多數都是和步兵騎兵混合的敵人進行野戰。無論是滿清八旗還是李自成的流賊都擅長野戰,較少在堅城中死守。大明原來能夠摧毀敵人要塞的紅衣大炮已經很厲害,還需要能夠配合步槍兵野戰的輕型火炮,六磅炮就比較适合了。六七百斤的火炮可以用馬車拖拉,運輸也比較方便。
湯若望帶人研發成功後,使用時這種火炮的直射距離達到400米,最大抛射射程3200米,标準炮重900斤,使用鐵芯銅體技術鑄炮,炮重下降了三分之一。
然後,朱慈烺提了很多想法,讓湯若望畫設計圖,很快就變成了現實,又監造了兩種當時先進的武器,叫新型子母炮,改進自明朝的佛朗機炮,八天即造成,炮長二尺一寸,重約三百斤,便于攜帶。鑄造炮彈外形如瓜狀,每枚重20到30斤,内裝“子炮彈”,此炮發射時,子在母腹,母送子出,從天而降,片片碎裂,銳不可當。
剛開始子母炮的尾部裝有木柄,柄的後部向下彎曲,并以鐵索聯于炮架。此炮裝備在四足木架上,足上安有鐵輪,可推可挽。使用時将子炮放入母炮後腹開口處,用鐵闩固定,然後點燃子炮,彈頭從母炮口飛出。上述兩種子母炮,起初使用實心彈丸和小彈子,朱慈烺不滿意,改用爆炸彈,命中率高,殺傷力大。
相比較而言,手榴彈的制造,就比較容易一些,明末傑出的火器研制家薄玉,這時也被朱慈烺找到了,應聘到大明的火炮廠,他對地雷的研究可謂學問精深。在薄玉的帶領下,手榴彈幾天就被他和火藥師們搞了出來,完成了拉火的測試。
手榴彈的樣式上朱慈烺還是選擇了标準的木柄鐵頭型,木柄中裝置拉火和引線,前端鐵殼中裝置标準配比的顆粒火藥。雷頭的鐵殼是模具制造的,上面有格文,這種設計确保了該薄的地方薄該厚的地方厚,用以保證爆炸後的彈片可以起到有效殺傷。
整個手榴彈朱慈烺拿起來掂量了一下,也就半斤多一點的重量。他派人試用,薄玉親自拉了铉,将手雷丢出去六七秒就爆炸了,試驗用的木人頃刻間就被掀翻在地,改良黑火藥後,有的木人還被炸斷了手臂。
有湯若望等洋教士和薄玉等專業人士的幫忙,大明黑火藥的改進很順利。其實黑火藥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北宋初年即公元10世紀後期,中國便開始試制最初的一批火藥火器,并在世界範圍内最早完成軍用火藥的定型發明,率先開始了火藥在軍事領域的應用。但是,火藥化軍事革命并未因為最早發端于中國而在中國率先完成。中國發明的火藥火器14世紀初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後,便在歐洲播下火種,随着歐洲近代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的飛速發展,一系列新的性能更好、殺傷威力更大的火藥化兵器被研制出來,領先于大明朝了。
朱慈烺發現,雖然明代各代火器有所發展,但是這種工場手工業始終處在強大的封建生産關系嚴密包裹當中,全國範圍内的小手工業生産方式很難轉化為大工場手工業。明朝嘉靖年間,長江下遊和東南沿海一些地區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手工業規模有較大擴展。但當時的封建統治者為維護自己賴以生存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動用國家權力推行重稅、禁海、壟斷礦冶等“重農抑商”的措施,扼制商業和手工業的發展,他意識到,大明要中興,必須讓商業和手工業的資本主義萌芽開花結果。
不過,那是下一階段的事情,此時他利用這些大明的火器專家,抓緊生産新火器。很多國人受資本論的誤導,覺得管理者都是壓榨工人的,其實對現代資本主義工廠來說,科學技術是生産力。同樣的,管理也是生産力,是與科學技術比翼齊飛的重要生産力,有時甚至更重要,比如大明的科技初期和西方比其實不算落後,是比較先進的,但管理者卻貪得無厭,層層壓榨匠人,恰恰是管理上太落後,抑制了工匠個人的創新能力和潛能,所以跟西方的技術差距才會越來越大。
朱慈烺給大明火炮廠換了内行的管理者,改變了激勵制度後,生産力大大提高,匠人們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大明火炮廠源源不斷開發出新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