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錯天下

錯天下 第一百十六章 景隆之策

錯天下 十三卦 3126 2024-02-11 10:21

  原谷王府長史劉璟和前軍左斷事高巍被朱允炆遣到李景隆帳下,随軍謀劃、參政軍務。

  前者因谷王和遼王一樣,接到朱允炆旨意後便麻溜兒地跑回了京師,故而想立功另謀前程;後者則是死忠于皇上,盡管自己和卓敬的推恩之策未被采用,仍想着盡快替朱允炆分憂。

  故而聽聞朱棣率十數萬大軍東去救援永平的消息,二人立即趕到大将軍帳中,為如何讨伐北平獻策。

  大将軍李景隆正在寫信,示意二人稍安勿燥。

  盛庸、鐵铉、何福,以及被朱棣放還的李堅、平安等等,都是要聯絡一下感情的。按照原計劃,這些事情本應該再緩上一緩,但現在卻耽誤不得。

  李景隆很清楚這些人在靖難之役中的作用和能力,更清楚六百年後蔣某人數百萬部隊是如何被打成一般散沙的。

  對于行軍打仗,令行禁止、服從調度是前提。若真能如此,那麼收信之人便如自己手中棋子,北攻南守,莫不随心所欲。

  仿佛看到了千軍萬馬在自己調令下大開大閡地縱橫南北、燕軍節節敗退的場面,李景隆嘴角不由自主地露出了微笑。

  劉、高二人見大将軍如此鎮定,心中頗為慚愧,一邊暗自贊歎大将軍泰山崩于眼前而色不改,一邊暗責自己太過沉不住氣。

  過了小半個時辰,大将軍終于笑吟吟地放下了筆。

  劉璟趕緊說道:“大将軍,朱棣于三日前親率十五萬人馬救援永平,現在北平空虛,正是光複的好時機。”

  李景隆微笑着點點頭,道:“請劉長史詳細說說。”

  劉璟看了看高巍,再道:“我與左斷事商議過,或可分兵兩路,一則經良鄉攻北平,一則至通州,截斷朱棣回北平的必經之路。”

  李景隆笑了笑,道:“看來二位确實是精心謀劃,所想十分周慮。中路以河間五萬先鋒牽制雄縣、鄚州之敵,大軍則分兩路繞行北上;縱然最後攻北平不得,亦可将雄、鄚二地圍奸收複?”

  高巍道:“大将軍高明,我二人所想正是如此。”

  李景隆點點頭,不再說什麼;站起身來,負手慢慢踱行。

  作為六百年後的先知,他豈能不知當年的李景隆攻打北平的戰況?劉、高二人所獻之計,正與曆史記載相同。

  現在的問題卻是,眼下的情形已經與曆史有所不同。

  按曆史記載,朱棣确實去解圍了永平,而且意外地揮師大甯,将甯王朱權的兵馬來了個一鍋端,然後才回救北平。

  曆史上的李景隆則利用朱棣去大甯的機會,實實在在地圍攻了北平,甚至手下猛将瞿能差點破了城門。

  但是,現在的事實是朱權早就歸了北平,朱棣不需要再跑去大甯啊。而如此一來,朱棣很快便要回北平,則攻打北平的時間便顯得甚為緊促。

  李景隆虛起了眼睛。

  他自始自終都有信心打敗朱棣,但如何打敗還是一個問題。此時所思者正是如何趁朱棣在外而先行攻破北平,讓朱棣失去盤踞之所。

  那樣的話,一切便重新掌握在自己手中。

  朱棣何時滅?在哪裡滅?

  這些都要等到京師那幫人實在焦頭爛額、惶惶不可終日的時候,他才會最後下決心。

  但要攻破北平,需要以阻止朱棣及時回援為前提。

  吳高的數萬人馬,顯然不可能将朱棣拖往太長時間。那麼,須得另想計策将朱棣截阻在北平之外。

  半晌,他問道:“軍中火器配備,是否按我要求設置?”

  高巍答道:“飛槍、神炮乃至虎蹲、破落戶等都增加了三成,長铳裁減一半,手铳隻保留一成,其餘抧馬丹、霹靂雷以及火藥等俱按大将軍要求所置。”

  李景隆點點頭,又陷入沉思。

  劉、高二人尚自琢磨火器的作用是否值得大将軍這般看重,卻聽到一個頗為意外的問題:

  “你們對城管軍知道多少?”

  劉璟與高巍互視一眼,遲疑道:“據前哨探得,朱棣這支城管軍實則是原朱桂護衛。他們從大同逃竄至北平,或有數千人馬。”

  高巍補充道:“若論戰力,應該是極差的。前一日在大同時仍有一萬人有餘,而後一日到了北平,就隻有五千人不到。”

  朱景隆輕笑一聲,暗道:“城管軍?屌絲就是屌絲,還真以為借你三千城管,便能踏平倭國啊?幼稚!”

  但笑了一下,他卻皺起了眉頭。

  不管是不是幼稚,可恨的是曆史又被那個屌絲改變了。當年代王朱桂知道朱棣起兵後确實是想響應,但最終卻是被陳質控制住了,并未有過實際舉動。

  現在的情形卻是朱桂真的起了兵,不但把陳質弄死了,還把自己也給弄死了。原先的代王府護衛變成了如今的城管軍,會不會對戰事造成新的影響?

  李景隆不覺得第五安是他對手,但也不能視而不見。自己這個李景隆可不是曆史上那個李景隆,任何可能性都要考慮到。

  他真的考慮了很久,久到劉、高二人忍不住咳嗽數聲。

  李景隆回過神來,終于還是認定屌絲不過是屌絲,數千人馬實在是微不足道,自己切不可為此而主次不分。

  相對于第五安,朱棣當然才是主。

  于是,他微笑道:“你們先下去吧,十日後出師!”看劉、高二人發懵的表情和有些搞笑的背影,他覺得不與夏蟲語冰說得太好了,甚至隐隐升出些高處不勝寒孤寂感。

  其實叫孤寂不準确,應該是衆人皆醉我獨醒。

  醒于曆史。

  曆史上的鄭村壩之戰本是伏擊朱棣,不想被朱棣反利用,讓設伏的南軍在冰天雪地裡苦等數十日,喪失了戰鬥力。然後,朱棣從容擊潰南軍,直抵北平後再将城外另十萬南軍擊敗。

  曆史之所以如此,那是因為曆史上的朱棣早料到了劉、高二人的計策。

  但是,朱棣絕對不可能料到自己早知道他早料到了劉、高二人的計策。

  朱棣不能回援,則攻打北平便會是另一種結局,至少曆史上那個差點攻破城門的都督瞿能,這回是真可以立功了。

  想到瞿能,李景隆立即着軍卒将其喚了進來。

  他不會像曆史上那個李景隆,擔心瞿能立了頭功而令其撤兵,讓攻打北平的戰争功虧一篑。

  但是,類似功高蓋主的事情還是要預防,至少要提前讓他知道,他立的任何功勞,都是自己這個大将軍所賜,得念着自己的恩情。

  瞿能其人,蔭承都督府佥事,曾随藍玉征番,又大敗建昌叛軍。其子瞿郁、瞿陶左右其身,均是骁勇戰将。

  這樣的人要收攏,但一定要有智慧地收攏。

  待瞿能至,李景隆笑道:“瞿将軍,你征戰多年、建功無數,此次收複北平,我可要仰仗你啊。”

  瞿能說道:“大将軍,我此番領左将軍之職是你親自提名薦舉,自然唯你号令是從。如何攻打北平,須得聽你指揮調度。”

  李景隆歎道:“身為臣子,又領平燕重任,我們當以平亂為唯一目的。有鑒于此,其實誰發出号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号令本身是否正确、準确。”

  瞿能一怔,趕緊道:“軍令一統,當自大将軍出。”

  李景隆笑了笑,不再繼續這個話題,道:“瞿将軍,你認為燕軍會在盧溝橋置兵鎮守嗎?”

  瞿能斷然道:“盧溝橋乃是北平西南屏障,燕軍自然要守,而且是重兵鎮守。大将軍可是讓我為先鋒,先掃蕩盧溝橋守敵?”

  李景隆搖搖頭,笑道:“我斷定朱棣不會派一兵一卒去守盧溝橋。”

  瞿能驚道:“這卻是為何?”

  李景隆道:“不管他什麼意圖,若是我說準了,到時攻打北平時你須得按我所說的去做,可否?”

  瞿能茫然地點了點頭,又趕緊搖頭道:“大将軍,無論盧溝橋是否有燕軍,我都聽你的号令。”

  李景隆笑道:“如然如此,瞿将軍定能率先破城,奪得首功!”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