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夙秦

夙秦 第四十九章 :戶部規劃

夙秦 Mr雷 2244 2024-02-19 15:26

  蕭何之策,的确是短時間内獲得人口、減少人口損失的好辦法。

  趙凡舉起酒爵,高聲道:“蕭尚書一席話,若實施起來,勝過數年休養生息,本君便敬蕭尚書一杯。

  蕭何這次沒有推辭,将杯中的酒一飲而盡。

  李玟見君臣兩人其樂融融,自然高興,不禁開起了玩笑:“蕭尚書,你雖還了我那二百兩金子,可還差利息啊,常說升官發财,可别忘了請李玟吃飯啊。

  “這是應該的,五部大臣隸屬相國管轄,也不是什麼人都能請到李相國吃飯呀。
”别看蕭何有些呆闆,實際上在熟悉的朋友面前與常人無異,數日來他與李玟早已是摯交好友,見後者打趣自己,他也毫不示弱。

  趙凡也忍不住道:“那本君豈不是天下最有面子的人了?

  此言一出,君臣三人皆是哈哈大笑。

  “蕭何,若是你有什麼覺得可以更改的事宜、政策,都可以與李玟商量後,再告訴本君,也可像今日這般,直接提議。
”趙凡看着蕭何,這種類似于理财專家、後勤主管的頂尖人才能力莫說是那個周齊,在當世也沒有人能夠超過蕭何,他的意見可不比李玟的差。

  “君上,方才臣所言,不過是現今夏國暫時的解決人口之策。
”蕭何收起笑容,正了正色,“臣觀夏國五部,分工明确,其中戶部是重中之重,由稅務、人口監、國庫、軍資四部分組成,實際上,臣覺得,可以适當将其簡化。

  趙凡心中一動:“蕭尚書,還請直言,凡洗耳恭聽。

  心中微微一震,在這個時代自稱名字一般都便是自謙,而趙凡身為一國之君也如此,可見其是多麼的禮賢下士。

  兇中感慨了一番,蕭何便下定了跟随的決心:“臣聽聞君上不僅重農還重工商,工部的事便不談,但這商業需要戶部收稅,臣覺得,可根據不同稅務,将戶部分為農司、商司,待稅收上來過後,可設三個庫房,其中便是金庫、國庫、平庫。

  這一提就将稅務細分,倒是很不錯,但這将庫房多分趙凡卻是不懂了,于是問道:“這三個庫房有何區别?

  李玟若有所思,随後目露驚訝,最後看向蕭何的目光除了佩服再無其他。

  蕭何繼續道:“國庫,可将每年五成的稅收存放于此,作為戰時用度,以及賞賜,而金庫則是存放三四成,可作為大夏各處一年中普通的調度,國庫與金庫可以互補,而平庫則是平時一年稅收存放一成,不到關鍵時刻不用,一用便是大用。

  雖然不是太懂這些,可趙凡也知道積累财富、規劃财富對于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便肯定道:“蕭尚書,一切依你所言便是,本君就設這三庫兩司。

  “如此一來,君上,那軍資司便可不必再設,待戰事一起可直接從國庫調用。
”不過短短幾句話,蕭何便把戶部精簡為稅務監、人口監、庫房監三個部分。

  趙凡哈哈一笑:“蕭尚書,那本君便将戶部交予你了,不論人口增減還是稅收調整,都可以拟一份章程出來。

  曆史上劉邦在楚漢戰争期間,幾乎從沒有為後勤和人口而發愁過,雖說其中與所占地區不無關系,可正是因為有蕭何在,才能保證漢軍不缺衣少糧,讓漢國百姓在戰亂中生活算得上富足。

  蕭何這種人,放到現代不是财政部長就是生産隊長,有了他在,這個團體幾乎不會為财政或者糧食發愁。

  今天趙凡很高興,哪怕當初擊退秦軍,正式建國什麼的也沒有這麼高興過,因為哪怕是建國了,有了整體國家框架了,實際上内部還是一團糟,尤其是财政稅收這方面很亂,今日剛得到蕭何,便将戶部精簡,還有了下一步的人口計劃,除了幸運兩字再無其他。

  要知道當初趙凡聽到黃石這一名子可是主動與李珂搭上關系,結果遺憾而歸。

  看了看天時,已是午時三刻,趙凡便吩咐人做好膳食,留兩人在宮中用飯,又暢談了一個下午,三人除了蕭何外都是喝得個大醉而歸,因為他第二天便要新官上任,戶部很多爛攤子等着他去解決。

  漢代以前的農稅其實都收的差不多的,但大多數商稅不受重視,像戰國時期也就是齊國和趙國商稅較高,其他五國更注重的是農稅,而輕視商稅,甚至抑商。

  古人注重名聲,看輕名利,尤其是漢代以前的“君子”們,認為經商之人重視利益而不勞而獲,卻忘記了商人冒着風險走南闖北,讓缺糧的燕趙之地吃上南米,讓關中貴族玩到珊瑚,讓北馬南行,南鐵北走。

  這期間經曆的生死風險除了商人自己又有何人知道?
将一金之物變成十金,也可以讓商稅由一兩金子變成一金。

  趙凡當初立國是便提出重農,耕作着可獲得功勳,經商者也可以通過交稅來獲得規定的爵位,反正爵位又不是官,隻是象征身份和一些土地而已,但當時還是被不少人反對。

  而最大的支持者就是李玟和李珂這兩人,趙凡曾問及李玟,為何總有人提倡重農抑商?

  李玟将答案說了出來,其實不過就是人們杞人憂天,害怕經商之人越來越多,導緻無人種地。

  其實不然,隻要将商稅調高,又在商人可接受的一個範圍内,且經商需要的成本、關系風險都不少,大部分人都甯願種地。

  趙凡将這些利害說明,所有人都是恍然大悟。

  蕭何對于商稅這一點也是尤為重視,稅收自古就是國家之本,夏國的農稅是十稅一,也就是每收成十斤糧食需要上繳一斤,而商稅卻是利潤十稅三。

  相比之下,一個商人一次繳納的商稅是幾戶甚至幾十戶人一年的農稅,對于國家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财富。

  第二日,蕭何剛踏進戶部的大門便将數個懶散之人撤職,最後便是翻看賬本,核對正誤。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