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科技大唐

第十九章 山民

科技大唐 第79号 2648 2024-01-31 01:14

  【最新播報】明天就是515,起點周年慶,福利最多的一天。
除了禮包書包,這次的『515紅包狂翻』肯定要看,紅包哪有不搶的道理,定好鬧鐘昂~

  第十九章山民

  由苦鹽井引起的張少康家族的危機就這樣虎頭蛇尾的過去了,很多時候我們換一個思路也許就是另一片天空。

  想着這句話的長孫澹正在體會着統治階級的特權,一條上山的蜿蜒曲折的小路出現在他的眼裡,可是這不是他需要考慮的事情,兩個壯漢擡着竹竿制作的滑竿晃晃悠悠的上着山,剛剛還是豔陽一片,轉了一個彎就出現了大片的水霧,一條瀑布就挂在了筆直的懸崖上,跌落的水大都化為水霧,一道彩虹若隐若現,這個思路換的有點快啊。

  自從長孫澹來了十幾日,不僅沒能招待好,還在他的幫助下解決了很大的一個問題,昨天這二房和四房老老實實的找到父親讓他能再給一次機會,父親答應了,可大房的話事權和收益權卻是占到了六成,當時自己那個痛快就和吃西瓜一樣。
哦,西瓜也是長孫澹這樣叫的,這都是幾年前的事情了。
張少康的歉疚就更多了幾分。
所以,今日就帶長孫澹來這附近十分出名的瀑布來散心。

  長孫澹看見這瀑布卻是有些不太滿意了,你說我都準備好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樣的名句了,你就給我看這個。
這約莫三十米高的瀑布我誇張成一千米這也就罷了,誰讓古人有這毛病了,四五萬人的軍隊愣是敢号稱四五十萬,這事軍事家們沒少幹過,可這水都到不了潭裡的小河你說想天上的銀河,這個,好吧,你們赢了,我的臉皮還沒厚到這個地步啊。
現實果然就像是修圖前的美女一樣殘酷啊!

  長孫澹沒了欣賞着破布的心情,卻有了溯源而上的興緻。

  沿着羊場小徑,踏着石頭過了幾尾小魚無憂無慮的遊着的小溪,折返着上了山,現在長孫澹才知道,原來這還可以有“盤山人路”啊。

  幾個挑夫歇着了,張少康追着長孫澹上了山。

  翻過山,長孫澹發現這裡居然不亞于陶淵明所述的桃花源。

  一座房子坐落在山腰,房前的幾塊梯田裡秧苗已是很高。
房前的院壩裡曬着收割下的麥子,兩個精裝的漢子****着古銅色的身體,不停的将麥子從麥穗上用工具敲打下來,幾隻雞不停的圍着轉悠,打算趁主人不備偷吃兩口,一個童子不停的攆着

  長孫澹和張少康的到來讓這幅畫面戛然而止,就像平靜的湖面上投下的石子一樣。
卧着的狗叫了起來,不是的搖着尾巴看一眼主人繼續叫,童子躲在了漢子的背後不時的偷看幾人一眼,雞趁機偷吃麥穗,從陰涼處站起的老漢先吆喝走雞,然後才回頭看幾人。

  總體上來說這是一個唐代家境尚可的農民家庭,看樣子這房屋周圍的田地都是自家的,家裡還有幾位壯勞力,家裡的房子上覆蓋的茅草明顯也是剛剛翻新過的。

  “老丈,今年收成可好?
”長孫澹喜歡和這個時代樸實的人們聊天,就是随便聊聊。

  “還行,這不是今年的麥子嘛。
這幾天天氣好,翻曬後脫粒。
”老漢樂呵呵的笑着,要是來一杆旱煙就和自己前世的爺爺有幾分神似了。

  “你們家住在這裡不覺得不太方便嗎?

  “有什麼不方便的?
這不是挺好的嘛!

  “這趕個集什麼的,我看得走半天時間吧!

  “沒事,這一年到頭也沒幾次趕集的。
需要鹽巴的時候就去用幾隻雞和這山裡的野貨換些就是了。

  “哦,這到也是。
那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搬到這山裡來的嗎?

  “記得,怎麼不記得?
我父親為了不被拉去當兵,二十多年前帶着我們一家四口人來到了這裡,當時我們是第一家,後面陸陸續續的又來了幾家,都在這上面了,這田和地也沒有我們的多。
二十多年來,我們就把這一片荒山能開墾的全開成了上好的水田。
”這老漢打開了話匣子,說的正是自己最得意的事情。

  “哦,你老真厲害。
”長孫澹比劃了一下,老漢就樂的眉不見眼。

  “是啊,要說這裡除了趕集不方便而外,其他的都太好了。
看這田,上遊水一聚,這田裡就有水了,這莊稼啊怕的就是沒有水啊。
這靠山吃山,山上的柴很方便,秋天還能撿些野菌子,冬天這下個套就能套些野物。
這房前喂些雞,放幾隻羊,什麼都有了,什麼都不缺。
到了冬天還能自己釀些米酒,這日子過得這是舒坦啊。
”老漢滔滔不絕的說着,這大山有大山的好處。

  “呵呵,老丈,看來這日子過得确實不錯啊,那是,我這兩個兒子,大的已經娶了媳婦,這老二啊上門說媒的都有好幾撥了,可這小子這也嫌那也嫌的,哎這麼下去咋成啊。
”說着用手裡的木杖輕輕敲了幾下老二,老二憨笑着摸了摸頭。

  “哎呀,你看我光顧着說話了,居然忘了請貴客進屋坐了。
”老漢為自己的失禮顯得頗為不好意思。

  “哦,不妨事的,還不知老伯貴姓。
”長孫澹沒有理會一旁有些焦急和心不在焉的張少康。

  “什麼貴不貴的啊,老漢姓劉,據我爺爺說這主上是漢光武帝劉秀綠林赤眉那會遺留下的一支。
這些都是過去幾百年的事了,誰說的清呢。
”老漢說到這不免有些落寞。

  “呵呵,沒想到老伯一家居然有這麼大的來頭啊,看老伯這談吐,可進過學?

  “進過幾天,那還是大業年間的事了,父親本來想讓我多讀幾天書的,可這抓丁的太多了,一家人就這樣搬了過來,這學也就隻能這樣了。
”這時代上學絕對是一件非常高大上的事情,家裡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的話确實不要想的。

  “是啊,甯為太平犬,莫做亂世人啊。
”長孫澹往往可以站在後人的肩膀上一語中的。

  長孫澹和老伯一家人進了屋,張少康無奈隻得跟上。

  不多時,老伯一家人卻是搞了幾盤菜出來,臘野兔,臘野豬腿,曬幹的竹筍,竟然還有一盤粉條。

  粉條黑裡透亮,很想紅薯粉。

  “老伯,這可是紅薯粉?
”長孫澹被紅薯的信息震住了,這可是紅薯啊,明朝時期,紅薯和玉米的引入,直接将中國的人口從最高峰的六千餘萬增長到四億多。

  “紅薯是什麼?
這是蕨根粉。

  “蕨根?
”聽名字長孫澹就有些失望了。

  “是的,蕨菜到了冬天挖根,然後打粉榨出粉條來。

  長孫澹從希望到失望經曆了一次過山車。

  “少爺,少爺,家裡出事了,鹽井出事了。
”不多時,張少康家的一個管事扯着嗓子喊了起來……

  PS.5.15「起點」下紅包雨了!
中午12點開始每個小時搶一輪,一大波515紅包就看運氣了。
你們都去搶,搶來的起點币繼續來訂閱我的章節啊!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