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科技大唐

第一章 長江

科技大唐 第79号 2374 2024-01-31 01:14

  第一章長江

  解決了張少康家裡鹽井的事,在張文富父子的極力挽留下長孫澹又待了十來天的時間。

  這十幾天裡,刺史李彥和張文富卻是搭上了橋,張家需要李彥的支持擴大生意,李彥需要張家在榮州的士紳間打開局面同時獲得一些好處。
通過這一系列的運作,這李彥對長孫澹的看法卻是有了很大的改觀。

  留了十幾天後這長孫澹卻是不願再留了,他想去“煙花三月下揚州”的江南一看,看看這讓隋炀帝丢了江山的揚州,也看看這千裡通波的大運河。

  所以,長孫澹帶着王鐵膽踏上了前往揚州的帆船。

  這王鐵膽跟着長孫澹也有好幾個月了,初遇之時還算是讓長孫澹和張忠躲過了一劫,可是說前往蜀中探親的他到了蜀中卻一直跟着長孫澹跑前跑後。
話不多的王鐵膽就像一塊可以移動的石頭一樣,默默無聞的跟着長孫澹。

  長孫澹決定還是了解一下比較好。

  “王兄,這幾個月來一直跟着我東奔西跑的倒是多虧你了,你不是說要到蜀中探親的嗎?
”長孫澹盯着後退的江水,此時的長江時封雨季,即使中上遊水量也頗為豐沛。

  “在益州的時候,你一人前往都江堰的時候,我就在尋訪他們的下落,卻是沒有尋到,這件事情倒是沒有跟你說。
”王鐵膽也注視着滾滾江水,有些黯然。

  “同是天涯淪落人啊。
”随之而來的是長久的沉默……

  長安城,太極宮。

  “這好久都沒有聽過這小子的消息了,這才多久,居然又擺平了一家的家事,你哥哥的這個庶子倒是不錯,可惜了啊!
”說話的一身皇袍,正是大唐一代英主李世民李老二陛下。

  “哦,有什麼事情讓陛下怎麼惋惜的?
”一個大約三十歲左右的貴婦人,用慵懶的聲音說着。

  “你自己看吧!

  “這臣妾卻是不看的,後宮不得幹政。

  “叫你看你就看,這又不是什麼國事,是你兄長長孫無忌家的六子的狀況,你是他的姑母,這都不看?

  婦人接過折子,迅速的浏覽一遍。

  “這些事情處理的倒是不錯,有理有節,沒難為誰,還把事情辦的妥妥帖帖的。
和他相比沖兒卻是有些平庸了。
”這婦人正是千古一後的長孫皇後,也就是長孫澹的姑母。

  “還有你不知道的了。

  “哦,他還幹了些什麼?

  “在金牛道上調戲了應國公家的兩個丫頭,都到人家的地盤上了居然還放了人家的鴿子,還有這幾天給你送過去的茶葉也是他搗鼓出來的。
”這上位者也有八卦的時候啊,不過李老二卻是隐去了火藥一事,不是為保密而是這些事不太好說。

  “你還别說,這小子還真有意思。
唉……”

  長孫無忌府。

  忙碌的一天的長孫無忌在淨街鼓響起的時候才回到家中,略作休息便開始處理家中的事宜。

  拆開一封信,卻是榮州刺史李彥寫過來的,信中将長孫澹和張少康家的事情的來龍去脈說的一清二楚。

  這李彥來信的目的有兩個,一是确認長孫澹其人其事,二是邀功,這李彥卻是知道長孫無忌打算将長孫家發展成為一個比拟“五姓七家”的存在,可在必不可少的就是錢和勢,所以,這張家就可以作為長孫家的外圍存在。

  長孫無忌看來這封信,卻不知該如何使好,照理來說這是不必回信的,可這李彥卻也算的是核心之一,于是醞釀良久提筆寫下回信:

  文長吾兄:

  來信已具,事已知悉,六兒胡鬧之事,幸得文長助之方可僥幸功成,特在此拜謝。
榮州張氏一族可由文長斷之,然今歲鹽引一事需審慎,不可操之過急。
六兒偷梁換柱一事須得多加提點,不得出榮州之地……

  不說這個世界幾乎可以說權勢最大的兩人對長孫澹的看法,長孫澹卻是吐了,為什麼了?
答案很簡單,暈船。

  這長江中上遊地段水還是比較快的,加上長孫澹剛剛一直盯着後退的江面,這不暈都難啊。

  作為一個地道的旱鴨子,長孫澹為自己這次的選擇有些後悔了。

  這騎馬剛剛适應了,這又暈船,長孫澹無比的懷念那些壟斷企業啊。

  不行,再吐一個先。
當長孫澹吐啊吐啊的吐習慣了的時候,胃裡已是空空如野。
好在這條船還是比較大的,長孫澹出發的時候,張少康給聯系的船隻,和王鐵膽兩人一個艙房,就相當于後世遊輪的頂級船票了。

  不過這頂級船艙裡卻是隻有一張不大的桌子,上下三層的甲闆的船在唐代已是比較大型的了。

  這一日卻是過了白帝城,白帝城由公孫述所建,因劉備白帝托孤而知名,又因唐代以在白帝城所做詩歌頗多又稱“詩城”。

  坐落于三峽瞿塘峽口的白帝城又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幾乎所有的船隻都會在此停留。

  長孫澹和王鐵膽借此機會上了岸,在白帝城遊覽了一番。

  進了三峽,才知道這時三峽的險要,兩岸狹窄的峽谷中湍急的江水順流而下,船隻就像是飄萍一般随波起伏,忽上忽下,忽左忽右。

  長孫澹以為李白所說的“千裡江陵一日還”誇張的成分居多,可是看着這迅速前行的船和往後退的峽谷,才知道誇張是有一些的,但絕不是沒有根據。

  不知不覺間,船就出了三峽,長孫澹是沒能堅持着從頭到尾的看完三峽,一是暈船,二是當我們看習慣了産生了審美疲勞,再優美的風景也是沒有什麼吸引力的。

  遠處傳來陣陣雷響,烏雲翻滾着越來越近。

  船主過來敲了敲門:“公子,這要下大雨了,前方不遠恰好有個小碼頭,我們要上岸了。

  “唔,知道了。
”接話的卻是王鐵膽。

  不多時,船就靠了岸,雨點也越來越密集,簡單收拾好的二人下了船,尋了個住處,着雨就像瓢潑一般的下了起來。

  這長孫澹有些哀歎,這怎麼我一出遠門就要下大雨呢?
這倒黴催的,以後要看看黃曆了,盡管這個時候還沒有黃曆這種東西的存在。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