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科技大唐

第六章 踏青

科技大唐 第79号 2025 2024-01-31 01:14

  第六章踏青

  轉眼間,長孫澹開學後的第三個旬日到了,學校和朝廷每當旬日都要放假一天。
一個月的時間裡,長孫澹并沒有表現的與别人有什麼不同,也沒有那些網絡小說中常見的什麼悔婚、被長房使絆子、被下人欺淩、被纨绔取笑後反打臉的橋段。
這一個月就怎麼平靜的過去了,平靜的讓長孫澹都快忘了自己穿越了,平靜的讓長孫澹以為自己成了路人甲了。

  這一個月的時間,長孫澹結識了學裡的幾個同窗。
一位是鹽商之子叫葛承澤,他父親李淵起兵時資助過李世民率領的軍隊;另一位家裡經營着幾家綢緞鋪子,叫張少康。
葛承澤十六歲,張少康十五歲,此時的學校不像後世那麼規範的按照年齡和學曆來分班授課,更像是後世研究生教育的那種導師制,學生選擇一位先生一直學下去,因此一個班裡的學生大的大,小的小。
葛承澤和張少康明顯是來鍍金,胡混幾年就準備回去接手家裡的生意的,所以到也不怎麼用功,先生看在二人不算多出格的份上也就忍了。
這段時間長孫澹先跟着李助教學習算學的入門流派,所以跟着兩個活寶倒是混的挺熟的。

  又到了旬日,初春的景色最是迷人,三月末滿城都是飄飛的楊絮和随着微風起伏的柳芽。
二人就提議外出踏青,長孫澹也想出城去看看,順便找找發财的路子。
于是三人就約好了一同外出。

  翌日,張忠套好了馬車,備下了食材和木炭,在春明門會合了張少康、葛成澤二人後一直沿通往洛陽的官道向東而行。
長孫澹的馬車居中,一路上挑起簾子看着路上形色匆匆的行人以及路邊的房屋,剛離開長安城不遠,房屋還以瓦房為主,側面以人字形居多,此時的關中平原生态系統還很完整,八水繞長安使得降雨較為充沛,還不像後世有人依靠收集降雨作為生活用水。
離長安稍遠,景象開始有些破敗起來,低矮的土牆、房頂新舊不一的茅草都說明着即使是封建盛世頂峰開端的貞觀之治也不像史書上記載的那般。

  收拾好懷古傷今的心情,三輛馬車也到了浐河邊的一處林間空地上。
三人下車結伴向着上遊而行,收拾攤子的事隻有随從搞定,長孫澹這個統治階級也再次認識到了封建社會的好處。

  伴着翻飛的柳條,看着遠處的炊煙,河裡幾隻鴨子惬意的劃着水,抖抖羽毛。
一副祥和的畫面。

  不遠處好像也有踏青的,遠處的河面上一隻竹筏上影影綽綽的站立着幾個女眷,隐隐約約的傳來銀鈴般的笑聲。
葛成澤打算上去結識一番,卻被長孫澹和張少康攔了下來。
三人自家事自家知,前方看排場就知道不是三人目前能招惹的。
三人無趣的退了回來。

  場地已經搭的差不多了,葛、張二人見張忠隻是搬出了一個鐵質的架子,并在架子上升起了木炭,大為驚奇,不知長孫澹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長孫澹卻也不多說什麼,隻是拿起張忠串好的串自顧自烤了起來,并不時的将事先準備好的調料塗抹在上面。

  不大一會兒的功夫,特殊的香氣已經讓二人忍不住食指大動。
不待烤好,葛成澤就從長孫澹手中搶了過來嘗了一口,仿佛被蟄了一般,大叫到:“水,水……”

  葛成澤的随從忙不疊的取來皮囊遞上。

  “這是什麼?
怎麼這麼辣?

  “我叫他辣椒,是我從雜草當中發現的,怎麼樣?
”長孫澹用這個理由搪塞了過去。

  “太辣了,不過真過瘾。
”葛成澤說.“少康也試試。
”将手裡吃了一口的肉串遞了過去。

  張少康接了過來,有了前車之鑒,小口的嘗了一下,繼而大快朵頤起來,卻是一點都不怕辣。

  三人就着長孫澹帶來的烤肉,品嘗着張少康帶來的江南女兒紅。
盡管沒有後世的啤酒,作為黃酒的女兒紅度數倒也不高,三人喝下整整一壇才作罷。

  酒足飯飽,三人席地而坐,聊起來那些風花雪月的事,主要是葛成澤和張少康說,長孫澹負責聽,這并不是長孫澹怯場,他總不好對兩人說黑絲短裙最配吧。

  說着說着,三人就講話題引到了自己目前的狀況來。
張少康來自晉陽也就是後世的太原,也就是李淵起兵的地方,自己的家族雖然一開始就鞍前馬後的效勞,可是他的父親乃是旁支,大唐立國後封了個不能世襲的男爵,到自己連男爵得沒有了。
葛成澤的父親卻是等李世民攻下了長安才帶着大批财物投奔李世民,也被封了個男爵,這幾年靠着封号在劍南道混的倒也是風生水起。
兩家都希望他們能再進一步,可是正如《三國演義》裡的張世平和蘇雙一樣,獻了镔鐵就沒他們什麼事了,二人也隻好進了六學中最次的算學。

  在一片唉聲歎氣中,長孫澹拍了拍衣服上的雜草說,我們不妨在東市開個烤肉店如何,三人商讨一些細節就準備大幹一番,前世沒有創業的長孫澹也沒有什麼好的意見,隻能等一切都上了正規在慢慢滲透一些後世的先進的适合這個時代的理念。

  不知不覺間,日頭已經西斜,午間洗衣服的農婦也早已不見蹤影,三人必須在天黑前趕回,否則一旦城門關閉就隻能明天入城了。

  正在興頭上的三人不免有些掃興,卻也隻好如此,隻不過回城的時候三人到時擠在了一輛馬車上繼續揮斥方遒,指點江山……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