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奶娘的丈夫便拖着三個孩子以及奶娘的屍身來到了四貝勒府門口哭喪着。
因為事發時,隻有李氏一人在場,再就是已經溺亡的奶娘和不會說話的四阿哥弘時。四爺也隻好以奶娘不慎與四阿哥滑入水中溺亡來給此事下了一個結論。
四爺昨晚就吩咐大嬷嬷将奶娘的屍身裝入一口木棺中,派人用馬車拖出四貝勒府,送回她的丈夫家中,并随同将一筆可觀的安置費也帶去了。可不曾想,這個奶娘的丈夫卻又将奶娘的屍身拉了回來,就擺在四貝勒爺府門前,然後帶着自己的三個孩子跪在一邊嚎哭,引得來往的行人紛紛駐足觀望。
他們這樣一鬧,搞的受在門口的王胖子很是為難,趕也趕不走,四爺一早就去了宮裡當差,根本都沒想到這個奶娘的男人會回來鬧事的。
大嬷嬷首先得了通報,她也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連忙帶着兩個奴才趕到大門口。
“多畢,你在這裡鬼哭狼嚎幹嘛,還不快将你的薩裡甘帶回去安葬。”大嬷嬷認得這家人,說起來與他們家還是一點兒遠親,這才将奶娘介紹四貝勒府進來做奶娘,卻不知發生這樣的事情。大嬷嬷心裡也有些不好受的。
“嬷嬷,完琦她到底是如何死的?不明不白就這樣沒了,你叫我如何跟她的父母,還有三個孩子交代!”叫做多畢的男子拉住大嬷嬷的袍角道。
大嬷嬷神色複雜地看了他一眼,才道:“不是說了,意外溺亡。你可是嫌銀子給少了?”
多畢目光閃爍道:“這好端端的,怎麼會突然溺亡。完琦她個性謹慎,怎麼會抱着小阿哥去池邊玩,還會落水。我聽她回家說過,四阿哥額娘生性多變,時常對四阿哥發脾氣,有時候還動不動責罰她們這些下人。嬷嬷,完琦死得實在太突然,我~”
“你快閉嘴,想要活命,就不要胡說八道。這裡是什麼地方,這座府邸的主人隻需要掃掃眉毛,就能将你殺掉。你要是還想活命,就趕緊帶着完琦的屍身回去安葬了。莫要在這裡生事!”大嬷嬷耐心地勸解道,不過剛才多畢的那番話令她心裡咯噔一下起了一絲漣漪。
“嬷嬷,我想親自去問問那李側福晉,然道就這樣不明不白地死了,完琦在地低下是不會瞑目的。”對畢平日一副吊兒郎當,不思進取的樣子,此刻卻有着一種近乎偏執的倔強。
“你是不是瘋了,側福晉豈是你說想見,就能見的。你快走吧,我這裡還有些銀子,你盡管拿去。”說完大嬷嬷欲要從袖子裡再那一點銀子給他,卻不料被多畢按住,隻見他祈求着說:“嬷嬷,你就當最後幫我一次,去與側福晉說,完琦将她的所作所為皆都告訴我了,如果她不肯見我,我多畢就在此等四貝勒爺回來。”
王胖子站在門口一直聽着這兩人的談話,見那個男人多次提到李側福晉,他便派了一個人飛奔着去東小院報信。其實王胖子一直都是李氏的人,隻不過見蘭琴得了臉,王胖子有心靠攏,但無奈蘭琴完全不吃他那一套,這才令其歇了心思。
再說李氏得知多畢帶了奶娘的屍身在大門口哭鬧,一下子就心慌起來了。昨日,她已經連夜派人去給這個奶娘的家裡送去了一百兩銀子,怎麼那個男人居然還不嫌夠,還敢橫屍街頭!!
“你說他要見我??”李氏不敢置信地說。
“是,是師傅這樣告訴小的。大嬷嬷一直在門口勸,可是那人還是不肯離去。”門房處的小太監縮着脖子低聲道。
“雀兒,你去随着這位小公公去一趟,就與大嬷嬷說,讓他進來見本福晉。該怎麼說,不用我教你吧~”李氏冷冷道。
雀兒點頭應下,随着小太監往門房那邊去了。
不多時,等雀兒來到門口,故作驚訝地走到大嬷嬷身側道:“嬷嬷,這人要見我家側福晉麼?”
大嬷嬷對于雀兒的到來很是意外,便試探地問道:“怎麼側福晉知道門口有人在鬧事?”
雀兒目光微閃道:“不是,是我路過大門口,聽到這邊他說的話,便過來問問,這位可是完琦奶娘的丈夫?”
男人似乎聽出了這個聲音,便對雀兒一番打量後,急忙道:“你可是側福晉身邊的丫鬟,帶我去見側福晉,我要親口問問她完琦到底是如何死的?”
大嬷嬷已然被多畢的無理取鬧弄得一點辦法都沒有了,雀兒看出了大嬷嬷的無奈,便接口道:“既然他要見咱們福晉才肯離去,不如就随我進去見見?”
見雀兒是在征詢自己的意見,大嬷嬷想想也就點點頭道:“多畢,你随着雀兒姑娘去吧,你的三個孩子我會替你照看一二。記住,不要在側福晉面前說不該說的話。”
多畢連忙爬起來随着雀兒往那兩扇朱漆大門裡走去,當他走到門口時,一直到膝蓋的門檻差點磕着他。
待多畢被這四貝勒府的華美所震驚時,雀兒已然帶着他穿過了幾條小道,來到了東小院子。
李氏正端坐在正屋,隻見帶着法郎珍珠玳瑁護甲的她盯着跟在雀兒身後的那個男人,心裡逐漸升騰起一股惱恨的意味。這個男人隻需要安安靜靜地收下銀子,然後将那個奶娘安葬就沒事了,可是他卻非要鬧到門口來,所圖為何?
“見了我們福晉不下跪,還盯着福晉看,小心扣掉你兩眼珠子。”雀兒輕斥道。
“草民參見側福晉,側福晉萬福金安!”多畢拍了拍兩邊的袖子,打了一個千道。
“免了,聽說你帶着奶娘的屍身在門口鬧事,還非要見我。說罷,到底所謂何事?”李側氏盯着多畢的眼睛道。
“草民隻是來想問問我家完琦到底是什麼做的不夠好,要福晉如此心急,奪了她的命!”男人也冷然道。
“放肆,奶娘隻是不慎跌入池中生亡,與本側福晉與此有什麼關系。”李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