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學子
ps:求票,求訂閱
官員錄取考試以來,得到了廣大人民群衆的擁護,參加的人數連年激增。
在實行的第三年,來到倫敦參加考試的人,已經達到了三千人之巨,整個倫敦一時之間人聲鼎沸,客棧人滿為患,整個倫敦突然之間擁擠起來。
如此,到了第四年,也就是1554年,中央頒布法令,要求各郡建立起自己的篩選考試。
隻有參加了篩選考試之後,才可以再繼續參加倫敦的錄取考試。
在那一年,倫敦統一刻錄考試試卷,然後派往各地,各地的督察官,郡長,以及郡尉,三者互相監督,進行考試。
為了增加考試人數,也是為了增加篩選考試的含金量,政府與倫敦大學和劍橋大學進行商量,允許授予通過篩選考試優勝者的大學學位。
雖然隻有三年時間,但大學生的稱号卻讓不少人趨之若附,成群結隊的參加篩選考試。
甚至,有許多人都不想去倫敦參加官員錄取考試,反而隻想參加篩選考試,就是為了想來個大學生稱号。
整個英格蘭,隻有兩所大學,一個是劍橋大學,以及倫敦大學。
注意,這是兩所大學是神學院,隸屬于教會,所教授的,大部分都是神學知識,但是對于其他地方也有涉獵,可以說,英格蘭的大學生的含金量極大。
每年産生的幾十人個大學生,受到了政府機構以及各大商會的熱烈追捧。
這些人都是人才,這個時代的頂尖人才,無論是從政還是從商,都是毋庸置疑的精英人士。
所以,得到大學生的頭銜,足以證明他們的價值,無論是從商,還是為了以後的發展,大有裨益。
如此一來,倫敦的錄取考試反而更加具有吸引力。
而這些參加考試的學子,他們之中,有很大的幾率出現官吏,過不了幾年就會與你一起為官。
為了建立自己的人脈關系,這些地方的官員往往會派遣騎士,護送這些去倫敦的學子,保障他們的安全。
普通人當然無法見到見識到這馬車與普通馬車的差異,但監工是有見識的人,自然知曉自己郡中的事情。
所以,他才發脾氣,要不是看着搶來的錢中,有自己的一份,他肯定會将這群人開出修路行列之中。
五年以來,英格蘭的官員選拔考試已經舉辦的如火如茶,整個英格蘭人都已經認識到這個考試的重要性,倫敦這座英格蘭首都,終于被英格蘭人認識。
說來也好笑,作為英格蘭幾百年來的首都,它的存在感一直都不強。
英格蘭人對于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就是――商業繁榮。
隻有流民在走投無路之下,源源不斷的湧進來,而那些貴族和紳士們,卻往往不屑一顧。
每年定居在倫敦的紳士和貴族,不足百人。
說實話,英格蘭人與中國人有許多的相似之處,比如――重視家鄉。
在他們看來,自己的家鄉是最好的,除非有什麼大的事件,不然至死都不會搬離。
與此同時,他們就産生了極大的地方保護力,隻管自己老家,其他地方死的人再多,也管不到他們身上。
這種地方分離思想,對于中央政府是抗拒的,也是英格蘭曆史上始終沒有中央集權的緣故。
不像法國,在波旁王朝路易十四時代,國王就進行了中央集權,王權達到了鼎盛。
中央不強,國王自然就沒有權利。
像法國,隻要巴黎失手,那麼整個國家易幟的可能性極大。
為什麼美國是聯邦制政體,就是因為他們繼承了英國的地方分離思想,沒有一個國王作為統治的核心,來粘合。
現代英國也是如此,英格蘭,蘇格蘭,北愛爾蘭,以及威爾士,都是靠王室作為粘合劑,他們共同尊從溫莎王室為共同統治者,而王室将權利授予議會,議會将它們強行聯合在一起。
沒有了溫莎王室,英國四分五裂也不遠了,這就是英國王室至今存在的秘密。
扯遠了,按照規定,每郡篩選後,隻有十人會獲取考試資格,能去倫敦參加考試。
三十九郡,再加上倫敦的話,整個英格蘭總共有會有四百人來參加錄取考試,倫敦輕松了不少。
當然,為了獲取更多的人才,也是因為這個時代國家認可成份不深,偉大的國王陛下允許除了英格蘭以外的人士,可以參加倫敦的篩選考試,争奪那十人名額。
“嘿!伊頓,怎麼了?”放下簾子,他剛坐下,一馬車的人都伸頭過來,興趣盎然的問道。
“沒什麼,一群修路工罷了,小事情!”
伊頓擡起頭,年輕的臉上露出一絲笑容,輕聲說道。
“哦!我還以為有什麼熱鬧看呢?可惜了!”
一旁,一個少年嘟囔了一句,看臉蛋,比他還要稚嫩,聽說才十六歲,就過了篩選,他家的門檻,被說親人都踏破了。
這樣的年輕人,将來的仕途不可限量,受到衆人的追捧。
“算了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咱們都是為了去倫敦參加考試的,安全第一!這樣事情不要再問了,還是考試要緊,大家能不能考上還要另說!”
旁邊,一個三十多歲的男人擺了擺手,用老氣橫秋的語氣說道,然後就背靠馬車,不再言語。
“話不能這麼說,像威廉這樣年輕的天才,去了倫敦肯定能考上!”話音剛落,一旁就有一個男子不認可起來,他指着十六歲的少年,奉承的說道。
名叫威廉的少年聽到此話,畢竟年紀不大,臉上一瞬間露出一絲得意的笑容,然後立馬就收斂起來,連稱不敢。
馬車内的其餘人,也跟着奉承起來,一時間,整個馬車的氣氛為之一變。
“哼――”那個三十歲的男人,總歸是成熟穩重,臉上露出一份不岔後,閉上眼睛,不再理會。
伊頓看着眼前的這場戲劇,他冷眼旁觀,沒有絲毫的興趣摻和進去,他是去倫敦考試當官的,其他的一律不感興趣。
對于這些人,在他看來,通過的可能性極小。
畢竟,四百人中,錄取的名額才四十人,錄取率隻有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