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穿越戰國之神級系統

第九章 有事鐘無豔,無事夏迎春

  在周子浩他們進到進驿館後,外面跟着的人快速離開。

  其實在周子浩他們一進臨淄,就有一夥人跟着,看着他們的一舉一動。

  他們都是東宮娘娘派出外面的探子,早就得到到娘娘的示意,說要看着周子浩的行蹤。

  “什麼?
你是說我要你跟蹤的人今天來到臨淄?
”鐘無豔心情激動的問道。

  “是的,現在他們已經在樂居驿站暫住下來。

  那人如實回答今天看到的一切。

  “好了,下去領賞吧,繼續暗中觀察,然後回來告知我。

  鐘無豔吩咐道。

  “是,屬下告退。

  那人退下。

  鐘無豔會來回走動,臉上充滿的喜悅之情,推門出去,向齊宣王的行宮走去。

  齊國在齊宣王時期,國力達到最鼎盛,但是齊宣王沒有很好的把握住,犯下了讓齊國走下坡路的三大錯誤:合縱攻秦持觀望态度,齊楚聯盟破裂,燕國關系緊張,導緻到最後一步步走向衰弱。

  齊宣王剛剛即位時,齊威王餘威尚存,如何繼承前輩餘威,鞏固和發展齊國的霸主地位,這是擺在齊宣王面前的最為重要的問題。

  在對齊威王的恢弘業績進行了充分總結和研究的基礎上,齊宣王确立了“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國而撫四夷”的戰略目标。

  就是說,齊國要以擴張國土,使秦、楚等國都來朝貢,統一天下并做天下的盟主,同時安撫四周落後的民族作為基本的奮鬥目标。

  齊宣王奮發圖強,勵精圖治,在這幾年裡,齊國國力終于得到很大的提升,國土雖然擴充的不是很大,但是時機是靠把握的。

  ……

  齊宣王正坐在書房中處理政務,最近事物日漸繁重,正在猶豫着要不要合縱攻秦。
齊宣王還有一件讓他憂心忡忡的事是,長子田地失蹤四年,一直沒有确切消息。

  每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吩咐專人尋找兒子,但是又不能大張旗鼓的去找,生怕被有心人知道,利用此事生事端。

  鄰國燕國最近好像不大太平,自己的霸業也沒有什麼進步,趁着燕國混亂之時,滅了他,這樣齊國土地就可以得以擴張,威望也會得到提升。

  前幾日剛剛和孟轲談過,寡人如何能稱霸,他的提議是要寡人施行“仁政”,可是這不太像我的風格呀。

  不過孟轲的話還是有借鑒之處的,但是也不能完全聽從他的建議。

  正在齊宣王煩惱之際,門外傳來了敲門聲。
便吩咐下人把人領進來。

  沒想到進來的是鐘無豔,曆史上記載的典故有事鐘無豔,無事夏迎春的才女。

  相傳是經過高人點播來幫助齊宣王的,能力特别出衆,處理政務也是一把好手,但是樣貌奇醜無比。

  齊宣王每次看到她那張臉都有點膽怯,不過想到當初流落人間時候,唯有她是真心相待的人,讓他體會到一個人的樣貌并不重要。

  齊宣王立鐘無豔為王後,然後生下太子田地,他覺得這是老天賜予他的恩賜。

  齊宣王放下手中的政務,起身走向鐘無豔。

  鐘無豔向大王行禮,臉上帶着喜悅之情,擡頭看向齊宣王,高興的說:“大王,我師傅剛剛傳給我一個錦囊,說咱們的兒子來到都城了,并且有賢人跟随。

  齊宣王聽到這個消息,頓時激動無比,沒想到兒子已經回到都城,并且帶着能人,看着鐘無豔,然後說:“你說的是真的?

  “那當然,我說的還能有假,當年我來到你身邊助你,以及成為你的夫人,那一次不是有師傅的錦囊妙計才實現的,難道你不相信師傅這樣的高人了嗎?
”鐘無豔說。

  “我當然相信,那現在可知兒子在何處?

  齊宣王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了。

  “臨淄城中,師傅隻給了這麼一個方位。
具體地點需要我們猜猜。

  齊宣王鄒着眉頭想了一會,喃喃道:“臨淄城中,賢人…突然靈光一現,那不就是驿館喽?

  鐘無豔也是高興地贊美美道:“大王真厲害,一下子就想到了。

  齊宣王知道這是在恭維他,不過心裡舒服,連忙對外面的下人吩咐道:“快備馬車,寡人要去驿館。

  鐘無豔馬上阻止,然後掏出另一個錦囊,說:“大王你看。

  齊宣王接過錦囊,打開一看,上面寫:讓他自我發展,無需幹涉。

  于是改變主意,決定暗中觀察兒子在臨淄城内的發展。

  鐘無豔怕他不放心,便把自己安排的事告訴大王。

  原來,在周子浩一進城裡,鐘無豔就收到消息,然後派人暗中跟随,但是不能被發現,隻有他的生命受到威脅才能出手。

  齊宣王頓時放下心來,不愧是得力的賢内助,雖然長得醜了點,但是立她為王後,那時一點錯都沒有,不僅把後宮打理得僅僅有條,一些政治上的事也能幫忙分擔。

  不過大王對她背後的高人更加感興趣,隻不過他老人家神龍見首不見尾,很難找到人,除非他出來。

  ……

  周子浩他們幾個在驿館安頓好之後,在館中吃飽後就各自休息了。

  周子浩在房中,推開窗外看向外面的夕陽,無聊之際,想到老師說的稷下學宮,心裡開始想着前去看看,聽說現在是孟子主持學宮的事宜。

  不過,現在天色已晚,隻能明天再看看。

  孟子,是繼孔子之後的第一儒學大家,曆史記載他常年在東宮講學,期間遊說各國諸侯,接受他提出的“仁政”思想,但是沒有那個諸侯是真正願意完全接受這種完全中庸的學說,雖然很先進,但是能學到精髓的人沒有幾個。

  不過他的思想過于迂腐,不知道變通,使得每個諸侯不待見他的學說,雖然大家在心裡認同,但是沒有短期收益,在這樣稱霸的年代是不行的。

  他在對政治失望以後,就老實在學宮著書立說,全心全意教授自己的弟子。

  周子浩正是因為對孟子的崇拜,才對學宮向往,當然還是想見識一下稷下學宮的面貌。

  稷下學宮作為百家争鳴的策源地,解放思想的中心。

  司馬光在他的《稷下賦》中盛贊當時的稷下學宮是“緻千裡之奇士,總百家之偉說。

  這是一個怎樣的聖地,如果當時齊闵王,也就是我現在的身份,如果能好好利用稷下學宮這塊寶地,吸收人才,完美度過第二輪改革潮流,齊國統一全國也不是難事,又怎麼會落得被滅亡的下場。

  周子浩可不想回去當王子,除非非去不可。

  稷下學宮才是周子浩的追求,如果可以,他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成為那裡的先生,先教一批自己的學生出來,然後創立自己的學說,之後回到朝堂改革,受到的阻力才不會那麼大。

  隻是現在對那一無所知,問了蘇秦他們,也隻能了解皮毛,他們對鬼谷子學院倒是很了解。
鬼谷子學院也設在稷下學宮的附近,這樣做是為了吸引人才。

  這下周子浩就有了兩個選擇,如果學宮混的不好,那麼就去鬼谷子學院傳播知識,創辦組織。

  積累人脈才是重要的,不然無法在朝中站穩腳跟。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