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鴛鴦蝴蝶夢:民國名媛往事

鴛鴦蝴蝶夢:民國名媛往事 ·磨難見性情·

  周有光終于如願以償,娶到了張允和,也就是說,他從此以後便成為葉聖陶口中的“能夠幸福一輩子”的男人了。确實,新婚燕爾,兩人幸福得令人羨慕。結婚一周年的那一天,允和便生下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小平,接着小平又有了妹妹,這樣一來,享受天倫之樂的條件差不多都具備了。隻可惜好景不長.20世紀30年代,中國正處于内憂外患的緊張階段,到了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這個美滿的家庭更是遭到了巨大的沖擊。

  世界上恐怕再也沒有比失去親人更能讓人傷痛欲絕的了,而對張允和來說,丈夫、兒子和女兒便是她的一切,是她的靈魂之所依,因而,隻要跟他們在一起,哪怕是冒着槍林彈雨,她的心也會感到異常安甯。

  隻是上天是殘忍的,也許是嫉妒這一家太過幸福,便在颠沛流離之中,又給了他們緻命一擊。為了躲避戰亂,張允和與周有光帶着兩個孩子開始大逃亡的艱難歲月。這次逃亡是漫長的,驚險的,又是十分艱辛的,以緻年幼的女兒經不起折騰,不幸病死在路途之中。這重重的一擊,差點使張允和的精神就此崩潰,而堅強的她還沒有緩過氣來,又一個打擊随之降臨――在從四川遷回成都後,兒子小平又被流彈打中肚子,腸子穿了6個洞,幸虧手術及時,保住了性命。那粒子彈在她保存了半個世紀之後,交給小平的女兒作為紀念。

  不得不說,張允和是堅忍的,災難一次又一次降臨到她的頭上,她都能咬咬牙,最終挺了過來,這對一個當年名媛、亂世女子來說,實屬不易。在這個時候,張元和正與夫君顧傳玢夫唱婦随,張充和已與張兆和夫妻二人退避西南一隅。因而四姐妹中,屬張允和遭遇最為凄慘。在那個颠沛流離的年代,她與丈夫先後搬家近三十次,吃盡了背井離鄉之苦,才終于守得雲開見月明,盼來了全中國的大解放。解放後,周有光任複旦大學經濟研究所和上海财經學院教授,并在上海新華銀行、中國人民銀行華東區行兼職,而張允和則進了上海光華附中教高一的中國曆史課,日子似乎重歸于圓滿。

  不過,張允和畢竟不是學曆史出身的,為了把它做得更好,她開始拼命地買書、看書,給自己補補課,充充電。妹夫沈從文雖然木讷,但在學問方面卻異常敏銳,他很支持二姐學習,便送了她不少書。這些書對張允和的幫助很大,原本隻對昆曲和文學等感興趣的她,在經過一輪又一輪系統性的學習之後,逐漸也成了“曆史達人”了。

  當時上海每區有一個中等學校曆史教學研究會,光華附中屬北虹口區。在一次會議上,張允和敢想敢言的性格又顯現了出來,她針對教科書中的一些問題,如年代不全,許多内容與政治、文學相同,缺乏趣味性等提出了意見,這些意見如一聲驚雷,令在座的各位老師刮目相看,不由得鼓勵她寫出來。

  這位張二姐很幹脆,二話沒說,真的把自己的意見一股腦兒寫了出來,而且一寫就停不住,一下子寫了兩萬多字。後來這些意見在1951年2月28日的《人民上報》中被重點提及,而正是因為這件事,當時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的葉聖陶先生将她推薦給出版社,并很快把她調到了北京。

  看來,老葉與張家姐妹的淵源,一直到這裡還延綿不斷。隻不過這時的老葉對張二小姐的認識,已經不再是以前那麼單一了。或許他沒有想到,這個擅長詩詞曲賦、秀外慧中的大家閨秀,還能在曆史上有如此獨到的見解。

  不過,令老葉更沒有想到的,或許是張允和随後的經曆。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