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三國之蜀漢再起

第五十三章 重甲騎兵

三國之蜀漢再起 赤兔愛烏骓 2623 2024-01-31 01:13

  “将者,智、信、仁、勇、嚴也,凡此五者,将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第一句話“國之大事,惟祀與戎”表明劉永對武事的高度重視,第二句話則說明為将者應有的素質。

  劉永建立武學的目的,很明确,培養出合格的中下級武官,為将來的北伐作準備。

  群雄逐鹿時期,各諸侯軍隊主力由數量龐大但缺乏正規訓練和武器裝備的民兵組成,他們打仗往往一擁而上,沒有章法,全憑一股士氣。這時候單挑之風普遍盛行,不接受單挑士氣會嚴重受損,不僅中下層武官,高級武官接受單挑的概率也非常大。

  别說單挑,甚至身先士卒,沖鋒在前,攻城先登都被人樂于接受。

  代表人物是曹阿瞞的許褚、李典等等,出了名的是關羽于萬軍之中斬殺顔良,為此阿瞞還向獻帝上表替關關撈了個漢壽亭侯的爵位。

  但那時候是三國早期,軍閥混戰,為了圈地團、擴大勢力,誰都必須玩命!

  後來三國鼎立,明顯軍隊數量下降多了,素質卻提高了不止幾個層次,由半農半兵的雜牌武裝搖身一變職業軍人,士氣輝煌,準備精良,這時候将軍們的作用就是規劃戰略,指揮大規模戰鬥,再像以往街頭流氓擺開架勢打架就不太可能接受了。

  這時候的戰争多拼的是綜合實力,除逆天奇謀之外,普通計謀規略的作用都大大弱化,何況單挑。

  因此,劉永根據戰争形勢的變化,設立武習院,培養中高級武官,教授他們兵法、算術,再由趙雲、馬岱這些久經沙場的老将傳授經驗、戰例。

  “其令:軍司馬以上,中郎将以下,皆分批入武習院,曉暢武事,為期四月。”

  事實上,劉永建立的武習院和後世的各軍校有較大差别,它不負責流水線般的生産軍官,更像是一種軍官的進修班。

  至于這麼做的原因,在兩漢三國,軍隊的作戰形式、武器種類遠沒唐宋明清那樣複雜、繁多,這個時期的官員在文武之間沒有一個非常明确的界限,上馬治軍下馬治民是常态。

  例如秦末以少府章邯率刑徒出函谷迎擊關東各軍,丞相諸葛亮率師北伐,蔣琬、費祎相繼任職大将軍領兵打仗,各種允文允武。

  向諸将校交代畢武習院事宜,劉永将趙雲、馬岱、張苞和關興引到角門僻靜處,拍拍手掌,春坨遷着一匹良駒出現在衆人視線中。

  常年與馬為伍的趙雲立即發現,這匹寶馬肩高足有八尺,體型龐大,力量無窮,恐怕即便是負上幾百斤的重物也不存在起速不起的情況。

  趙雲不知道劉永用意何在,當下問道:“陛下,這是何意?”

  劉永嘴角牽起一抹鬼魅的笑容,馬镫和馬蹄鐵已經被運用成熟了,那麼……是不是……重甲騎兵也該登場了呢!

  趙雲不像劉永是穿越過來的,自然不可能知道重騎兵是個什麼玩意兒。

  劉永道:“趙公,如果朕從軍中挑選五千名身高體壯、騎術精湛的銳士,讓他們披上最堅固的铠甲,手持最犀利的長矛,騎上這高頭大馬,作為一支用來碾碎敵軍防禦陣型的力量。您……覺得怎麼樣?”

  趙雲毫不猶豫,凜然道:“這樣一支騎兵,殺傷力應該會很驚人的!”

  在軍事上,很多東西都是融會貫通的,所以,盡管趙雲沒聽說過更沒見過重甲騎兵,可隻經劉永僅這麼一說,他就立刻意識到了重騎兵的巨大殺傷力。

  劉永點頭道:“殺傷力何止是驚人?簡直就是無堅不摧哪!”

  “那陛下還猶豫什麼?”張苞赫然出聲道,“趕緊組建這樣的騎兵呀。”

  看向年輕氣盛的張苞,劉永淡然道:“卿不用急,朕先前已下令蜀中大匠蒲元同考工令李央打造重甲,至于組建重騎兵之議還得待朕同丞相、禦史大夫商議和觀察重甲效果後再說。”

  “哦…………”

  聽聞重甲騎兵還停留在紙面上,隻是個設想,衆人被劉永提起來的興緻又瞬時落了回去。

  劉永則是強調道:“朕今日是給諸卿先提個醒兒,諸位皆可随意暢想,如果組建重甲騎兵,其作戰方式、陣列如何選擇?”

  趙馬張關這四人,差不多就是劉永決定的日後重甲騎兵部隊的将領,有必要讓他們心裡先有個底。

  而馬岱則是不無憂慮的講:“陛下,您重甲騎兵的設想好雖好,然而若不小心被魏逆竊去則難免好心辦壞事!”

  “我軍雖然不缺馬匹,但論馬匹的質量和人員裝備的動員能力卻遠遜于魏逆呀。”

  俗語雲:北人善馬,南人善船。

  劉永……當然明白這個道理!

  然而,蜀漢想要改天逆命,以弱勝強,就不能那麼瞻前顧後!唯有劍走偏鋒,以詭道奇謀取勝,不要什麼一步一個腳印,謹慎行事!

  諸葛亮的北伐與其講是北伐,不如說是戰略性的以攻代守,進攻,本就是一種積極的防守!

  三國鼎立形成的條件是北方軍閥混戰,南方相對安定,但是一旦大家都卯足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時間一定不在蜀漢這一邊,所以必須北伐。

  北伐一有可能獲取土地與人民,二能牽制、騷擾魏國雍涼地區的發展,不使漢魏雙方的實力差距迅速拉大。

  固而每次諸葛亮北伐都是小心翼翼、精心安排路線,攻取一地再下另一城,偏師稍有敗績便撤軍退回,永遠隻是和魏軍相拒對峙,從來不和魏軍進行大規模會戰、決戰。

  有點像八路軍打遊擊,以保存實力為主,時不時露個頭、放兩槍,讓你不得安甯。

  諸葛亮這麼做,固然是因為蜀漢國力弱小,一次會戰、決戰的失敗就可能葬送漢軍主力,造成魏軍長驅直入、蜀漢國門無人來守的局面,那時,蜀漢直接玩完,GG思密達。

  而魏軍一次會戰、決戰的失敗,無關大雅、不痛不癢。幾萬人而已,哥玩的起,再從關東征發援軍即可,拼底子,蜀漢、東吳兩個加在一起也耗不過魏國!

  所以變法暫時不可能後,劉永一直在思考出路,終于讓他想出個規模宏大、冠絕古今的鲸吞奇謀,今日之蜀漢想要取勝,唯有兵行險招、凸出一個“奇”字!

  一戰定江山,賭國運!

  這個計劃可以算是子午谷取道長安的加強版,不過相比前者,劉永的計劃更合理、成功的希望更大,并且……就算是失敗了付出的代價也隻是一隻偏師罷了,不傷元氣。

  最重要的是,就目前的條件、關中和涼州的魏軍兵力來說,它成功的希望非常之大!

  因此,劉永回複馬岱道:“馬卿,像重甲騎兵這樣的東西,朕沒指望守住它不被魏賊知道,你一用人家就知道了,而朕,隻需它第一次那出其不意的巨大效果就可以了!”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