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三國之蜀漢再起

第一章 建興四年

三國之蜀漢再起 赤兔愛烏骓 3548 2024-01-31 01:13

  漢建興四年,四月,甲辰日,皇帝山陵崩,國喪。

  大行皇帝的梓宮停放在靈堂中央,四周是巨形橫幅,放眼望去,整個世界一片素白。

  宮殿内外,頭戴孝布,身披絲麻的甲士肅立兩邊。

  所有人都在哭泣,整個皇宮沉浸在悲痛之中,眼淚就滴答滴答地掉在地磚上。

  劉永跪在大殿左側啜泣,淚滴撲剌剌落下,可他的心卻在顫抖,皿液在噴張,思緒在飛揚!

  沒想到……我還能活第二世!


  這樣想着,劉永嘴角浮現一抹詭異的微笑,三個月前他靈魂穿越到這具軀體上,相比前世這一世的平凡落魄這一世他有一個尊貴非凡的身份——魯王,漢昭烈帝劉備次子,後主劉禅的弟弟。

  更令人欣喜若狂的是,曆史長河在長兄劉禅這裡拐了道彎,原來曆史上劉禅一直做了四十二年的蜀漢皇帝,直到鄧艾兵臨成1都城下才舉國投降,可如今便宜兄長隻當了五年天子,死在了二十歲風華正茂的年紀,僅僅留下一個年僅三歲的皇子劉璿。

  劉禅駕崩,皇位就空了出來,如此一來,擋在劉永與皇位之間的那道牆…………塌了!

  故事講到這裡,有必要介紹一下劉備的世系:

  劉備有子四人,假子劉封,建安二十五年關羽身死荊州,孟達反水帶領魏軍襲攻上庸,劉封逃回成1都僅以身免。
在諸葛亮的勸說下,被劉備賜死。

  長男禅,字公嗣,昭烈皇後甘氏所出,章武三年即皇帝位。
嗯……現在已經挂了……

  次男永,字公壽,庶出,章武元年封魯王,今時十五歲

  三男理,字奉孝,庶出,章武元年封梁王,今時十歲

  多事之秋,用命之際,國立長君。
自己無疑是最好的新君人選。

  不過,劉永也不敢保證自己的屁股一定會坐到皇帝的寶座上,他隻是一個無權無勢的年輕封王,除了擁有劉備政治遺産的天然繼承權外,其他像朝臣班底、聲望和軍隊影響力全部一無所有。
所以左右新君人選的并非他自己,而是……那個……男人!

  劉永緩緩擡起頭,将目光投向跪在大臣最前列的那個男人,他身披喪服,頭綁孝布,靜靜地跪在那裡,整個人紋絲不動。
給人以一種極其特殊的氣質,仿佛他氣勢沉如山,如同遠古磐石般屹立不倒。

  對于這個晃若星辰的男人,前世今生,劉永都耳熟能詳——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

  可能是心有靈犀,也許是機緣巧合,劉永居然發現諸葛亮也擡眼望向自己,那是一雙平靜而深邃似海的雙眸,仿佛一眼便足以洞悉一切。
劉永心裡一跳,趕緊挪開目光,那一刻,他真的覺得諸葛亮看穿了他的心底,窺透到他内心深處的欲望。

  鼎鼎大名的諸葛丞相,會擁立自己為新君嗎…………劉永不得而知

  丙巳日,葬大行皇帝于懷陵,群臣頓首上谥号曰孝懷皇帝。

  *************************

  錦裡,顧名思義,錦繡般居住的地方。
這裡有一座座高牆大院、烏門頭高聳的府邸,泰半的蜀漢公卿、勳貴以及兩千石大員就居住在這裡。
而魯王、梁王的府邸也在這裡。

  說來可笑,按漢制,皇子封王,王一郡之地,改郡為國,皇子年長即之國。
可現在魯地在曹魏手中,梁地(荊北)是東吳國土,用敵國的土地冊封劉永、劉理兩兄弟,也算是開虛封的先河了。

  魯王府,上書房

  大喪之後,劉永便龜縮在王府之内,整日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除了魯王太傅杜瓊授課之外,整天貓在書房内搗鼓自己的事情。
他深知,能否位居九五是自己所不能掌控的事情,與其每日擔心祈禱,還不如淡然處之。
是你的永遠是你的,不是你的你得到了也會失去。

  左手承袖,右手持筆,劉永在一篇竹簡上筆走龍蛇。
蔡侯紙雖然早被發明,但簡牍仍然大行其道,建安年間發明的左伯紙雖然紙質頗佳、色澤光亮,也并未流傳開來。

  這個時代通行的字體是隸書,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而劉永寫在竹簡上的字卻呈現形體方正,筆畫平直的特點,它們比起隸書來更像一個個方塊字。
這正是隸書的下一個衍進方向,後世通行的手寫正體字——楷書!

  忽倏間,房間外傳來急促的“咚咚”腳步聲,房門被拉開,一位英武不凡的少年去履步入房中,人未走到劉永身前,聲音已經傳來:“殿下,我打探到一些消息。

  劉永轉頭看向他,并做了個噤聲的手勢。
來人叫杜祯,是魯王太傅杜瓊的少子,和自己相交莫逆,可謂死黨心腹矣。
今年虛歲十八歲,比劉永長三歲,可遇事沉穩就差了劉永不隻半截,整日一副嬉皮笑臉的樣子。

  杜祯臉上挂着掩飾不住的笑意,快速跪坐到劉永身前,興奮道:“殿下,我大兄在尚書台任職,據他聽聞的消息,陛下晏駕的那一夜,曾命令黃門侍郎董允拟诏,立皇長子璿為繼嗣。

  “可……你猜最後怎麼着?
”杜然朝劉永擠擠眼睛。

  怎麼着,如果真的是立那個三歲的小侄子為帝,遺诏早就公諸于衆了,可是,官方解釋說并沒有遺诏。
起先劉永還以為是自己的皇帝兄長走得匆忙,來不及留下遺诏,但現在看來其中恐怕另有隐情。

  劉永沉下臉來,凝聲問道:“别賣關子?
快講!

  “董允本欲奉诏,可諸葛丞相言:皇子年幼,不能安宗廟,此亂命也,臣等不敢奉诏!
”杜祯一字一詞地講出這句話,臉上的笑容也消失得幹幹淨淨,取而代之的是滿臉鄭重。

  劉永的眼睛狠狠盯着杜祯,兩世為人的他自然明白這句話的兩層含義,更深知這句話背後昭顯的情況。

  一、既然皇子劉璿年齡幼小,要立長君,那麼不是立劉永就是立劉理,而且立年紀較大的劉永的可能性更大。
這對自己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二、可現在不是宋明,宰相沒有封還皇帝诏命的權力,罔顧皇命,左右廢立之事這明顯是權臣的象征!
上一個這樣做的是篡漢自立的曹丕,而再上一個是……董卓!

  這究竟是諸葛亮真心為國家考慮,還是他在通過這樣的事情彰顯自己的權柄?
這位千古忠臣真的如史書上那樣沒有一點私欲嗎?

  劉永不知是該哭還是該笑,心裡這一刻五味雜陳,但他的決心沒有動搖。
如果他登上蜀漢帝位,他是絕不會甘心大權旁落、搞虛君實相那一套的,因為……曆史已經證明諸葛亮…………并不能興複漢室!

  ******************************

  劉永與杜祯對話的同時,丞相府中也正在進行一場寓意深遠的談話

  “杜公,公受先帝(劉備)之命,輔佐魯王,距今已有七年,觀殿下其人如何?
”諸葛亮一襲青衫,儒雅的站在水池栅欄前,淺笑發問。

  杜瓊看着眼前舉手投足都散發着潇灑俊乂氣息的丞相,心中不禁生出絲絲感慨。

  當年昭烈皇帝賓天屍骨未寒,主少國疑,南中諸郡便乘機反叛,曹魏的三公九卿更大搞統戰工作,司空王朗、司徒華歆這些三公巨頭親自寫信給諸葛亮陳述天命人事,想使諸葛亮舉國稱藩。

  就連東吳也陳兵邊境,心懷不軌。
那時朝中人心惶惶,百姓思變,國家到了危急存亡的時刻。

  而諸葛亮憑借着他無限的人格魅力和超高的政治手腕化解了一次又一次危機,先是派鄧芝出使東吳,修好兩國關系,再親率大軍平定南中。
而後他内撫百姓,積極治理,終于讓蜀漢走出了夷陵敗北的陰霾,漸漸擁有了北伐的實力。

  所以,杜瓊是打心底傾佩諸葛亮,若非此公力挽狂瀾,必無以今日之蜀漢!

  “殿下天資聰敏,仁德愛人。

  “哦?
”諸葛亮微微吃驚

  在中國,說話也算一門藝術,中國人講究謙遜有禮。
在評價一個人時,通常會毫不吝啬地贊揚他的聰慧、俊美,如果他智商一般、相貌平平,那就會稱贊他的德行與人格。

  比如,諸葛亮評價劉禅——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這樣的評價就是注重在德行上面說事,避重就輕,其潛台詞無非就是皇帝十八歲了,性子軟弱,雖然并不愚笨,但不過中人子姿爾。

  這樣比起來,頂着“天資聰敏”的劉永似乎就比他那個短命哥哥聰明太多了,于是乎諸葛亮瞬間來了興趣。
“何以見得?

  “有一次某取來一個蘋果放于幾上,對殿下講:一個蘋果分與二人,二人都欲多得,試問其中一人來切,如何才能保證切分公平?

  “一人來切,如何切得公平?
”諸葛亮開始思索,二人都想多得,切蘋果的人必定給自己切更大的一瓣,那樣話肯定劃分不公平。
有意思……“卻不知殿下怎麼說?

  杜瓊眼神一亮,略帶自豪道:“殿下的答案是…………切者後取!

  “妙!
”諸葛亮一拍手掌,臉色變了變,切蘋果的人後拿,那他必定會公平公正的将蘋果切成兩半,以确保另一個人給自己剩下的那一瓣是整個蘋果的一半!
唯有這樣,切者才不會吃虧!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