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三國之蜀漢再起

三國之蜀漢再起 第七十三章 曹叡的野望(二)

三國之蜀漢再起 赤兔愛烏骓 2509 2024-02-19 04:35

  相比于在外朝三公九卿前曹叡的嚴謹、拘束,在孫資、劉放面前他就放的很開了,語氣裡隐隐還有對公卿的冷嘲熱諷。

  面對那些老氣橫秋,指手畫足的老家夥,曹叡真的是無可奈何,論資曆,華歆、陳群、王朗這些人是大魏元勳功臣,沒有他們就沒有大魏皇帝。
自己是樹幹,他們就是樹幹上的枝桠。

  論年齡,随便挑出一個都是同自己父親、祖父一輩的,年高德劭,長者。

  雖然孫資、劉放的年紀也可以當曹叡的父親了,但孫資、劉放與華歆、陳群他們畢竟不同,二人是内朝官,從未在外朝任職過。
一直以來掌握大魏機密文書,是魏國君主的秘書,是曹氏祖孫三代的左右手。

  換做是你,你會對自己的左右手感覺不自在嗎?

  “陛下乃文皇帝皿脈,太祖子孫,自然眼界非凡,公卿們也有眼拙的時候,看不清虛實。
”劉放和孫資陪侍曹操、曹丕多年,深知曹家父子的臭德性,貪大喜功、有一點點剛愎自用。

  因此,劉放似時奉上一句馬屁。

  孫資則是面色凝重道:“陛下知否,文帝即位時亦曾問計于故太尉文和公(賈诩,字文和)曰:‘吾欲伐不從命以一天下,吳、蜀何先?
’”

  “這個嘛………朕有所耳聞。
”曹叡嘴裡喃喃,眼皮上挑,陷入回憶當中。
“賈诩當時回答說——攻取者先兵權,建本者尚德化……吳蜀雖蕞爾小國,依阻山水,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孫權識虛實……臣以為當今宜先文後武。

  “賈诩不贊同皇考出兵,如今,卿等想借賈诩與先帝的對奏來勸谏朕嗎?
”曹叡弗悅,嗓音也低沉下來。

  孫資久在中樞,宦海沉浮多年,完全不為曹叡的不悅所動,拱手問道:“向南用兵,陛下是欲先伐蜀賊,還是吳賊?
亦或二賊并伐?

  “蜀賊力弱,先伐他!
”曹叡不假思索,斷然喝道。

  曹叡言辭激切,神色激動,恨不得立刻揮師南下,以戈止武,平定天下,暴露出他那顆年輕躁動的心。
可孫資至始至終,神色如常,面色不改,顯然城府已修煉到極深。

  “陛下欲伐蜀,當明知蜀道之艱難。
昔武皇帝聖于用兵,察蜀賊栖于山岩,吳虜竄于江湖,皆撓而避之,不責将士之力,不争一朝之忿,誠所謂見勝而戰,知難而退。

  “陛下想要對蜀用兵,道路既險阻,又需計劃用精兵防備江南的水賊孫權,必征發用兵凡三四十萬人。
勢必造成天下騷動,費力廣大,靡費錢糧無可計數,此城陛下所宜深慮。

  “那朕先下吳虜!
蜀賊力弱,朕總不需要陳列衆兵防備他吧。
”曹叡又斷然改口

  這次輪到劉放回答:“吳賊兼南方水利之便,附大江天險,先皇文帝數度南征,渡江無策,皆無功而返,反遭江陵之敗。
陛下若興師再伐,臣竊為陛下憂慮之。

  “這亦不可,那亦不可,二卿就教朕坐困于中國乎!
”曹叡猛一甩衣袖,氣得跺腳而起。

  見皇帝發飙,孫資、劉放慌忙起身告罪:“臣等請陛下暫息雷霆之怒,臣等的意思是孫權英豪,諸葛亮人傑,吳蜀國險民附,不宜急切興兵。

  “夫攻守之力,守最省力。
陛下隻需分命大将據守險要之處,足以威震強寇,靜鎮疆場。
使将士虎睡,百姓無事,休養生息。
十數年後,諸葛、孫權老死,而中國日勝,吳蜀二虜國力增長勢弱。
那時,定鼎天下如探囊取物般容易。

  “哦?
有道理!
”曹叡轉怒為喜,朗聲贊歎道。

  曹叡自幼靈秀聰慧,被曹操所喜愛,常養于左右。
不然曹丕也不會殺了曹叡生母甄姬,臨終前仍立其為太子。

  此刻他馬上明白孫資、劉放的意思——以拖待變。

  曹叡自信十足,傲然道:“朕今年才二十有三,還年輕,朕可以等,也等得起。
他諸葛亮和孫權可等不起!
一待這二人作古,那時中國國力如日中天,朕再揮師南下,席卷巴蜀、江南,天下定矣!

  見皇帝被說服,孫資、劉放相視而笑。
老曹家這三代産品雖然霸道,有一絲絲剛愎,但聰明、心兇大氣,能聽得見忠言逆耳是真的。

  見皇帝心情正好,劉放暗自一咬牙,猝然上前幾步,拜伏在丹墀之下。
哭泣着禀告道:“陛下,山陽公深谙天祿永終,皇命在魏的道理,誠心禅天下于文皇帝。
臣身為漢室子孫,亦為山陽公識大體而倍感欣慰。
可未曾想,漢家的長陵、原陵陵墓崩塌後,無人修葺,地方郡縣反倒縱容稚童在其上踐踏、玩耍。

  說着,劉放痛哭流涕,不停叩首:“臣身為漢高祖子孫,眼見祖宗安寝之地無法甯靖,祖宗神靈難以安息,臣痛心疾首,憂心日夜呀。
臣請緻仕,上還官位,前往長陵守護先人墳陵。

  長陵是劉邦的陵墓,原陵是劉秀的陵墓。

  看着痛心泣涕的劉放,曹叡差點忘記,眼前這位大魏的機密重臣還是漢室宗親。

  劉放,沛郡人,先漢廣陽傾王劉建之後。

  一旁的孫資對曹叡一拜,也出言聲援:“仲尼盛稱堯、舜巍巍蕩蕩之功者,以為禅代乃大聖之懿事也。
山陽公深識四海窮困之運,禅位文皇帝以順天命。
先帝亦褒揚漢主,以一郡之地奉為山陽公,言事不稱臣。
陛下承繼文皇帝遺德,當厚待漢室,護佑故漢皇陵。

  “嗯,孫卿之言有理。
”曹叡走下丹墀,扶起泣涕于地的劉放,肅穆道:“拟诏!

  中書令孫資聞令,立刻手執毛筆端坐幾前,承錄诏書。

  皇帝诏命:

  昔漢高祖創業,光武中興,謀除殘暴,功昭四海,而墳陵崩頹,童兒牧豎踐蹈其上,非大魏尊崇所承代之意也。
其表高祖、光武陵四面百步,不得使民耕牧樵采。

  ——太和元年元月诏

  一旁的劉放聞诏,趕忙收住淚水,朝着曹叡又是深揖到底,“臣拜謝陛下大德!

  “嗯………”曹叡當隻無愧受地受劉放一禮,今日劉放啟奏漢帝陵寝崩壞一事,非但沒使他反感厭惡,反而覺得劉放、孫資是大魏的肱骨忠臣。
劉放如此愛護自己的皿統、先祖,管中窺豹,那麼他也會像敬愛自己祖先一樣效忠于大魏。

  此刻的曹叡視孫資、劉放為肱骨良臣,決心大為倚重,可他又怎麼知道這二人日後會在他身邊弄權,更在其寝疾時驅逐燕王曹宇,舉薦草包貨色的曹爽。
乃後,甚至于高平陵政變中支持司馬懿,扮演不光彩的角色。

  當然,那是後話了…………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