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上古華夏

上古華夏 第一五四章 是時候了

上古華夏 諸司馬甲 2750 2024-02-09 14:12

  第一五四章是時候了

  女魃素來少言寡語,直到遇到黎昊後,話雖比以往多了些,卻也還是惜字如金。
她平時最喜歡把心事藏在心底,更是把女人的口是心非,展現的淋漓盡緻。

  她清楚軒轅族人對黎昊的仇視,也曾親眼見識了夷彭對于黎昊的瘋狂報複,為此盡管她心中不情願黎昊與自己分離,但以黎昊的安全考慮,他不得已才數次提議讓黎昊離開。

  這一回更是為了保護黎昊,她并不關心勝負如何,隻願黎昊不要受到傷害。

  黎昊哪裡知道這些彎彎繞的玲珑心思,陡然發現一家人竟都不相信自己,笃定自己必定會一敗塗地似的。

  他心中頗有些氣憤,想到他們不懂制陶,更不了解自己的離奇身世,怒氣立時消了大半,但心裡的那團疙瘩一時半會兒難以解開。

  “既已人盡皆知,絕無更改可能。
即将面世的陶器乃是我為青陽精心準備的,有了它再加上美酒,我敢保證青陽陳都之行,必不會空手而歸。

  黎昊的語氣自信堅決,聲音渾厚有力,似乎故意要把心中那一絲的不快發洩出來。

  即使是聰明絕頂、智計卓絕的人,也會受到别人的诋毀和置疑,倘若來自仇人或者不了解自己的人,大可一笑置之,不予理睬。
但若是自己最親近的人如此,那就有些寒心了。

  制作麻衣在他們看來屬于未知領域,不相信自己尚情有可原,但自己善于制陶,名聲在外,此次制陶技藝比較又怎麼會落敗?

  嫘祖心思缜密,善于察言觀色,發現黎昊話語中的不悅後,趕忙勸道:“少昊,你的能耐我們自是知曉的,我們都是擔心你,族人對東夷人的怨恨是你無法想象的,你一旦勝了長作,激怒了他們,我怕……”

  昌意緊接着道:“還有夷彭在旁盯着,不安好心,若是他鼓動族人對你不利,爹恐怕都會無能為力,爹常說要時刻考慮族人們的意願。

  黎昊靜靜聽完,心感安慰。
其實對于今日的處境,他豈會不知道,潛在的危險如影随形,隻要一日待在軒轅城中,他就會感到危機四伏,如履薄冰。

  但他現如今已是騎虎難下,貿然提出離開,反而會招緻更多的懷疑和揣測。

  從軒轅城返回華夏耗時頗多,誰也不能保證,中途會不會遇到軒轅人的襲擊騷擾,倒不如安下心來,度過這個不同尋常的冬天。

  到時與青陽同行,借道神農,便可高枕無憂地回到華夏。

  黎昊溫言道:“造酒之功,我尚且看不上,又豈會在乎這些,若不是窯場長作苦苦相逼,我哪會答應他技藝比較。

  你們也不要過于擔心,我隻管把心中醞釀多時的陶器燒制出來,拜師收徒就當是一時戲言,就此作罷了。

  女魃搶步上前道:“你就這麼有把握?

  黎昊笑而不答,算是默認了。

  昌意道:“可東夷隻有你一個人,饒是你的陶器再大再好,評鑒之人倘若不承認,你又該如何是好?

  黎昊搖頭笑道:“有大首領在,這種情況自不會出現。
而且我有把握,讓大首領對我的陶器絕無半點微詞。

  房内其餘幾人相互看了看,均對黎昊的第一句話沒有異議,無論是神農人還是東夷人,這位軒轅聯盟的大首領對他們都會一視同仁。

  至于第二句話,他們便不能盡信了。
大首領做事一絲不苟,素來嚴苛,軒轅族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檢視各地工作時,不被點名批評、責令整治者寥寥無幾。

  嫘祖等人聽黎昊如此說,便知再勸也無意義,何況這還關系到青陽的婚姻大事以及在軒轅的地位,他們又何嘗不希望黎昊能夠燒制出與衆不同、無與倫比的陶器呢?

  後來他們聽到黎昊的肚子咕咕直叫,顯然是餓壞了,便相互一合計,出去整治飯菜去了。

  三日之期已過,黎昊親自指揮,起火燒窯,卻是空燒,四個陶鼎坯子并未裝入窯爐中。

  窯場長作一直在旁監視,看到黎昊如此,忙出言勸阻,指責他浪費人力物力,大有拖延耍賴之嫌。

  黎昊未予理睬,當初雖有言在先,講明三日後開窯燒陶,但并未規定制陶所需時間,他隻過打算多花一點時間而已。

  窯場長作盡管知道黎昊是在詭辯胡說,卻也無可奈何。
不僅青陽為他撐腰,就連大首領都替他說話。
此事一出,他便找過大首領,想要讨回公道,卻被溫言勸了回來,顯是故意縱容。

  不過他并未氣餒,更對自己碩大無比的陶罐信心十足。
隻見黎昊倒是大大方方,從頭至尾對自己的陶坯都未遮掩深藏,他曾不止一次見過。

  陶坯的個頭着實不小,放在地上竟能及腰,比自己的陶罐都要高出許多。
但他卻無一點驚慌與懼怕,再高大的陶坯他又不是沒有嘗試過,出爐的俱是殘陶碎片,根本就燒制不出成品來!

  黎昊空燒窯爐,不計成本,所需枯枝木材等燃料與正常燒窯無異。

  但他絕非無的放矢。

  一是為了檢查窯爐的密封情況,這于制陶至關重要,半點馬虎不得,遇到破孔縫隙,當即着人重新封補。

  二是有意要測一測窯爐内的溫度,軒轅窯爐與東夷窯爐相比,各方面均差之甚多,一番檢視之下,窯内溫度遠遠沒有達到要求。

  高溫作用下,方能燒出精美耐用的陶器。
如若溫度不達标,輕則陶器窯變不夠,陶色黯然,毫無光彩之感,難看至極;重則陶坯在爐中碎裂,即族人口中所說的炸窯。

  陶坯體積越大,一般越難燒制,所需溫度往往更高。

  黎昊思索再三,總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便依着陶鼎的結構,複又捏制了兩個稍小的陶鼎胚子,比窯場長作的那個陶罐相比,稍矮一頭,卻也比平常的陶器高大的多。

  兩天的空燒時間,正好用于小陶坯的陰幹。

  将大小陶坯一一裝爐後,燒陶正式開始。

  黎昊昨日夜裡便故技重施,将事先準備好的泥棍插入了窯爐腹中,根據泥棍的顔色變化,判斷窯爐内的溫度,通過加減燃料保證窯爐内一直處于恒溫狀态。

  黎昊為了萬無一失,晝夜不歇地看緊窯爐,以防有人故意破壞搗亂,避免當初在鳳遊氏部落時方窯事件的重演。

  白天黎昊一人看護起來自然綽綽有餘,但疲累一天,夜晚難免會困倦、打瞌睡,好在青陽願意代勞,他得以有喘息之機。

  不過黎昊心系爐中陶鼎,青陽代替他守護第一夜,倒也沒有發生任何異常。
但素來謹慎小心的他,終究還是放心不下,此時他已不怕别人暗中使壞,他擔心的是窯爐火候一旦把握不好,前面所做一切便會功虧一篑。

  青陽體恤黎昊辛勞,争着搶着要再守一夜,兩人因此相持不下,最終黎昊建議兩人同守。

  那夜皓月當空,整個窯場被照的通明,兩人在窯爐旁席地而坐,月下飲酒,有說有笑,好生自在惬意。

  茫茫長夜飛逝而去,兩人竟都毫無感覺,直到昌意前來交接,兩人才恍然大悟,最終與昌意又共飲了幾杯酒,方才大笑着離開。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