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之後,氣候仍然寒冷。從山中流下來的溪水,經過山腰上水渠時流速放緩,有白色的寒氣缭繞,透着刺骨的涼意。想來應該是立春侯消融的雪水。
桑大人站在水渠旁,用溪水洗手,然後直起腰來,順着水流,看着消失在山坡盡頭的水渠,笑着朝胡先生道:“這也是為了這果園特意修建的吧?”
“這是小侯爺親自吩咐的。”胡先生和桑大人私交不錯,沒有那麼多的繁文缛節,說起話來也随意:“有了這水渠,山上很多的荒地就能重新利用起來,成為新的果園。”
“不容易。”桑大人環視着附近的果園:“這也算是為太平寨做了好事了。”
“小侯爺是目光長遠之人。”胡先生指着前面的果園:“就不說将來了,就這片果園,去年缺水的時候都快死了,有了這水渠之後馬上就能活,這是在修水渠的時候就已經提前想到的。”
“你的意思是說,這水渠能照顧到這山上的所有果園?”
“大部分都能照顧的到。”胡先生笑着說:“别看這些山地面積不大,其實這裡的水渠比山下的水田水渠還要長,這都是小侯爺不惜成本,為村民辦出來的好事。”
聽到這話,桑大人看着胡先生,好笑的說:“先生本是心高氣傲之人,自從到了東鄉侯府,每句話都不離東鄉侯,就算值得稱贊,也不用如此吧?”
“桑大人有所不知。”胡先生并不覺得慚愧,鄭重的朝桑大人說:“小侯爺有如此才能,還能全心全意為百姓辦事,的确讓人心悅誠服,在下剛才所說,絕無半句虛言。”
“知道你是發自内心。”桑大人無奈的看了眼胡先生,結束這個話題,然後指着左邊的果園說:“你剛說這條水渠能照顧到山上所有的果園,可我前面這片荒地,好像沒有水渠經過啊。”
“水渠能經過的地方都會經過,要是存在地勢較高,水渠無法通過的問題,也會修出蓄水池。”胡先生跨過了面前的水渠,然後轉過身來說:“桑大人随在下過去,看看就知道了。”
桑大人笑着點頭。
兩人邊說邊聊,往旁邊的果園走去。
與此同時,趙啟明和那個中年人正跟在後面。
胡先生跟桑大人說的話,趙啟明全聽到了。除了胡先生不遺餘力的為他說好話,讓他覺得有些欣慰之外,胡先生所介紹的很多情況,他的确知道的沒有那麼詳細。
看來胡先生及時出現,的确更适合陪同。
“軍侯大人可還記得在下?”
正想着這些,趙啟明的身邊那個中年人,忽然如此說到。這讓趙啟明有些不解的轉過頭來,發現那個中年人正笑看着他。可即便如此,他也想不來到底在哪見過這個人。
“前些日子在魏其候府,在下和軍侯大人見過。”
“魏其候府?”趙啟明若有所思,然後恍然大悟:“原來是主父先生。”
他終于想起來了,這個中年人就是去魏其候府拜碼頭的西漂。他之所以記得主父偃這個名字,是因為曆史上的《推恩令》,但當時在魏其候府還有其他的西漂,所以他忘記了主父偃的樣子。
“看來軍侯大人沒忘記在下。”主父偃笑着說:“方才見面的時候,在下本想和軍侯大人說話,但是看軍侯大人沒有認出在下,便沒有主動說起。”
“是我記性不好。”趙啟明慚愧的說:“還要主父先生主動說起,實在抱歉。”
“哪裡。”主父偃說:“在下也沒想到會在這裡再見到軍侯大人。”
聽到這話,趙啟明也覺得奇怪。
畢竟主父偃才剛來長安,之前也沒此人和桑弘羊有過私交,不然也不會去找魏其候拜碼頭。可今天桑弘羊卻帶着此人來太平寨,難道說魏其候覺得這主父偃不錯,便把此人推薦給了桑弘羊?
“軍侯大人是覺得,以在下的身份,不應該跟着大農令來這裡吧?”主父偃很直接的說出了趙啟明心中的疑惑。
雖然他的臉上帶着笑意,但的确讓趙啟明有種被看穿的感覺,不自然的說:“跟身份無關,但是的确沒想到先生會和大農令來這裡,方才還以為先生是大農令身邊的官員。”
“其實在下現在是陛下身邊的郎官,今日是跟着大農令來見見世面的。”主父偃解釋完,然後笑着說:“沒想到剛離開長安城,就能看到軍侯大人治理封地的成績,這也算不虛此行了。”
趙啟明并不意外主父偃成為郎官,畢竟此人在曆史上本就是權臣。說起來,司馬相如和灌英也都是郎官,這些人都是漢武帝身邊的人,跟他們說話要尤其小心,所以主父偃剛說完,趙啟明就糾正道:“其實太平寨隻是我的食邑。”
“食邑?”
“這裡的建設是東鄉侯府出錢。”趙啟明解釋道:“但隻能算是給予幫助,為的是百姓能過上好日子,嚴格說起來這太平寨其實是内史府的管轄範圍。”
“原來如此。”趙啟明明白了趙啟明的意思,然後有些感慨的說:“王侯公卿都有封地,但即便是對待自己的封地,也沒見誰如此認真的治理,小侯爺對食邑也能如此重視,實在難能可貴。”
趙啟明以為主父偃是在奉承他,便客氣的說:“主父先生客氣了,其實我也隻是做了些力所能及之事,相信這天下間的諸侯,有很多人都比我做的更好。”
“軍侯大人有所不知。”主父偃不客氣的說道:“許多王侯公卿連受封就國都不肯,長年居住在長安城,所謂鞭長莫及,對封地的治理更無從談起。如此這般,封地的百姓要這些諸侯何用?”
聽到這話,趙啟明有些驚奇。
他總算明白了,主父偃不是在跟他客氣,是對諸侯本來就有意見。雖然早就有過預料,但主父偃毫不客氣地指責天下諸侯,還是還是讓他有些吃驚。
怪不得曆史上的此人主導了《推恩令》的頒布,讓天下諸侯對他恨之入骨,看來這家夥早就看諸侯郡國不順眼,聽剛才的語氣又哪裡是頗有微詞,看樣子明顯積怨已深。
主父偃也發現了自己語氣有些不對,先朝趙啟明行禮,然後感慨的說到:“在下隻是看了太平寨的光景,想到天下諸侯郡國,要是都能像軍侯大人這般體察民情,治理好封地裡的事務,天下百姓何愁不能富強?”
“主父先生說的是。”趙啟明有點不自然,畢竟他也是諸侯,主父偃覺得他可以另當别論,但他自己沒辦法讓自己置身事外,所以他使者解釋說:“其實現在的諸侯都沒有治民權,何談治理百姓,恐怕很多的諸侯即便有心,也是無力施展。”
“可諸侯郡國都有聲望和财力。”主父偃馬上說:“軍侯大人同樣沒有治民權,太平寨連封地都算不上,卻仍然能如此治理有方,這天下的諸侯郡國都應該效仿軍侯大人,不然那些封地要他們又何用,如此屍位素餐,國家要這些人又有何用?”
聽到這話,即便是趙啟明,也有些慌了。
主父偃敢說天下諸侯屍位素餐,的确勇氣可嘉。但他擔心主父偃繼續說下去,就要提出削藩這種話來,所以他趕緊說:“今日隻說這農田和水利,盡量不談國事,先生以為如何?”
“在下失言。”主父偃明白趙啟明的顧忌,歉意的說道:“讓軍侯大人為難了。”
“哪裡的話。”趙啟明笑着看了眼前面的果園,然後說:“桑大人已經走遠了,想必現在正在說果園的情況,主父先生要是感興趣,我們還是加快腳步,跟上去看看吧。”
主父偃點頭,然後和趙啟明往前面的果園走去。
在此過程之中,趙啟明看了主父偃好幾眼。
這家夥說諸侯郡國屍位素餐,這也的确也是事實。但這話就連漢武帝都不敢随便表态,這家夥居然說的慷慨激昂。要說現在的王侯公卿,有哪個沒有封地,就算是他趙啟明不例外。主父偃指責諸侯不作為,還說諸侯屍位素餐,這些話打擊面太大。
漢武帝讓主父偃留在身邊,有可能是處于警示的目的,想利用此人讓那些諸侯郡國能有所收斂。但他趙啟明也是諸侯,沒道理跟主父偃持有相同的意見,更不打算和天下諸侯為敵,所以主父偃有關諸侯的言論,他是不能參與的,更不打算支持。
好在剛才的話題已經被繞了過去。并且除了今天之外,兩人也沒怎麼見過面,更談不上什麼私交。大農令今天的視察結束之後,估計就沒機會見面了。遇上這樣的人當然還是離遠點好。
想到這裡,趙啟明暗自決定,以後見到這個主父偃,要繞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