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這個曆史挺靠譜1:袁騰飛講中國史上

06.宋遼同台大PK

  遼的崛起

  北宋隻是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并沒有完成國家的統一。同北宋并立的少數民族政權,有契丹的遼、女真的金、黨項的西夏。

  契丹是一個遊牧漁獵民族。唐末勢力開始發展,漢族農民遷到長城以北,契丹人學會了種植、建城、農耕。

  公元10世紀初,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①統一契丹各部,提倡農業,接受漢族文化。耶律阿保機明顯是契丹語,他建國之後改名叫耶律億,名字也改成漢族的了。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稱帝,建立了契丹國,定都上京,他就是遼太祖。少數民族的領袖都有各自的稱呼,匈奴叫單于,突厥叫可汗,吐蕃叫贊普,他們隻有入主中原之後才會建立帝号。像五胡十六國時期,五胡也是入主中原才建立帝号。而契丹人在草原上就建國稱帝,一切都跟中原一樣。

  遼有五個首都,整個民族和他們的皇帝就在五個首都轉着住,上京是臨潢府,也就是今天内蒙古的巴林左旗。

  契丹人創制了契丹文。它是在漢字的基礎上創立的,但比漢字複雜得多。契丹文現在已經變成一種死文字,沒有人會讀了。契丹文常用的是3000多個字,我們現在能夠認出來的是500多字。因為遼朝書禁甚嚴,跟北宋的往來全是漢文,所以連北宋人都不認得契丹文。

  漢字是單音節字,契丹語是多音節,所以用漢字記述是很不方便的。比如說天,咱們寫出來就是個天,念作tiān。契丹人要念成騰格裡(音),寫出來也非常麻煩。一個字念仨音很别扭,所以等遼一滅亡,契丹文也就随着遼的滅亡退出了曆史舞台。電視劇《天龍八部》裡蕭峰他爹被人誤殺了,臨死前在峭壁上刻字。香港拍的劇,蕭峰他爹刻的是蒙古文,沒吃過豬肉也沒見過豬跑,但我還是很佩服導演,沒讓他刻英文。大陸拍的,刻的就是契丹文。

  耶律德光①時期契丹得到了燕雲十六州②,改國号為遼。

  耶律德光就是遼太宗,遼的第二代皇帝,德光這名字已經完全是漢字了。燕雲十六州的幽州就是北京,今天的宣武、豐台兩區。遼不是五個首都嘛,南京叫析津府,就是北京;遼的西京是雲州,就是山西大同;東京是遼陽,在今天遼甯;中京大定,就是内蒙古甯城,出甯城老窖那地方。他們的五個首都,倆在燕雲十六州,這是後晉皇帝石敬瑭割讓給遼的。他讓遼幫他滅後唐,他就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遼,然後45歲的他拜36歲的耶律德光為義父,他就是中國曆史上有名的兒皇帝。遼得到燕雲十六州後受益匪淺。

  一城兩制很和諧

  燕雲十六州在長城以南,農耕發達。

  原來少數民族打不過中原王朝,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經濟不行。遊牧經濟,那玩意兒沒譜,一場大雪災就能造成你舉族滅亡。現在,遊牧民族也會種地了,而且我在長城以南。過去修長城就是為了擋住這些少數民族,現在這些少數民族都在長城以南,長城天險盡失。騎兵從北京出發,騎着馬往南跑全是平原,就中間黃河擋了一下,别的無險可擋。宋遼的邊境在雄州、霸州,就是北京往南300裡而已,這個優勢對遼有重要作用,卻要了中原王朝的命。

  這樣一來,遼就面臨着很多新情況和新問題。

  主要是對新擴充的地盤,新增加的人口,怎麼進行管理。中原王朝有這麼一個認識——胡虜無百年之運。但是,遼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胡虜無百年之運”嗎?遼一共210年,隻換了9個皇帝,每個皇帝在位的時間都很長。五代53年卻換了14個皇帝。相比之下,遼很生猛吧。

  遼能這麼生猛,是因為一國兩制,實行藩漢分治,設立南面官、北面官。南面官統治漢人和渤海人,北面官統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數民族。《天龍八部》裡,蕭峰就是南院大王。

  遼的上京臨潢府已經被金人毀掉了,但因為在蒙古草原上,遺址保存得非常好。在遺址裡,明顯能看到上京是由兩部分組成的,南部叫漢城,北部叫宮城。南部漢城有街道、房屋遺址,有坊有市,跟隋唐時的長安非常相似;北部是契丹人住的地方,除了宮殿什麼都沒有,說明契丹人住的還是帳篷。不能讓漢族人住帳篷,契丹人又不習慣住房子,最後的協調結果是不協調,漢族人住房子,契丹人進城還搭帳篷。以國制待契丹,以漢制待漢人,一城兩制。

  這仗打得真郁悶

  契丹建立之後,跟北宋接壤了,兩者之間難免會産生矛盾。

  宋太宗統一中原和南方後,為了奪取燕雲十六州,向遼進攻。公元979年,高梁河激戰,宋軍大敗。高梁河就在現在的北京紫竹院公園附近。10萬宋軍在這個地方同遼軍激戰,遼國名将南院大王耶律休哥率9000鐵騎把10萬宋軍打得全軍覆沒。耶律休哥所帶人馬不多,又趕上是傍晚,太陽落山了。耶律休哥就下令,屬下的騎兵、步兵,每個人都雙手各拿一把火炬,邊走邊揮舞手中的火炬。因為天黑,宋軍看不清有多少遼兵,看見那麼多火把以為有很多遼兵,都很害怕。

  很快,耶律休哥就與随後趕來的耶律斜轸會師,一左一右,兩翼包抄,向宋軍殺奔過來。在夜色中作戰,遼軍精騎手中鋼刀飛舞,火炬亂飛,宋軍從心理上就害怕了,而遼軍卻越殺越猛。在遼軍的猛烈攻勢下,宋軍大敗。第二天黎明時,宋太宗趙光義也在混戰中腿上中了兩箭,一看已經打不過遼軍了,于是急急忙忙自己先逃到涿州,又因為腿上箭傷沒辦法騎馬,最後隻好狼狽地換乘驢車繼續向南狂逃。而宋軍因為失去主帥,皇帝自己都坐驢車跑了,而且也不知道跑哪兒去了,于是軍心大亂,為了保命也四處潰逃。此次高梁河大戰,宋兵被斬首的就有一萬多,而遼軍則獲得“匹敵兵仗、符印、糧饋、貨币不可勝計”,得到的戰利品非常豐富。

  趙光義被追趕到涿州時,當時宋軍的敗兵還沒回來。已是驚弓之鳥的宋太宗怕遼軍繼續追捕他,又繞過涿州城,直奔到金台屯。等到了金台屯,聽說遼軍已經北撤了,不會再追過來了,這才敢停住“車駕”(其實就是一輛驢車)觀望。太宗皇帝的箭傷年年複發,最後就是死于這個箭傷,其實他真正的死因可能是死于心病。高梁河一戰在他心裡留下了永不磨滅的陰影,10萬宋軍被9000遼軍打得幾乎全軍覆沒,天天想着都來氣。

  北宋這次可是挾滅北漢之餘威來攻遼,結果慘成這樣。四年以後,遼景宗耶律賢病逝,遼聖宗耶律隆緒即位,年僅12歲。他的母親蕭綽就是蕭太後,開始執政。宋朝趁着人家主少國疑,于是,雍熙三年春天,宋太宗又一次親征北伐。他任命平定江南的大将曹彬為幽州道行營前軍騎水陸都部署,向雄州、霸州方面推進;任命米信為西北道都部署,率軍出雄州(今河北雄縣);以田重進為定州路都部署,出飛狐(今河北涞源)。同時,宋太宗又以潘美、楊業為正、副統帥,率領雲、英、朔諸州宋軍出雁門伐遼。

  楊業就是評書演義裡常說的楊老令公。遼朝聽說宋朝發兵北上并不驚慌,決定利用騎兵和平坦廣闊的有利地形,集中主力先消滅宋東路軍,再逐個擊破,于是便下令讓南京留守耶律休哥率軍迎曹彬,以耶律斜轸為都統,率兵迎擊潘美、楊業的宋軍。蕭太後還帶着自己的兒子遼聖宗親征,駐跸于駝羅口(今北京南口)。

  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雍熙北伐一開始,宋軍一路順利:曹彬一路攻克固安南城,田重進于飛狐北破遼兵,潘美在西陉痛擊遼軍,克遼朝寰州。不久,曹彬又克涿州;潘美克朔州,下應州,破雲州;米信方面,宋軍又于新城大敗遼軍,可以說是一鼓作氣,勢如破竹。由于先前吃過幾次敗仗,宋太宗在諸将出發前,千叮咛萬囑咐“要持重緩行,千萬不要貪小利以要敵”。不久,宋軍捷報頻傳,宋太宗不喜反憂,他擔心遼軍會切斷宋軍的補給線。沒想到宋太宗的憂慮成真,曹彬十萬大軍在涿州待了十幾天,就把軍糧吃光了,于是決定退兵等待補給。宋太宗聽說之後,吓了一大跳,說:“哪裡有敵軍在前卻不顧,反而退軍等待軍糧的道理?”他立即派人阻止曹彬,并告誡曹彬不要再向前進軍了,率領自己的軍隊沿白溝河與米信會和,為西路軍壯聲勢。宋太宗的本意很好,想等潘美等人取得勝利,田重進再東下與曹彬、米信會合,全師制敵,與遼軍決戰。但是,曹彬的下屬求功心切,沒有等到中、西路會師,就孤軍進攻涿州。

  當時正是夏天,天氣炎熱,曹彬率軍又遭遇耶律休哥的沿途阻擊。宋軍邊急行軍邊迎戰,路上足足用了四天時間才到達涿州。曹彬先遣人率涿州百姓退走,他自己率大軍殿後。将士疲憊不堪,又缺糧少水,宋軍戰鬥力極劇下降,連個像樣的殿後軍陣都組織不起來。這時,耶律休哥率領騎兵一路追殺,一直追到岐溝關。遼軍發起總攻擊,宋軍被打得落花流水。曹彬收拾殘兵,連夜搶渡拒馬河,在易水南岸紮營,剛準備休整一下喘口氣,遼軍又追殺上來。數萬宋軍或被殺,或掉入河中溺死,或被俘,損失巨大。

  由于宋軍東路主力大敗,宋太宗合圍幽州的戰略意圖再難實現。遼軍開始反撲,耶律斜轸統10萬大軍趕至安定西,與宋朝雄州知州賀令圖相遇。雙方大戰,宋軍又敗,一萬多人被殺。遼軍乘勝又攻陷了蔚州、寰州等地。深知西路軍已經無望,宋太宗下诏指示潘美,讓他與楊業一起引兵護送雲、朔、寰、應四州百姓内遷。得知遼軍已攻陷寰州,楊業建議應該避免和遼軍正面交鋒,分兵應州引誘遼軍主力,然後讓千名強弩手埋伏在石竭谷口(今山西朔州附近),這樣就可以保全數州軍民的安全。

  潘美一聽,低頭考慮一番。但監軍王侁不同意楊業的計策,他還譏諷楊業:“你領着這麼多兵,你有什麼好怕的!”他認為宋軍應該急行雁門北川。楊業身經百戰,深悉敵情,反對道:“這樣絕對不行,一定會打敗仗的!”王侁冷笑:“你一直号稱‘楊無敵’,現在敵軍在前,卻停滞不前,難不成你有什麼其他的想法?”楊業個性剛直,被人一用激将法,就沖動了,瞪大眼睛怒視王侁:“我楊業不是怕死的人,隻是現在不是進攻時機,白白讓士兵們去送死,也不一定成功。既然你們怕我不死,我先帶兵殺敵表個态!”于是,楊業率兵從大石路直接趕往朔州。

  臨行前,楊業跟主帥潘美邊哭邊說:“我這一去估計是有去無回了,我本來是北漢的降将,皇上施恩不殺我,還讓我當将軍,我一直想立大功報恩。現在有人說我避敵怯懦,我楊業一定戰死沙場以自明!”楊業伸手指着陳家谷口(今山西甯武)說:“希望你們能在谷口兩邊埋伏下強弩手,等我率兵轉戰到這兒,你們就用強弩射敵,否則的話,我率領的軍士肯定會全軍覆沒。”潘美覺得楊業說得很有道理,就立即指揮諸将在谷口設伏。

  耶律斜轸接到情報,得知楊業率軍前來挑戰,忙派副将在路邊埋伏精兵。兩軍剛開打,耶律斜轸就假裝打不過,掉頭就跑。而一心想殺敵求死的楊業早已置生死于度外,明知是圈套,硬着頭皮往上沖。遼軍伏兵四起,耶律斜轸又掉轉馬頭,揮兵殺回。楊業一路力戰,自中午殺到傍晚,最終撤退到陳家谷口。可潘美和王侁不講信用,先撤了。看見谷口兩邊根本沒有人影,楊業“拊膺大恸”。當時,他見手下還剩士卒百餘人,便說:“你們都各有父母妻子,不要與我一起戰死!”軍士們都被楊業的忠義感染,沒有一個人逃走。緊追不舍的遼将遠遠望見楊業的袍影,張弓一箭,射中楊業。遼兵湧上,生擒了這位英雄。楊業長歎:“皇上對我恩重如山,本想殺賊立功,卻反被奸臣所嫉,逼我赴死,導緻王師敗績,我還有何面目活在世上!”于是,楊業被俘之後,絕食而死。至此,宋三路大軍皆敗,之前收複的州縣又回到遼朝手中。

  雍熙北伐失敗後,對宋朝最大的打擊還是心理上的,舉國上下患了一種“恐遼症”。宋統治者确立了“守内虛外”的政策,把主要力量轉向對人民的防範和鎮壓。宋對遼失去了戰略上主動進攻的能力,被迫轉向戰略防禦階段。但是你不打人家,人家可就要來打你了。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