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明末開封一秀才

明末開封一秀才 第330章 滿清入關

明末開封一秀才 青田先生 2561 2024-02-11 18:01

  大順元年秋,滿清的大軍再次繞過山海關,到京畿劫掠來了。

  李修文得知了消息後大怒,皇太極不可能到現在還不知道,這江山已經換成了自己來坐。還敢過來挑釁,真當我漢人軟弱可欺乎?

  随後,李修文發出了诏書,命張獻忠等人帶兵北上勤王。

  其實,他們來不來都沒關系,他不過就是走個形式罷了,如果張獻忠等人現在就不聽号令,将來想讨伐還不容易?

  此前,洪承疇一路南下,各地紛紛投降,歸順了大梁王朝,唯獨在金陵城遭遇了些阻力。本已辭任的魏國公徐弘基,在聽聞京城被攻破的消息後,再次出來領兵鎮守南京,堅決不肯投降。

  孫傳庭那邊倒是還算順利,關甯軍雖然有養寇自重的嫌疑,卻也沒敢公然反叛。

  現任的遼東總兵為吳襄,與他兒子吳三桂鎮守山海關,父子倆手上還是有些可戰之兵的。吳襄原本的官職便已經是中軍府右都督,正一品的官職,而吳三桂則任甯遠團練總兵一職。

  李修文可不是李自成,早在破城之前便有過嚴令,讓全軍将領進城時不得劫掠、欺壓城中百姓及官員家屬。

  吳家在京城的家人,都得到了善待。之後,李修文再發诏書,封吳襄為甯遠伯,吳三桂也晉升為中軍府都督佥事。

  如此厚賞,他不相信吳家父子還有投敵的理由。

  此外,得以封伯爵的還有駐守錦州的祖大壽。這位哥們可是個猛人,李修文自然是不希望他投降清朝的。

  祖大壽曾經在大淩河兵敗,然後投降了清朝,不過那次是詐降。在詐降不久之後,就騙過了皇太極,說是自己願帶一支兵馬前往錦州,給皇太極當内應,奪取錦州城。

  結果他一回了錦州,就開始組織起了防禦,進行抗清大業。

  朱由檢知道他能打仗,便也沒有追究曾經投降一事,反而提升他為正一品的左都督,,駐守錦州。

  曆史上,皇太極後來發兵,圍困了錦州城,祖大壽單單靠一個錦州城,硬是堅守了兩年,直到洪承疇趕去支援的十三萬大軍潰敗後,他才投降了滿清。

  憑着幾千人的兵力,依靠堅城和大炮,就能守住錦州兩年,其實是非常難得的。不過這人有個缺點,就是不大受管制。

  嚴格說起來,明末的這些将領們,能打仗的就沒幾個是好管的。左良玉如此,吳家父子如此,祖大壽同樣如此。

  李修文現在要的是能打仗的人,遵循唯才是舉的理念,才不會去理會這許多。能打勝仗的将領,統統都可以加官進爵。

  不過若是有人殺良冒功,縱兵劫掠百姓的話,那也甭怪自己不客氣。

  李修文任用孫傳庭督外戰,領了将近十萬兵馬出去,其中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整肅邊軍的。

  隻待萬事俱備,就可兵發遼東,進軍沈陽了。

  滿清的軍隊戰鬥力很強?

  我大梁國的兵馬也差不到哪兒去,如今軍隊賞罰分明,還怕将士們打仗不拼命?

  就算在野戰上可能戰力稍遜一籌,我就用人海戰術,就不信滅不了你!

  整個遼東才多少人口?幾十萬吧?算你滿打滿算三十萬兵力又如何?

  泱泱大國,不怕沒人打仗,就怕沒軍饷發。你三十萬兵力,我就用六十萬來和你打,誰怕誰啊?

  大明朝廷沒錢出動那麼多人,我有!

  大明朝那麼多藩王,占據了多少田地,多少财富?

  等我都收回來了,還怕沒錢打仗?

  不過現在的問題,首先是要把入侵的清軍給趕回去,隻要這一場仗打赢了,别說滿清構不成威脅,他們想渡過這個冬天都有些困難。

  不給你搶到财務糧食回去,你拿甚麼來養兵?幾十萬人窩在遼東,如何過冬?

  京城雖然隻有幾萬的兵力,李修文卻自信,憑着城牆和大炮,滿清打不進來,也未必敢進攻京城。

  孫傳庭已經在回師的路上,各地投降的将領們,李修文也都給他們發去了入京勤王的诏書。

  至于這麼多大軍在京城周圍,會不會有人突然叛亂,靠着城裡的内應打進京城來呢?

  這個問題完全不用擔心,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裡,廠衛的隊伍迅速擴大,整個京城已經多出了幾千人。

  有這兩個特務機構的存在,在京城裡虎視眈眈着,哪個敢反?

  十一月,各地的勤王軍隊紛紛來到了京師外圍,皇太極懵了。

  和大明朝打了那麼多年,似乎就沒見對方的人數超過十五萬以上的,這一回竟然将近二十萬!

  在督師孫傳庭的指揮下,和滿清的第一場戰争,正式打響了。

  結果在李修文的預料之中,清軍雖然知道換了皇帝,卻仍然抱着原來的心态,輕視梁軍,結果梁軍小勝了一場。

  經此一戰,大梁國的将士們想法上似乎有了變化,從原先有些畏懼滿清的大軍,變成輕視敵軍了。

  都說驕兵必敗,第二場梁軍敗了。

  孫傳庭氣得跳腳,他親自坐鎮指揮,自然知道這幫将領的難管程度。大多數的降将都讓李修文給加官進爵了,一個個的都是皇帝老大他老二的德性,自己這國公加督師都指揮不動,加上輕敵才會敗了一場。

  他一封奏疏送到了京城,彈劾了好幾名将領。

  而與此同時,某位禦史突然上了一封奏疏,彈劾孫傳庭擅權,督戰不利,排擠将領等幾條“大罪”,應當嚴懲。

  李修文看過了這封奏疏後,隻是冷笑了一聲,便丢在了一邊。

  此舉無異于是在縱容,沉默了兩個月的禦史言官們,突然就發動了攻勢,彈劾孫傳庭的奏疏像雪片一般,飛上了李修文的龍書案。

  這一次,都察院的矛頭對準了這位權傾朝野的國公爺,孫傳庭!

  風聞奏事嘛,五分真,三分假,兩分靠胡扯。

  都察院的這幫官員們,都讓大明朝的曆代君王給慣壞了,沒事就喜歡瞎潑污水,發動彈劾。

  開始時,他們猜不透李修文的心思,自然沒有幾個人敢随便跳出來鬧事。

  有鑒于這位皇帝在開封時,曾經大肆屠殺士子,還夷滅了那些人九族的事情,使得這幫人在前些日子裡都很安分。

  那第一封奏疏,自然是他們丢出來試探李修文的态度的。

  李修文不予理會的态度,給了他們很大的信心,也助長了他們的氣焰,才讓他們變得不安分了起來。

  說不定,這位皇帝也覺得孫傳庭是個威脅,想要将其鏟除了呢?(未完待續。)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