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血魂1937

第八十六章 :燃燒的戰車(一)

血魂1937 負淩雲 5950 2024-01-31 01:13

  7.86燃燒的戰車(一)

  日軍中型戰車的出現讓北洛陣地前面的戰鬥變的更加殘酷。剛增援上來的2營同樣沒有裝備反戰車武器,他們也很難應付五十岚少佐帶來的這些鐵王八。

  2營長自然不願意敗在這堆鐵疙瘩面前,他注意到當日軍的戰車上來之後,北洛陣地前言的日本步兵開始主動後退,試圖脫離戰鬥!2營長馬上就看出了鬼子步兵這是在給他們的戰車騰出施展的空間。

  決不能讓日軍步兵輕易的脫離戰鬥!有這些人肉盾牌擋着,鬼子戰車造成的威脅還能小一些!打定主意之後,2營長立刻扯着嗓子呼喊了起來!

  “咬住鬼子步兵!和他們纏在一起!這樣鬼子的戰車就起不了作用......!”

  10噸以下為輕型戰車,10至20噸為中型戰車,20噸以上為重型雜貨牛車,這是日軍劃分戰車級别的通常尺度。而就西方的标準而言,20噸以下的戰車均屬于輕型戰車。因此,日軍的主戰戰車實際上都是些輕型戰車。它和歐美戰車綜合比較中明顯處于下風。

  火炮口徑小、裝甲薄弱、噸位低、速度慢、行程短等。這一大堆缺點直接導緻了日本戰車在實戰中火力、防護力和持續力的低下。此外,而在懸挂裝置、發電和傳動裝置、液壓氣動裝置、機件堅牢度、無線電通訊、光學器材等方面日本更是和西方國家存在着顯著的差距。

  歐美軍事人士對日本戰車十分的不屑,他們認為“日本的戰車都是陳舊的設計,僅僅相當于一戰的水平”、“日本戰車的技術品質都很低劣,它沒有沖擊用的重戰車。就歐洲的标準來說,非常平凡的”。

  衆所周知,日軍戰車的防護十分薄弱,就拿豆戰車來說吧,這種九五式輕型戰車的側面裝甲可以被任何使用穿甲彈的槍支輕易擊穿!正面裝甲也無法阻擋使用重彈的馬克沁重機槍。

  馮.裡奇手下的德國顧問團軍官曾經不止一次在第25集團軍官兵面前表現出了他們對日本戰車的蔑視!在這些德國佬的眼中日本戰車除了跑起來的速度很快,其餘方面都一無是處!

  不過這些都隻是西方人站在他們國家先進工業基礎上做出的評價,在中國戰場上,日本戰車卻是所向披靡,威風八面!

  雖然日本坦克的裝甲質量很差,乘員觀察條件又不好,但是碰上缺少反裝甲手段的步兵,這些日本制造的鐵疙瘩甚至比西方國家使用的先進戰車更有優勢。

  日本的戰車設計基本上接受了法國雷諾戰車的設計思路,大部分日本戰車最初的設計目标就是擔任反步兵任務和成為戰壕破壞者。兩挺機槍前後布置(炮塔機槍是後機槍,航向機槍是前機槍),火力盲點很少,即便是188師官兵想從後面偷襲鬼子戰車的發動機也很困難。

  集束手榴彈成了188師官兵眼下的唯一依靠。第25集團軍的官兵或多或少都受到過一些反戰車的培訓,即便剛加入第25集團軍不久的188師也是一樣。洛北陣地上的重機槍和迫擊炮開始朝着保護鬼子戰車的步兵猛射,官兵們身上的手榴彈被迅速集中了起來,然後送到了臨時組織起來的突擊隊員手中!

  **************************************************

  即便是在日軍的内部,也不是所有人都對日本制造的戰車都存有好感。例如伴随戰車攻擊的步兵指揮官五十岚少佐,他就對豆戰車的防禦能力沒有什麼信心。

  十幾毫米的鋼闆,用手敲上去都覺得十分的薄弱!之前在洛北陣地的前沿的戰鬥中,躲在豆戰車裡面的五十岚少佐聽着雨點般的子彈打在戰車鋼闆上的聲音,心裡面一直七上八下的。

  所以這一次五十岚少佐為他自己選擇了一輛更加堅固的戰車,八九式中型戰車,戰鬥全重為12.7噸。不僅裝甲的厚度要超過豆戰車不少,就連炮塔上的57毫米戰車炮也比豆戰車使用的戰車炮炮管要明顯粗了一圈!

  坐在八九式中戰車裡面,五十岚少佐總算是找到了一點安心的感覺!

  新投入作戰的這幾輛八九式中戰車的指揮官是京野少佐,同時京野少佐還接管過了戰場上的其餘幾輛豆戰車。有了和步兵相同軍銜的軍官指揮坐鎮,日本戰車兵的氣也變得粗了起來。五十岚少佐現在乘坐的這輛八九式中戰車裡面的戰車兵對待他的态度就明顯不像之前豆戰車裡面的戰車兵那樣“友善”。

  “少佐先生!你擋住了機槍射手的位置!中國軍隊一定會派出爆破手的,我們需要機槍随時處于作戰狀态之中!”

  八九式中戰車的車長又一次開始向五十岚少佐挑釁。這讓五十岚少佐感到十分的不快!

  八九式中戰車雖然名為中型戰車,但是其内部的空間并不寬敞,再加上多了五十岚少佐這個編外人員,現在四人制的戰車裡面顯得十分的擁擠。五十岚少佐的腳此刻就踩在駕駛員的肩膀上!這樣狹小的空間,讓五十岚少佐能到哪裡去?車長分明就是想要五十岚少佐去操作機槍,卻故意用了這樣一種隐晦的說法!

  “不必如此麻煩了!機槍,我還是會使用的!”

  “那就最好了!少佐閣下!您最好睜大眼睛!”

  五十岚少佐故意大聲的說着話,雖然也有戰車發動機太吵的原因在裡面,但更主要的原因還是五十岚少佐想借機發洩一下他的不滿!可由于戰車兵和步兵屬于兩個不同的系統,八九式戰車的車長完全沒有理會五十岚少佐這位步兵指揮官的憤怒,隻是淡淡的說了一句,然後繼續對戰車前方進行觀察。

  在五十岚少佐乘坐的這輛戰車右前方的一輛八九式戰車是京野少佐乘坐的指揮車,所有的戰車車長都在看着這輛指揮車的一舉一動。由于日軍的戰車都沒有裝備無線電,所以各輛戰車之前的通訊還隻能靠呼喊,燈光和旗語。

  八九式中戰車裡面的京野少佐在發現中國軍隊開始用火力清除戰車附近的步兵,趕緊命令炮手打開炮塔的頂蓋用旗語通知周圍的日本戰車保持好隊形,注意相互掩護。

  通常在切斷了戰車和步兵的聯系之後,懷抱着爆炸物的中國士兵就會成群結隊的出現!

  到那個時候,戰車上裝載的機槍,便成了戰車的最大依靠!

  滿天都是飛舞的彈片和槍彈,炮手當然不會蠢到将身子探出去,打開炮塔上的頂蓋之後,炮手将信号旗伸了出去,然後開始熟練的打旗語,他的速度很快,不到一分鐘的時間便已經開始重複第三遍。當第三遍旗語信号發完之後,周圍的日本戰車紛紛開始向指揮車靠攏,形成了一個圓圈将指揮車圍在了中間。

  京野少佐看着從炮塔上面溜下來的炮手,心中五味雜陳!

  與西方列強相比,日本陸軍在諸多領域表現出明顯的滞後。其中,戰車兵的差距尤其突出!

  戰車是運動的鋼鐵,要想制造出先進的戰車,就得有大量的鋼鐵!

  盡管當時的日本是亞洲最發達的國家,是世界列強之一,但它的工業水平仍遠遠低于歐美諸強國。以1937年為例,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工業生産在全世界所占比重分别是38%、10%、11%、5%、4%,日本居末位。

  鋼是制造坦克最重要的原材料,鋼産量是衡量國家鋼鐵工業水平的最佳尺度。戰車工業的可用鋼量受制于國家的鋼産總量。戰前,日本的鋼産量就已無法滿足其軍需工業及機器制.造業的需求,不得不依賴進口。1931年至1934年間,日本輸入鋼制品共達22.75萬噸,便是明證。戰争爆發後,随着軍工規模不斷擴大,日本更是感到鋼産量嚴重不足,“隻好靠收集全國的廢鐵,甚而剝奪居民的一部分金屬用具,拆除花園和私人領地上的鐵栅,用木柱代替電車路的金屬柱子”。

  缺少鋼鐵,定了其戰車制造業決難有大的作為。日本遲至1926年才開始自己試造戰車。由于起步太晚,所以在總體性能上,日本戰車比蘇、美、英、德各國整整落後了一個時代,而僅能與意大利一較高下。

  不僅日本的戰車工業隻能生産出性能低劣且數量極少的戰車,日本戰車部隊使用的戰略也十分的落後!

  日俄戰争以後,日本陸軍的作戰水平逐漸出現了停滞的趨勢,由此導緻的落後在30年代已日益明顯。這一方面是因為日本缺乏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實戰經驗,無法深切體會新技術兵器對戰争樣式提出的變革要求。就像在30年代初任陸軍參謀總長的金谷範三大将所說的那樣:“帝國因于歐洲大戰,未嘗實際參加,是故對此新式軍器之設備,頗感有落伍之慚。”

  另一方面,日軍由于20多年來持續不斷地同比他們弱小的敵人交戰,由于對手的軍事素養和技術水平都很低劣,日軍憑借稍好的物質裝備和優良的單兵技術便足以取勝。從而是日本軍隊産生了驕傲情緒,自以為無敵天下,放慢了現代化的進程。

  此外,作為海島國家的日本,更側重于發展它的海軍,為此耗費了巨額資金,但日本有限的财力和薄弱的基礎技術力量不允許同時維持強大的陸軍和海軍。以1918至1931年為例,海軍的預算一直高于陸軍,個别年度甚至為陸軍的兩倍。此長彼消,陸軍建設不得不因此受到嚴重影響。

  20、30年代,日本陸軍的作戰指導思想出現了濃厚的唯意志論傾向,即過份誇大人的體力、精神力在戰争中的作用,迷戀于用士兵的近身接戰和白刃格鬥戰勝對手,但同時卻漠視軍事技術的更新和戰備物資的保障,刻意貶低武器因素,試圖以精神力量彌補物質不足,以武士道精神代替科學指導。武士道精神造成了日軍對物質的輕視,甚至以“大和魂”萬能來否定事物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指導現在,日本軍隊的指導思想實際上仍停留在1914年以前的水平——那是一個主要依賴人力、武器在用兵上還不占很重要地位的時代。

  如果說日本對戰車兵種的時代潮流完全熟視無睹,那是不正确的,1918年“一戰”剛結束,日本就急急忙忙從歐洲購進了戰車。對西方的新事物,日本人向來樂于學習,1895年日中戰争、1905年日俄戰争的勝利正是得益于這種态度。但是,這一次卻隻限于形式上的模仿,并未進行認真和結合實際的研究。日本軍部有這樣的觀點:“歐美和日本無論在地理上還是在心理上都存在着極大的差距,亞洲的戰場未必能夠适應戰車的大規模使用”。此外,既然耗費低廉、輕而易舉的侵略戰争一直能換來巨大的成果,那麼日本根本沒有必要在國家财力嚴重拮據的情況下,在戰車這個新兵種上再花費巨額軍費。

  這是一種因缺少強敵的外在壓力,以緻心理松懈的結果。卻使日本對戰車兵種的建設陷入了遲緩,缺乏積極進取的精神。

  其間,盡管日本陸軍中也有人預見到戰車兵的巨大潛力,并試圖有所作為,但畢竟影響有限,在上下一片“刺刀前進決定戰争勝負”的叫喊聲中很快湮沒無聞。

  除此之外,日本戰車兵在中國戰場上一直沒有很好的表現也是這個新兵種得不到重視的主要原因之一!

  1931年“九一八”事變時,日本戰車部隊在第14師團編成内參加了哈爾濱附近的戰鬥。這是日本戰車的第一次實戰,由于沒有遭到頑強的抵抗,所以很難對其戰場價值做出切實的評價。不過中國東北嚴寒的氣候卻暴露出日本坦克耐寒性差的弱點,引擎冷動液和炮駐退機動作液容易凍結,許多部件因低溫脆裂損壞。

  1932年“一二八”事變時,日本戰車部隊再次派赴上海。實戰表明,日本坦克不善于在密布小河的江南及市街作戰。

  “七七”事變以後,在中國境内作戰的日軍機械化部隊極少有果斷、剛邁的行動,他們隻是利用戰車配合步兵作戰敢于擔任步兵的“助手”。

  即便如此,日本戰車還是暴露出技術上許多緻命弱點,如:

  1、易受天氣影響。遇連續降雨而平地積水時,不得不連日尋找高地停放車輛。

  2、渡河技能差。中國南方河網縱橫,且常降雨,緻使河寬水深,在淞滬戰場上,由于工兵架橋和駕駛人員操車方面的問題,緻使數輛戰車落水沉沒。

  3、發動機質量不盡人意。道路泥濘,行駛困難,需要使用發動機的大轉速來獲得較大功率,但這樣容易産生耗油量大、發動機溫度過高、故障頻多等問題。

  4、後勤保障不力。器材、彈藥、油料随同困難,戰車常常停下來等待供應,大大影響了前進速度。

  而且日本戰車部隊的基本戰術動作也很呆闆,進展目标固定而有限度,死盯着迂回和側擊的觀念。冗長的縱隊依附着一條狹窄的補充線,一旦某輛坦克出現故障,很可能危及全隊行進。

  日軍雖然已對坦克部隊實施了集中編組,并且也收到了一定成效,但主要由于本國坦克性能低劣,缺乏進行現代化戰争的決定性武器,以緻“形似而神不似”,始終無法達成高度的機動性和強大的突擊力。

  這一切在京野少佐,簡直就是一種恥辱!

  日本戰車部隊在中國戰場上的表現尚且如此狼狽!帝國又該拿什麼去和遠東地區的蘇聯陸軍去對抗呢?據京野少佐所知,蘇聯人的戰車部隊已經構成了一股強大的戰鬥力!在那樣的鋼鐵洪流面前,關東軍的陸軍師團會不會像對面的那些中國軍人一樣手足無措呢?

  日本需要更先進的戰車!日本需要更多的戰車!

  京野少佐使用的這種89式中戰車還是日本的第一代戰車!已經落後了太多!而另外兩種95式輕戰車和97式中戰車雖然分别制成于1935和1937年,屬于最新式的戰車,可也還和西方國家裝備的戰車有相當的差距!

  戰車的質量和數量屬于“硬件”範疇,通過數據比較,日本在列強中的位置便能一目了然。除意大利外,列強在戰車數量上都對日本構成壓倒性優勢。英國擁有的戰車數量是日本6.1倍,而美、蘇兩國竟然是日本20倍。再聯想到日軍是在面積廣闊的中國大陸作戰,就憑着日本國内戰車制造廠那可憐的産量,一旦遇到長期戰争必定是捉襟見肘!

  “少佐閣下!中國軍隊的爆破手沖上來了!各車正在組織火力阻擊!但是四号車的情況有些反常!”

  駕駛員的呼喊将京野少佐從他的遐想中拉了回來,在戰場上走神,是一種很危險的行為。回過神來的京野少佐先是用手拍了拍駕駛員的肩膀表示了他的感謝,然後拉開了側面的一個觀察窗,開始尋找四号車的位置。

  隻用了幾秒鐘的時間,京野少佐便注意到了四号戰車,倒不是京野少佐的眼神好,實在是四号戰車的反常太顯眼了一些!

  面對着中國軍隊的沖擊,所有的日軍戰車都在瘋狂的傾斜子彈,而四号戰車的機槍卻明顯有些時斷時續!如果不是機槍出了問題,那就是射手出了問題!

  “四号戰車......那不是帶着五十岚少佐的戰車嗎?我想我已經找到四号戰車反常的原因了!駕駛員!沖到四号戰車側面去!四号戰車的機槍手是個‘臨時工’!我們得去保護他們!”

  “是!”

  駕駛員用力的踩下油門,八九式中戰車轟鳴着向左前方駛去......(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