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角、張梁、張寶三兄弟遁入魔道,以魔族邪術彙聚民間力量。十餘年來,其兄弟三人自身元力突飛猛進,其身後勢力也是日益壯大。後組建太平軍,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勢力遍及青、徐、幽、冀、荊、揚、兖、豫八大州,累積足有四十餘萬兵力。其賊勢之浩大,乃是前所未有。今已然彙軍一處,發兵洛陽。自炎黃二帝至今,兩千餘年的皇族地位從未動搖。今魔族複蘇,誠危急存亡之秋矣。
幸有西涼董卓,麾下猛将如雲。西涼軍骁勇善戰,聞名于世。此乃炎黃餘恩,惠及後代矣。天下諸侯雖多,遠水不解近渴。何不喚董卓帶軍入京,護吾基業,保吾江山。待到擊敗太平軍,皇恩浩蕩略作賞賜。而後一紙诏書,送董卓一衆人等凱旋歸去。皇族掌控天下兩千餘年,各大諸侯勢力遍布,皇帝之令,何敢不從。如此一來,既彰皇族之威,又護千年基業。炎黃二帝若有知,定感欣慰。陛下護國于危難之際,也當名垂千古,傳為曆代佳話。
――臣袁紹字本初
――中平五年
巍巍洛陽城,矗立于天地間已然有兩千餘年了。洛陽城中,皇宮之内,未央宮正殿宣室,響起朗朗閱讀之聲。中央龍椅之上,一個十四歲的少年,身着九龍黃袍安坐其間,正是當今皇帝劉辯。其身旁坐的一人是何太後,身下諸多臣子,俯身聽政。少帝劉辯旁側立一宦官,手持朝書,朗朗誦讀。
讀畢,少帝劉辯看了身旁何太後一眼,何太後微微點頭。随後少帝劉辯的年幼之聲響徹正殿宣室,對身下衆臣子問道。
“我意招董卓進京,抵禦張角。衆卿以為如何。”
一中年壯士,身着白銀戰甲,後挂赤紅披風。略微擡起頭來,散出幾分英雄氣,此人正是大将軍何進。何進上前一步,俯身悅聲道。“臣以為此舉甚佳。無需動用一兵一卒,既可解張角之危,又可削董卓之力,乃是兩全之策。吾皇真乃少年英才,漢室明主。”
少帝劉辯聽之,喜悅露于形色。
“臣不才,鬥膽在此妄論。以為引董卓驅張角,如同引虎驅狼,虎患定大于狼患。望陛下三思。”後方一面容醜陋,身材矮小的黑臉文臣,俯身上前一步,低聲說道。此言一出,衆臣嘩然,議論紛紛。
“此乃何人,如此胡言亂語啊。張角已入魔道,實力超凡,熟虎熟狼豈容颠倒是非。”衆臣之中,走出一高大人影,面容英俊至極,一身富貴之氣。傲然而立,侃侃而談。
“在下曹操,字孟德。”那身材矮小的黑臉文臣便是曹操。曹操與那袁紹自幼便稱兄道弟,少時頑劣,一同偷雞摸狗,無拘快活逍遙。此時無需擡頭,聽音便知對方正是袁紹。雖知對方乃是明知顧問,卻依舊躬身答道。
“想不到孟德兄也可登此正殿,當是失敬了。”袁紹長袖一揮,面帶笑容,故作驚訝的諷刺道。說着還将雙手抱拳,略鞠一躬。旁人聞之,掩面竊笑。聲音雖小,曹操依舊聽得真切。
“在下以為應召集皇族諸侯,一同抵禦張角。張角看似勢大滔天,實際上不過是集結村勇,真正戰力有待考量。皇族諸侯遍布天下,隻需集結三成,便足以抵抗張角的太平軍。一旦引董卓進京,便再難送走。立強敵于皇城之内,定然後患無窮啊。在下一些愚見,還望皇帝三思。本初兄四世三公,智勇超群,定然别有打算。無意冒犯,還請本初兄多多包涵。”曹操于衆受袁紹所辱,卻絲毫不為所怒。言語間依舊畢恭畢敬,口中所講,心中所慮皆是天下大事。其城府之深,非常人所能及。
袁紹聞之眉頭微皺,剛要再論,劉辯便朗聲打斷二人所言。“衆卿不必多言,朕意已決。”
衆人俯身,低首,皆不語。或有幾人凝視于中,忐忐待其後文。“現拟诏書,大将軍何進持天子诏,宣西涼軍董卓引軍入京,抵禦魔族張角。”劉辯起于龍椅,神色振奮,慷慨激昂。單臂一震,高聲道。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朝中衆臣見少帝劉辯已然做出決斷,再無回旋餘地。衆人一同俯身道。餘音袅袅,環繞于這偌大的未央宮正殿。
曹操雖表面随衆臣一同應和,内心卻暗自捶兇頓足。袁紹愚蠢如豬,皇帝年少寡智。兩千年皇族統治,即将毀于此舉。
近日眉間異動,便是源于此事。朝中衆臣隻知阿谀奉承,全無真材實料,或有心懷鬼胎之人,摻雜其中。縱觀當今大勢,各地諸侯表面順從,暗自割據。天下表面平靜,實則暗流湧動。近來百年必有巨變。
衆臣退朝,曹操随之肅穆而退,遇人一言不發。心中暗道。“許劭曾言,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無奈出身宦官,身份卑賤,治世有心而無力。雖盡己所能,卻成效甚微。炎黃二帝功德無量,世代蒙受皇恩。若是日後董卓作亂,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自盤古開天辟地,女娲捏土造人。人傑炎黃二帝,逐鹿大敗蚩尤。炎黃一脈單傳,傳下萬代子孫。傳至東漢末年,何進诏董進京。天下之變起于此,一石激起千層浪。不是當世無英雄,卧虎藏龍正待時。
――――――――――――――――――――――――――――――――――――――――――――――――――――――――――――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看慣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臨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