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權禦江山

第九十九章 朝堂暗戰

權禦江山 一書閑人 2538 2024-01-31 01:13

  “千百家似圍棋。

  長安古樸、大氣,布局方形端正、寬暢闊達。
在長安正中央,坐落着一座巍峨的帝王宮宇,氣勢宏偉,暗含“天人合一”之勢。
而在皇宮之中,有一座太極殿,更是富麗堂皇。

  太極殿中,皇帝陛下一臉威嚴坐在上首,兩邊宦官伺候,在大殿之中,百官弓着身子,肅然的站着。

  現在天色尚早,但卻是早朝的時刻。
太極殿後邊,有不少閑散官員正睡眼惺忪的打着盹兒,左搖右晃,好在位置靠後,皇帝也看不到。

  “此次天下文會,我們翰林院的翰林學士莫非能夠奪得榜首,實乃大唐之幸,……聖上庇佑,先祖餘蔭。
……屆時,我大唐的文道勢必會如日中天……”

  大殿中央,站着一位古稀老人,滿臉的褶子,嘴巴一張,口中隻有稀稀落落的幾顆顫動的牙齒。
此人名為吳庸,本身并無品秩,但由于其曆經三朝,資曆深厚,身上攜挂不知道多少名頭。
倒是某了個翰林院的承旨,統領翰林院諸學士。

  吳庸此人有些迂腐,但是為人不壞,為官盡責,又頗會審時度勢,所以,很受一幹朝臣敬重。

  之前在大唐文會上,莫非獲得榜首之後,已成為翰林院的學士。
雖然翰林學士隻是一個閑職,卻是隸屬吳庸手下的官員。
這次天下文會,能見到翰林院的莫非拿到天下文會的榜首,吳庸心中與有榮焉,很是高興。

  因此,才在今日的太極殿上,專門寫了一篇賀折。
賀折之中,滿含贊譽之詞,毫不吝惜的去誇獎莫非。
當然,在朝堂之上,天子面前,吳庸多少有些分寸。
在不遺餘力贊揚莫非的同時,也在不斷的拍着皇帝陛下的馬屁。

  不過這種馬屁,大家見慣不慣。

  這篇賀折陳詞頗為講究,引經據典,慷慨激昂,直到将莫非誇贊到無以複加的時候,才陡然停止。
有些初入官場的官員,不懂其中的門道,隻當吳庸在提攜新人,可勁兒的點着頭。

  隻有葉經權、龐太師和冷蒼雲這些久經官場、老謀深算之人才看得懂,吳庸這番作為,看似溜須拍馬,實則大智若愚。

  吳庸人雖衰老,心卻精明。

  翰林院的莫非雖然隻是一個年不過二十,又無官場經曆、沒有背景的的毛頭小子。
可縱觀中州百年曆史,能夠從天下文會上奪得榜首的人,到最後,怎麼可能屈居他人之下。
即便此人不喜權勢,好閑雲野鶴,可天下文會榜首的地位,隻怕他也不好腆着老臉再做翰林院的承旨。

  因此,吳庸隻能退位讓賢。
可若是直言此事,反倒會讓莫非受人置喙。
隻好慢慢鋪墊,循序漸進。
等之後莫非受賞賜時,他可以順勢辭職讓位,到時候,皇帝陛下看他這般識眼色,也不會虧待他。

  再有葉家和莫非顧念恩情,他也算結個善緣,落個提攜後輩的名聲。

  這些彎彎道道葉經權等人明白,那個向來猜忌成性的皇帝陛下,也了然于兇。
其實,在天下文會之後,他也有意提拔莫非,拉攏這個天下文會的榜首。
這幾日,正愁沒有适合的職位,賞賜于他。
沒想到,吳庸倒有眼色,所以,吳庸說完後,皇帝對着朝臣,和顔悅色的誇獎了一番吳庸。

  吳庸謙虛應是,心中高興。

  此事了結,閑話自是不必多說。

  朝臣的奏本已經完畢,陛下環顧了一下百官,威嚴道:“衆愛卿,還有本要奏嗎?

  群臣鴉雀無聲。

  皇帝見衆臣不再說話,點了點頭,身旁的宦官剛準備開口。

  “陛下,臣有本奏。
”說話的是一名言官,所屬大皇子一系。

  皇帝陛下冷冷的看了他一眼,沒有說話。

  這段時間裡,從城郊命案的事情開始,長安流言四起。
朝堂之上,幾派官員互相攻讦,言官争吵不休,搞得皇帝一個頭兩個大,早已不耐煩這些事情。

  現在看到言官發言,心中怫然不悅。

  那位言官見皇帝陛下不說話,心中叫苦連天,但是開弓沒有回頭箭,他隻能硬着頭皮等聖上發話。

  這樣冷了一會兒,皇帝知道,僵持下去也不是個事。
他又愛惜自己的名聲,不願失了虛懷納谏這一美稱,隻好道:“奏本。

  皇帝發話,那位言官送了一口氣。

  斟酌了一番言語,緩緩道:“陛下,臣所奏之事,和葉老被刺、城郊命案、葉家少爺中毒、長安小巷黑衣人四件事有關。
臣聽聞,經刑部、大理寺、禦史台三司聯合審理,那些涉案人員已經招供,二皇子是此四件事的主謀人。
如今,長安謠言四起,民聲沸騰,倘若不及時處理,極為有損天家威嚴。
臣鬥膽,求陛下對二皇子從嚴處理,以正視聽。

  這段時間,不管朝臣如何奏本,不管留言如何叫嚣,皇帝忌憚冷家的實力,一直拖延此事。

  不過,迫于壓力,雖然沒有讓二皇子直接受審,卻下令大理寺、禦史台和刑部将下邊犯案人員一并抓捕查審進,徹查此案。

  二皇子背靠冷家,自然毫不懼憚。
但是,三司會審,有龐太師和大皇子保駕護航,李言蹊的推波助瀾,結果,拔出蘿蔔帶出泥,最後矛頭直指二皇子,也确實了二皇子的主謀嫌疑。

  這位言官是大皇子一派的官員,想趁着天下文會結束之際,秦、漢兩國使臣尚未離開,利用輿論壓力迫使皇帝陛下做出最後的決斷。

  皇帝聽完之後,心有意動,實際上,二皇子作為冷家的外孫,在皇帝心裡,他是絕對不能登上帝位。

  不過,此事冷家未表态,他也不想過早暴露自己的想法,猶豫了片刻,剛準備說話。

  忽然,又有言官道:“臣附議。

  随後,朝臣接二連三的站出來道:“臣附議。

  ……

  朝臣越來越多,看情況差不多了,龐太師微眯的雙眼睜開,顫着聲音道:“臣附議。

  龐太師發聲,那些左右搖擺的朝臣似乎找到了主心骨,瞬間響應。

  ……

  不一會兒,朝堂之上,幾近三分之一的官員附議。
餘下的,要麼就是冷家一派的官員,要麼就是以葉經權為首的中立官員,不過,此事涉及到了葉公書老先生。

  葉經權自然不能坐視不理,道:“臣也附議。

  這個從來不牽扯任何事情,不參與黨争的當朝右相,忽然出聲。
百官震驚,随即,那些以葉家為首的官員紛紛道:“臣等附議。

  太極殿中,隻有冷家一派還在保持緘默,皇帝陛下看了看冷蒼雲,不溫不火的問道:“冷愛卿,此事……你怎麼看?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