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大明野望

大明野望 第二十四章 發喪

大明野望 好吧我錯了名字 3677 2024-02-21 17:31

  好不容易把白天熬過去了,朱權隻覺得自己的兩條腿都在不停的顫抖,眼前更是發黑。

  朱權跪在這已經有八九個時辰了,身體要能好的了那才是怪事。

  幾個年幼的還好些,困了趴在一旁的太監身上睡會,這幾個年長些的,可不敢這麼做。

  本來朱權他們不用跪這麼久的,但是對于這一點,洪武帝的要求是按照帝後一級的最高喪禮來辦。

  因此朱權他們連抱怨的資格都沒有。

  等到天色已黑,洪武帝才傳出旨意,讓朱權他們休息一會。

  一個個皇子在太監的攙扶下站起身來,朱權此刻兩條腿都在打着顫。

  好不容易被攙扶到偏殿之中,朱權連準備好的膳食都沒用直接躺倒在了偏殿之中的榻上睡了起來。

  後面可還有兩天要熬,不抓緊時間休息真的會讓人累出病來的。

  不單單是朱權如此,幾個皇子們都是抓緊一切時間來補覺。

  不過即便如此,朱權他們也沒有歇多久,不到兩個時辰便被太監們給叫了起來。

  即便是往日裡最有起床氣的朱楧這個時候也是乖乖的起身而後吃了點東西,随後重新走出了偏殿在原先的位置跪了下來。

  朱權跪下之後,隻見他的随侍小太監繼忠悄悄的走到他身邊而後遞給了朱權一個手帕。

  這手帕是泡過生姜水的,往眼睛上一抹便可以刺激的眼睛留下淚水。

  不單單是朱權有,其他的皇子們也都從各自的随侍太監們手中接過這樣的手帕,為的便是好好度過這幾天。

  要不然,洪武帝若是有心一看,這些皇子們一個個幹哭不掉眼淚,那真是有理無處說了。

  今晚跪着的人比昨天要多,畢竟昨天就朱權他們幾個,而今天則是跪滿了文華殿外,勳貴大臣們今晚也都要跪在這裡,太子雖說是半君,但也算是君父。

  相比之下,一些老臣有會有些優待,起碼膝蓋下的墊子會更厚一些。

  好在的是老天爺也給面子,晚上沒起風,要不然一個個都要凍的跟什麼似的。

  不過到了夜間,一些勳貴大臣們也都被召進了文華殿内,他們眼下有一件事情要做,那就是商量朱标的尊谥。

  當然這些與主權無關,朱權要做的就是老老實實的跪在這裡,而後和身旁的其他兄弟一起痛哭。

  …………………..

  一轉眼數月過去了,朱标的遺體也在東宮之中停留了三個月。

  這三個月,大明朝堂之上并不太平,懿文太子之後誰堪為儲君引起了滿朝上下的議論。

  而在之後由洪武帝拍闆,從朱标的兒子之中選定儲君這才讓朝野上下的議論小了不少,但風波并沒有平靜下來。

  雖然晉王等幾位王子在朝堂之上并非沒有支持者,但是這些支持者的聲音太小,不光是文官們,在勳貴們之中反對幾個年長皇子的聲音更是不小。

  畢竟朱标可是有幾個兒子,而除了長子朱允炆之外,次子朱允熥的支持力量也不小。

  這從朝堂之上便可以看出來,文臣們幾乎都上奏朱允炆乃太子嫡長子,嫡長有序,當為皇太孫。

  但這一觀點在勳貴們之中并沒有得到認同,反對聲最大的便是藍玉等人。

  藍玉等人認為,朱允炆出生之時,太子正妃乃是常氏,雖說之後常氏病逝,呂氏進為太子妃,但嫡庶名分已定,萬不得更改。

  當然,勳貴之中并不是一邊倒的都支持藍玉,但是藍玉的支持力量還是占了勳貴們的大多數。

  朱允炆的母親呂妃出身文官之家,而朱允炆一向與文官們親近,若是讓文官們得勢了,朝堂的權利蛋糕就這麼大,勳貴們又能得到什麼好處。

  對于藍玉的這一觀點,京師之中的幾家國公府,除了信國公和幾家二代國公之外,颍國公、宋國公等也都是支持的。

  儲位之争,朱權他們插不上話,都隻能旁觀,不過在私下裡,幾個還沒有出宮的皇子也都覺得朱允熥要比朱允炆要好得多。

  當然皇子們之所以如此認為,乃是因為一次朱允炆與文官曾言天下藩王勢大難制應當着力削減的緣故有關。

  但,這一切最主要的還是看洪武帝心中怎麼想。

  朝堂之上的争論沒有持續多久,在八月底,朱标出殡之前,洪武帝有了決斷。

  “吾孫允炆仁厚有加,至誠純孝,似其父,實乃天下之福,況嫡長有序,當為太孫!

  雖說洪武帝這番話還沒有形成聖旨,但是這番話卻是當着一衆親近大臣的面說的,卻是标明了洪武帝的心迹。

  這個消息對于朱允熥來說卻是晴天霹靂。

  他沒有想到自己争了這麼久,居然還是沒有争的過朱允炆。

  朱允熥心中失落不已,而對于藍玉他們來說又豈止是失落便能夠形容的。

  “國公爺,陛下已經很明顯要立朱允炆為皇太孫了,數個月來,我們費了那麼多的心思,居然給朱允炆做了嫁衣…”

  涼國公府内,一衆勳貴們坐在正堂之上,人人臉上有些怒色。

  前些時候,為了将幾個年長的皇子排除出儲君的候選,這些勳貴們可是出了大力的,畢竟晉王、燕王等可都是難對付的角色。

  勳貴們原本想着,将幾個年長的皇子排除了之後,文官們的勢力顯然不值一提,但是誰又能想到,原本沒有什麼傾向的洪武帝居然在這種時候一錘定音了。

  “這件事情不能就這麼算了!
總而言之,一定不能讓朱允炆上去,公爺,要不…”

  說着,景川侯在脖子劃拉了一下。

  看到景川侯的舉動,大家都明白了景川侯想要幹什麼,但是這個時候卻沒有人出生反駁。

  還是藍玉見此大怒道:

  “胡鬧,雖說眼下聖旨還沒有下來,但是朱允炆乃是陛下選定的太孫,若是朱允炆出了意外,我們大家都要給他陪葬!

  藍玉剛一訓斥完景川侯,坐在堂上的勳貴之中卻又有人開口說道:

  “那,難道國公爺就眼睜睜的看着朱允炆上去?

  “國公爺,要我看來,景川侯所提不失為一個好主意”

  “那朱允炆何德何能,憑什麼能夠将允熥殿下壓下來,反正我是不服”

  正堂之上,一時之間喧嘩聲大作。

  此時的藍玉卻很是苦惱,洪武帝突然選定了朱允炆出乎了藍玉的預料,畢竟不管從哪方面看,選擇朱允炆都不是什麼好主意。

  難道洪武帝真的能長命百歲!
若是洪武帝去了,就憑朱允炆,他行嗎?

  朱允炆背後沒人,他壓不住那些和洪武帝一起打天下的勳貴,同樣朱允炆也壓不住在大明境内各擁兵權的藩王們。

  别的不說,羸弱的朱允炆拿什麼來震懾這些驕兵悍将才是最大的問題!

  在藍玉看來,朱允熥才是洪武帝最好的選擇。

  朱允熥背後是開國公府、涼國公府等衆多的勳貴。

  首先藍玉自己就是大明軍中的一大派系,而且藍玉與颍國公交好,在軍中不存在什麼強大的反對派系,同時有藍玉在,對于晉王、秦王、燕王等強力藩王也是一個強力的震懾。

  另外,藍玉并沒有兒子,根本不存在篡權的必要。

  藍玉想不通洪武帝到底是怎麼想的。

  “好了,都别吵了,聖旨還沒下來,眼下先等懿文太子發喪了再說,若是實在不行,過一段時間,等風波小了點,我們再動手”

  眼看着,堂上不少人支持景川侯的意見,藍玉覺得既然如此,那就幹脆順了大家夥的心意算了。

  雖說藍玉眼下是勳貴之中最強大的軍頭,但是他總不能真的負了這些親信們的好意。

  畢竟大家夥跟着藍玉是希望自己的權勢能夠更上一層樓,若是藍玉不動手,坐視下去,人人一見大局已定,自然都去巴結朱允炆了,誰又能願意拿着身家性命和藍玉一起沉淪下去。

  洪武二十五年八月,懿文太子朱标發喪,陵寝經洪武帝批示選在了孝陵東側。

  從洪武十四年開始,洪武帝調集民力修建孝陵,眼下孝陵雖還沒有完工,但孝陵是一個龐大的工程,眼下除了主體之外,基本都已經完成。

  孝陵的修建承唐宋曆代“依山為陵”的舊制,将整片紫金山南麓納入了陵園之中,工程浩大,前後動用了數萬民夫,即便是眼下還有近萬民夫在内做工。

  朱标發喪之日,整個皇宮内外皆挂滿白布白幡,而除了洪武帝之外,王公勳貴、文武大臣更是人人皆穿白衣以示哀悼。

  棺木起駕的那一刻,人人恸哭,就連洪武帝也再次留下了淚水,他知道今日過後,自己這輩子是再也見不到這個寄托了自己太多心思的兒子了。

  從皇宮一直到孝陵,道路兩邊早已跪滿了身着白衣的人群。

  步行在送葬隊伍之中,朱權的心頭卻是變得清明了起來。

  朱标的死是改變了整個大明的重要事件,看着前方手持白幡不停哭泣的朱允炆,朱權想到或許削藩也是朱允炆日後不得已而為之。

  朱允炆沒有朱标的人望,沒有朱标在藩王心目中的地位高,天下對于這個年幼的儲君充滿了太多太多的疑惑,這直接導緻朱允炆為了自己的統治不得不先從削藩開始做起。

  朱權暗歎了一聲,這聲歎息是為了朱允炆的不易。

  但是身在皇家,又有哪個人能是容易的。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