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該死的二戰

第43章 成教官了

該死的二戰 落爺孤獨 2336 2024-01-31 01:13

  雲越在這本書裡面詳細地闡述了德國的最新式戰術――閃電戰,同時用波蘭五十實戰戰例來論證德軍的這總最新式戰術。

  唯一讓人遺憾的是,雲越并沒有在書中說明如何對付這種最新式的戰術,但這依然不能掩蓋這本書的光芒。

  雲越這個人,羅斯福在西點軍校畢業典禮的時候見過,那小子是西點軍校曆史上,唯一一個獲得兩枚最優秀學院勳章的人。

  再結合他在波蘭的戰績看,一個小小的少尉,就可以指揮一個裝甲師,而且還缺德了十分輝煌的戰果,這讓羅斯福在一次認可了雲越的能力。

  鑒于德軍用裝甲師在波蘭取得的黑黃戰果,羅斯福也想組建裝甲師,但是美國在指揮裝甲師方面,可謂是一片空白。

  所以雲越就此進入了羅斯福的視野之中,羅斯福已經在心裡決定,要實驗性質地組建一直裝甲師部隊,首任的師長就是雲越。

  但是雲越現在的軍銜還是太低了,隻是一個區區的上尉,所以羅斯福毫不猶豫地同意了安東尼的要求,把雲越再一次派遣到法國去鍛煉。

  羅斯福知不知道安東尼與雲越的那點“恩怨”,羅斯福當然知道,但這對于羅斯福來說,完全是小事一樁,這與國家大事比起來,不值一提。

  競選出資人安東尼,還沒有到讓羅斯福這個強勢總統言聽計從的地步,特别是在關乎國家前途命運面前,安東尼的那點小心思,更不能讓羅斯福做出錯誤的決定。

  雲越隻和戴安娜卿卿我我一個多月,就不得不再一次分别,雲越被選進了去法國的軍事觀察團。

  1939年12月15日,由準将克拉克率領的美國的軍事觀察團抵達法國巴黎。

  此時德法邊境上的形勢極為嚴峻,德軍一直在德法邊境集結兵力,而英法兩國也不敢示弱,也不斷地向邊境集結兵力。

  到1940年2月的時候,雙方已經在德法邊境集結了超過五百萬以上的軍隊,可德軍并沒有貿然進攻,他們隻是不停地在邊境地區演戲。

  雲越這一次,被派遣到了法國與比利時的邊境城市色當,說這裡是第一線也不太準确,因為色當的前面是馬其諾防線。

  但色當的确是邊境城市,色當的對面就是比利時,兩個國家以馬斯河為界,比利時是英法的盟國,隻要德國發動戰争,那比利時絕當也難道厄運。

  所以色當勉強算得上最前線,馬其諾防線可以說是直面德軍的前線,當馬其諾防線修建得十分的堅固,如果雲越被派遣到馬其諾防線,那兒反而有各種堅固的堡壘藏身,可色當就隻一些簡陋的戰壕。

  防守色當的是法國第九兵團,這是一支二流部隊,共有九個不滿員的師,這九個不滿員的師被平均地布置在四十公裡的防線上。

  九個師要防守如此長的防線,所以第九兵團根本就沒有留任何的預備隊,隻要德軍突破一點,那整個防線就會崩潰。

  雲越根本就接觸不到高級一點情報,他被分配到了法國第110步兵師,因為有在波蘭指揮一個裝甲師的經驗,師長克萊梅把他分配到了坦克營去當教官。

  也就是說,雲越連接觸法國師級以上的情報都不可能,那更别說他他為法軍出謀劃策了,人家根本就沒有給雲越一絲一毫的機會。

  第七十三坦克營,就是雲越現在所在的部隊,共有四十四輛索瑪35坦克,這個坦克營,可是整個第九兵團唯一的機動力量。

  S-35坦克(SomuaS-35)在三十年代中期開始裝備法軍騎兵部隊,這是當時設計最先進的坦克,炮塔和車體是鋼鐵鑄造而成,具有優美的弧度,無線電對講機是标準設備,這些獨特設計影響了後來的美國謝爾曼和蘇聯T-34坦克。

  S-35坦克戰鬥全重将近20噸,乘員3人,炮塔正面裝甲厚度55毫米,車身裝甲厚度40毫米,最薄弱的後部也有20毫米,防護效果相當不錯,德軍裝備的37毫米反坦克炮無法三百米的距離上将之擊毀。

  S-35裝備一門47毫米L/40加農炮,這是西線戰場威力最大的坦克炮。動力系統是一台八缸汽油發動機,功率190馬力,公路最高時速40公裡。

  S-35坦克跟德軍的對手三号坦克相比,火力和防護都勝過一籌,隻有動力稍遜。

  第九兵團本來有四個坦克營,但那些坦克營被分散可步兵團去了,這份分散到步兵團的坦克就是作為步兵進攻的資源型武器。

  好吧!法國佬還沒有吸取波蘭的教訓,分散使用坦克,把坦克作為步兵資源型武器,而不是集中使用坦克,就無法把坦克作為主要突擊力量來使用。

  雲越一個美國派來的軍事觀察員,根本無法改變法國佬的戰術思想,雲越唯一能做的就是給第七十三坦克營的全體官兵傳授坦克集群作戰,并且展開針對性的訓練。

  每天指揮幾十輛坦克縱橫馳騁,雲越到也樂在其中,局勢也随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嚴峻,大戰已經到了一觸即發的時刻。

  ……

  德國陸軍參謀總部為這一次法國戰役,制定出了一個代号為黃色方案的西線作戰計劃。此計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軍進攻法國的施裡芬計劃相似,即把德軍主力放在右翼,通過比利時去進攻法國。

  但是A集團軍群參謀長埃裡希?馮?曼施坦因則并不完全贊同此計劃,希特勒本人也不喜歡這個計劃。曼施坦因通過集團軍群司令馮?龍德施泰特向陸軍總部提出了他的的戰略構想:德軍進攻的主要矛頭應放在左翼,而不是在右翼。

  以強大的裝甲部隊,将擔任主要突擊力量的裝甲集群巧妙通過地勢險峻、被普遍認為裝甲部隊無法行軍的阿登山區,從而繞過重兵防守的“馬奇諾防線”,直插盟軍防守薄弱地帶。這是攻其不備、出奇制勝攻入法國的一條捷徑,可切斷南北盟軍之間的聯系,分割合圍英法盟軍,迅速滅亡法國,但是德國陸軍總司令瓦爾特?馮?布勞希奇拒絕将曼施坦因的計劃轉呈希特勒。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